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会稽”地望新考》补充一则------《山海经》系列研究

本人在《上古“会稽”地望新考》一文中,把《大荒东经》中“波谷山”、“皮母地丘”中的“波”、“皮”与“亳”联系起来,认为此二地名所指为同一地,即商汤所都之“亳”。文章发布后,忽又发现,“波谷”、“皮母”发声实与“薄姑”更为相近。

《春秋》及《左转·昭二十年》记载:”景公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策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汉书·地理志》记载:“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荝,汤时有逢公柏陵,殷末有蒲姑氏,皆为诸侯国,国此地。至周成王时,蒲姑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此节中“薄姑”为殷诸侯,于周初参与了“武庚之乱”,被镇压后迁于齐地。而商以前薄姑又位于何处?

《管子·轻重》:“桓公问管子曰:'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其故何也?”《荀子·议兵篇》:“古者汤以薄、武王以镐,皆百里之地也。”上古亳、博、薄、蒲、番、蕃等字,皆可通假。因此,有人径指薄、薄姑、亳为一地。何光岳先生曾著文,认为此薄姑为北蒙之景亳,按本经所载方位,可知此论不确。因《上古“会稽”地望新考》文中已论定,北蒙之景亳实为古之“会稽”,又称为“大人之国”。“大人之国”南邻的“波谷山”(或“皮母地丘”),即今之商丘,或称为南亳,也为薄姑。

《万姓统谱》中记载,薄氏为商分支,与古盖国相邻。此“盖国”我意即为“奄”,文献中常见“盖”、“盍”、“奄”混用,或为字形相近缘故。“武庚之乱”中薄姑与奄皆参与了叛乱,二国应皆商之与国,地理相邻。《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有盖犹之山者,其上有甘柤,枝干皆赤,黄叶,白华,黑实。"此“盖犹之山”在经中东南隅,正与“波谷山”相邻,可能正为“盖国”。如此,薄姑、盖国在上古皆曾于商丘立国,而后才迁于鲁,参与“武庚之乱”后为周镇压,最后迁于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