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方丈洲
方丈洲
徒登海畔接天楼,渺渺何求方丈洲。
梦里空存千度念,云中枉做一番游。
常思蜃气能留景,岂料仙山难入眸。
不是三壶无限远,玉溪怎叹此生休?
【注释】读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记于2021年3月2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徒劳地登上了大海之畔的接天楼,渺渺中,到哪里去寻找方丈洲。梦里空荡荡地存在过千回思念,云中毫无意义地做了一番遨游。常常在想,蜃气无论如何能留下一个美景,岂能料得到,传说里的仙山真是难以入眸。如果不是三瀛的壶山无限无限的遥远,玉溪生怎么会慨叹“他生未不此生休”?
首联中的“海畔”,指的是大海边,见《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孔传:“碣石,海畔山。”又见三国魏代诗人曹植的《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还有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海畔尖山似劒鋩,秋来处处割愁肠。”
这一联中的“方丈洲”,指的是传说中的东海神山,见《海内十洲记·方丈洲》:“方丈洲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羣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又见宋代诗人曾觌的《醉蓬莱·向逍遥物外》词:“向逍遥物外,造化工夫,做成幽致。杳霭壶天,映满空苍翠。耸秀峰峦,媚春花木,对玉阶金砌。方丈瀛洲,非烟非雾,恍移平地。况值良辰,宴游时候,日永风和,暮春天气。金母龟台,傍碧桃阴里。地久天长,父尧子舜,灿绮罗佳会。一部仙韶,九重鸾仗,年年同醉。”还有宋代诗人李纲的《减字木兰花·茫茫云海》词:“茫茫云海,方丈蓬壶何处在?拟泛轻舟,一到金鳌背上游。琼楼珠室,千岁蟠桃初结实。月冷风清,试倩双成吸玉笙。”
颔联中的“千度念”,意思是萦回了一千回的念头,千度,千回,千遍,极言次数多,见北周诗人庾信的《梦入堂内》诗:“画眉千度拭,梳头百遍撩。”还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和春深》诗之十四:“山中一沉醉,千度日西斜。”以及宋代诗人柳永的《昼夜乐·忆别》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颈联中的“蜃气”,指海市蜃楼,见宋代诗人叶适的《送程传叟》诗:“老作海头新生簿,蜃气错杂迷西东。”还有明代诗人程敏政的《观汤泉,白龙池,小憩祥符寺》诗:“四山回合驾飞桥,似隔云间万里遥。蜃气半天浮海市,龙雷平地起风潮。云中鹤叟春锄药,月下青童夜弄箫。碌碌尘寰成底事,却将奇绝付渔樵。”以及明代诗人柯潜的《山水图为兵部郎中王恕题》诗:“沧波浩浩欲吞天,蜃气昏昏欲成雨。”
尾联中的“三壶”,指的是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即方丈、蓬莱、瀛洲的合称,见晋代人王嘉的《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又见明代诗人祝允明的《神游篇赠黄勉之》诗:“三壶风帆迅,弱水不容舟。”
这一联中的“玉溪”,即“玉溪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号,见宋代诗人陆游的《假中闲户终日偶得绝句》:“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还有清代诗人唐孙华的《毘陵舟中闻吴给谏讣》诗:“年少科名昨梦虚,锦溪才笔玉溪如。”
这一联中的“此生休”,意思是“这一生已经完结”,见玉溪生(李商隐)的《马嵬》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不此生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