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基本笔画教程
一 横的写法
波画
1 起笔一一斜向左下重按后,圆转向右,头部呈斜向椭圆形。
2 行笔一一横向右中锋行笔,前段略提,后段略按,中间要轻,微向上凸。
3 收笔一一顺势重按后,向右上出锋,略尖。
平横
用力均匀,粗细接近,形较直;横尾回锋轻收,两头略呈圆形。
横画特点
波画即长横的一种,是字中最主要的笔波画用笔夸张,左右舒展,重起重收,是隶书的特征性笔画波画一波三折,形如波浪“~”,“蚕头雁尾”(头如蚕,尾如雁
极具特色。尤其是弯度较大的(如“二”、“土字)波画,为《曹全碑》的特殊造型。在一个字中,这样的波画只能有一个,不是每个横画都要写成波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雁不双飞”。
书写提示范字中,除“十”字外均有两三个横画,而只有长横可写成波画
其余横画只能用平横直而较短。范字中的横画互相靠拢,形不可长。
二 竖的写法
1 起笔一一向上按下后,圆转向下,头部略呈圆形。
2 行笔一一竖直向下,中锋行笔。上段用力略轻,笔画稍细;下段逐渐加重,笔画稍粗长
3 收笔
①圆尾长竖,圆转向上,边转边提,回锋收笔
②尖尾长竖,行笔至末端,顺势向下,边提边收出锋收笔,尾端较尖
【竖画比较】
竖画是字的主干字最重要的笔画之一。长竖要写得端端正正,不偏不斜长竖在书写时,要注意粗细变化。从头到下平上,要有一定的轻重变化,决不可以上下一般粗细。否则,会显得呆板
【书写提示】
范字中,“干、平、章“三字的中竖是圆尾长竖,收笔部分略为粗壮“年、中”的中竖及相”字的左长竖都是尖尾长竖,竖画从头到丰尾,由粗渐细,收笔较干、平、章、年”四字横画向上靠拢,中竖向下伸展,下端要长。字的左右基本互相对称。
三 撇和捺的写法
1.撇起笔一一向上轻按后,圆转向下,与竖的起笔相同。
捺起笔一一向左轻按后,圆转向右起笔,写法与平横相似。
2.撇行笔一一中锋用笔,用力均匀。斜向左下,形较弯。
捺行笔一一向右下中锋行笔,形较直,后段逐渐加重。
3.撇收笔一一行至末端,稍按,转向右回锋收笔,撇尾可
捺收笔一一接行笔重按后,转向右边边收,出锋收方可圆。
【撇画特点】
撇画向左伸展,弯曲夸张,也是《曹全碑》中最具特色的笔画之撇画的弯曲程度和弯曲位置与撤画在字中的位置有关。长撇在字的中部起笔时,上段较正,后段向左弯曲,弯度极大,收笔多有向上的趋势,如“夫”字长撇在字右起笔横贯字中,形微弯,粗壮有力,如“身、名”二字。
长撇在字左时,形较短,上段略斜,后段白人弯度较大,如“石”字。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5列,内容为记述曹全(字景完)的功业。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曹全碑明万历初年(1573年)出土于陕西郃阳县,清康熙壬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于1956年移立西安碑林博物馆。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在汉隶碑刻中属尚阴柔一类的代表作品,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1、节奏
即哪里停顿,哪里行笔。
2、气息
所谓气息就是毛笔在空中的移动。
3、布局与章法
即字的整体取势为篇平状,笔画宽度与间隔紧而均匀,笔画间也有一定的交错避让 , 每个字占一个正方格,取横式。
1、练眼。
在临帖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要来练就别人不能察的本领。
2、把握节奏。
虽然《曹全碑》秀美,是隶书的代表,但也要注重节奏的变化,在书写时,要变速行笔,找准发力点,隶书的发力点多在于波画中,这就要求行笔过程中有提按变化,充分表现隶书的“八分”之美。
3、做到“极像”。
既然是临帖,一定要做到像,这时重点在找规律、特质的东西。
《曹全碑》意境的人所写出的字也就变得匠气、匪气与俗气,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临帖时不过多修饰、雕琢、造作,要追求《曹全碑》碑帖本身的自然美;
2、要尊重文字,不故意表现潇洒,要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去学习《曹全碑》,这样才能把它的美传承下来;
3、上文提到熟练,要做到与原帖相像,但不是一味的追求这样的熟练,要避免熟练而产生的油滑,也就是太过于“形式”;
4、《曹全碑》是隶书中秀美碑帖的代表,学习的人也颇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避免学的人多了而导致俗气。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