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点评】(34)
“群英诗会”第四十辑作品选评
“英子评诗”公众号是一个“诗评一体”的诗词平台,既重视诗词的甄选,又重视诗词的点评。点评栏目主要有“英子点评”“群英点评”与“诗说荐裁”等几种类型。不同的评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眼光。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诚客观的点评态度。本期英子选评第40辑“群英诗会”16首作品,欢迎雅赏,感谢交流!
霜降次日游延庆野鸭湖湿地公园(中华通韵)
褚宝增
苇叶多于柳叶黄,野鸭近午尚潜藏。
鸟声不比人声弱,忘了湖堤十里长。
英子点评:
此绝似随意而写,然一静一动的两处对比足见作者的观察能力及感受能力:苇叶之黄多于柳叶,鸟声不比人声弱,既关注到颜色之比,又关注到声音之比,可谓匠心。以拟人手法状写野鸭、鸟儿之态,亦给此诗着上了无限生趣。唯觉“藏”“长”连韵,能避更好,不避无妨。
蒲公英
金嗣水
头顶球绒万子藏,飘飘轻絮逐风扬。
前程无定何须计,志在明年绿一方。
英子点评:
此绝章法有致,前两句描写蒲公英的形态与动态,动静相宜,“逐风扬”埋下一笔。转结借物喻理,抒发情怀:何须计较前程无定呢?只要胸怀志向,明年又是一番光景,依然绿遍一方,生机盎然。此结富含人生哲理,启迪人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现实意义。
重阳节里(外一首)
范东学
我欲登高莫奈何,羸身乏力厌腾挪。
闲看孙仔陀螺打,重九当成六一过。
乡间重九日
时和景泰心怡悦,翁媪相邀忙不迭。
去采东岑野菊鲜,良辰抢在重阳节。
英子点评:
写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感受是范东学先生作品的特点,也是打动笔者的关键。这两首同题材的作品虽然立意不同,但同样是作者真实的生活再现。
《重阳节里》跳出常见的“登高感怀”之惯性思维,并非作者不想登高也,而是“羸身乏力厌腾挪”,道出自身状况,实属无可奈何,唯有“闲看孙仔陀螺打,重九当成六一过。”自嘲之余趣味顿生,一个老顽童的形象立在眼前,重阳节即老人节,说明自己在重阳节里返老还童,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此种立意在同题材里道人所未道,激赏!
《乡间重九日》着笔于乡村生活,表现重九日是繁忙的收获季节。“良辰抢在重阳节”充满着喜庆,正是“时和景泰心怡悦”,展现了乡村美好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忙着收获的人群乃村中“翁媪”,也许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也没有闲着,而是“相邀忙不迭”,不仅没有凄凉之感,反而透露出老人们的乐观与喜悦,从这个角度上看新农村,别有一番情趣,这也是作者取材的艺术。
晨游太湖
赵宝海
四面青山护浪花,晨光煮沸水中霞。
太湖三万六千顷,只是乾坤一勺茶。
英子点评:
万物皆有情,看那“四面青山护浪花”,着一“护”字,情意顿出;晨光在湖中跳跃,闪烁出万点霞光,水光一色,“煮沸”一词动感十足,营造出宏阔之气象,埋下一笔。万物皆有理,浩瀚如“太湖三万六千顷”,“只是乾坤一勺茶”而已,说明宇宙之大,太湖仅是苍茫天地间的客观存在,仅是微不足道的“一勺茶”。太湖再大,莫若于乾坤中的一勺茶。主体与喻体的巨大落差反映出作者的深度思考,世间万物在宇宙中都是渺小的存在,人亦然。全诗布局合理,遣词精准,富有哲思。
志愿军老兵讲故事(通韵)
仪述忠
爷爷拐杖比长枪,忆起那年鸭绿江。
弹雨腥风多少事,欲言只记满身伤。
英子点评:
此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了一位志愿军老兵的人生故事,以点带面,反映出抗美援朝中志愿兵真实的情感。当年扛着长枪的志愿军,如今已是拄着拐杖的苍苍老人,回忆起“跨过鸭绿江”的援朝之战,多少弹雨腥风,染成了和平。说故事的老人欲言又止,只记得满身的创伤。读罢,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家父获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有记
王跃奇
霜侵病骨气犹清,遥忆当年一剑横。
