李升华七律诗 视野
视野
视野纷纭已渐消,无听世外起惊潮。
唯知一己春秋迅,岂问他人贫富遥。
老忆涵愁浇玉酒,新吟诉怅借鸾箫。
非攀汝辈阳关路,可否容吾独木桥?
【注释】读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轮所)》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神剑飞来不易销,碧潭珍重驻兰桡。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记于2021年3月25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视野中的纷纭已经渐渐云散烟消,不再去听闻世外涌起的什么惊潮。只知道自己的年龄竟是这样迅速,哪里会问他人由贫向富是否差距遥遥。老旧的记忆如果蕴含愁绪,那么就浇上几杯玉酒,新讴吟的诗篇如果要倾述惆怅,那么就借助顺吹的洞箫。不想去攀登汝辈所说的那些阳关大道,能不能够容庇一下我自己的那座独木之桥?
首联中的“惊潮”,指汹涌澎湃的浪潮,见《古今笑史·谬误部》:“海上每遇八月,秋涛大作,潮声夜吼,震撼城市。至正间,有达鲁不花者初至,闻此,夜不敢卧,因呼门者问之。门者从睡中应曰:'潮上来也。’既觉,自知失答,连曰'祸到!祸到!’狂走而出。不花惊趋入内,呼其妻曰:'本冀作官荣耀,不意今夕共作水鬼!’合门号恸。外巡檄闻哭,以为有变,传报正佐诸官,皆颠倒衣裳来救。乃叩门,不花恐水涌入,坚闭不纳。同僚破扉排墙而入,见不花夫妇及奴婢皆升屋大呼'救我’。同僚询知其实,忍笑而散。”又见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闱窘》:“乍文思涌若惊潮,报祯祥灯花爆了。”还有柳亚子的《十二月八日闻抗美援朝大捷报喜作》诗:“东海惊潮接南海,辅车暹缅有风云。”
颔联中的“春秋”,指的是年纪,岁数,光阴,见宋代诗人魏了翁的《黄成之求虚舟诗》:“人将百年等浮沤,我以千载为春秋。”又见宋代诗人曾觌的《朝中措·功名虽未压英游》词:“功名虽未压英游,一种旧风流。人世百年须到,如今七十春秋。当时帷幄,貂珰贵重,誉蔼朋俦。赢得尊前沉醉,浮华付去悠悠。”
颈联中的“玉酒”,指醇美的酒,见唐太宗《帝京篇》之八:“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又见唐代诗人李峤的《幸白鹿观应制》诗:“玉酒仙垆酿,金方暗壁题。”还有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社日饮永叔家》诗:“鰲头主人邀客饮,玉酒新赐蓬莱宫。”以及宋代诗人房舜卿的《玉交枝》词:“蕙死兰枯待返魂。暗香梅上又重闻。粉妆额子,多少画难真。竹外冰清斜倒影,江头雪里暗藏春。千钟玉酒,休更待飘零。”
这一联中的“鸾箫”,是箫的美称,见宋代诗人吴文英的《浣溪沙·一曲鸾箫别彩云》词:“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旋缄红泪寄行人。”又见元代诗人刘壎的《西湖明月引·用白云翁韵送客游行都》词:“目断京尘,何日听鸞簫?”还有明代无名氏的《霞笺记·霞笺题字》:“听秦楼一派鸞簫,闻巷陌几声筝调。”以及清代诗人马位的《中秋夜》诗:“彩霞縹緲现金闕,鸞簫凤吹音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