鸭绿江波留照后,你光荣我亦光荣。
英子点评:
此绝在立意与情感表达上与仪述忠的《志愿军老兵讲故事》相异,表现了志愿军老兵获得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光荣与自豪。虽然作战使其病骨一身,然而“气犹清”,忆起抗美援朝之战,依然豪气满怀。鸭绿江边,永远留下了志愿军老兵的身影,而身为其子,亦是无尚光荣。全诗通俗易懂,以情怀胜。
咏白菊
郑志梅(福建)
幽丛绕舍胜陶家,独立寒秋任日斜。
玉蕊素心清骨相,淡然枝上老生涯。
英子点评:
咏物重在神似,此绝得咏物之法。首句“幽丛绕舍”道出白菊长势,不亚于爱菊之陶家;次句紧承,以“独立寒秋”的姿态彰显白菊的高洁,做足铺垫。转结赞其淡然之精神,大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傲然清骨之相,令人敬仰。全诗用语清雅,章法有致。
三叠泉
闲人
峭壁高悬白练明,珍珠万斛九天倾。
一泉三叠千重浪,唯我心波叠不成。
英子点评:
此诗善于借物抒怀,前两句描摹三叠泉的形态与动态,动静相衬:首句静态描写,以白练喻三叠泉;次句动态描写,状写三叠泉飞泻之态,以万斛珍珠喻飞落的水花,“九天倾”巧用夸张,形象贴切。此二句语言偏熟,然转结紧紧扣住三叠泉之特点,巧以其名做文章,生发奇特想象,对句互文,回扣一把,道出亮眼之句,实属难得。纵然一泉三叠激起了千重浪,但“我”心平静如潭,再也激不起浪花了。以此对比,巧妙地抒发了个人情怀。
青春账
黄钰瑭(黑龙江)
莫道人昏我亦昏,光阴无赖少听闻。
青春何处寻踪迹,柴米油盐眼角纹。
英子点评:
如何表现逝去的青春,这首诗的切入角度甚为新颖独到。前两句写自身与大多数人一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许多光阴。转句平平,原来青春就消耗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之中,在繁琐的生活中逐渐老去,渐生了许多“眼角纹”,趣语中有丝丝伤感。“闻”“纹”连韵,“少听闻”或可改改?
夜 雨
秦晓舟
独饮秋声冷,堪怜客梦痴。
重阳探芳信,异地酷相思。
况自残灯夜,空翻旧日诗。
潇潇琴瑟意,滴滴数归期。
英子点评:
夜雨,滴落的是一夜的相思之情。诗人善于借景抒情,以灵动错落的语式、婉约含蓄的语言营造出凄清之境。开篇不凡,善以通感手法呈现一幅秋夜里客地相思的画面,以“冷”写“秋声”,暗含心底之冷。颔联巧妙嵌入“探芳信”“酷相思”两个词牌名,对仗工稳不失灵动。颈联叙事,以“空翻旧日诗”回忆过往,更增凄凉。尾联以景结情,“滴滴数归期”最为精警,这雨声恰如作者心声,在数着归期,余味悠长。甚赏此律!
重阳登高
黄泽良
几许秋风抹,山川遍镀金。
黄云流壑谷,麝气馥村林。
菊献千团锦,枫呈万片心。
长空排鹤上,偏向岁寒吟。
英子点评:
此律在布局与用语上十分严谨,写出了登高所望之景。首联总起,“抹”这一动词用得贴切自然,秋风如同一位调画师,把山川调成了一片金黄。中二联展开描绘,颔联抓住云气去写,描绘云气流过壑谷、覆盖村林的景象;颈联以拟人手法表现菊花、枫叶这两种秋天的典型物象之特点,形象入味。尾联以长空排鹤带出秋声,由静而动,画面鲜活。
枯 荷
九月菊花
青峰横紫月,寂寞一池莲。
叶叶枝垂老,枝枝叶不全。
伤心何用画,冷水到无边。
多少人间事,依依似藕然。
英子点评: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之作。首句用语脱俗,营造凄清气氛,对句引出枯荷的生长环境。颔联互文映衬,道出荷花枯枝败叶之景。颈联由景及情,上分句化用名句“一片伤心画不成”,深化伤感情绪,对句之无边冷水更进一层,可谓冷彻心扉。尾联点题,巧借“偶然”之谐音“藕然”,一笔两到,是为精警。唯觉叠词多了点。
离 思
凌维升
夕露凭栏立,风吹鬓角寒。
独怜秋色好,不忍雁声残。
叶似离人影,心如激水澜。
凄凄弦上月,泣泪向谁弹。
英子点评:
寄情于物是这首诗的特点,亦是写诗的一种手法。首句以“夕露”渲染离情环境,对句之“寒”领起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秋色好”与“雁声残”进行对比,突出内心的凄凉。颈联继续深化,尤以上分句为佳,比喻恰切新颖,增强离别之意。尾联将离情推向高潮,寄悲情予弯月,月之泣泪即离人之泪,含蓄婉转。
秋 兴
宋善岭(徐州)
又是一年秋意浓,南窗独坐思无穷。
忧愁早掷浮云外,义气还留本色中。
交友欲追君子趣,待人肯逐古时风。
收心信步闲庭去,丹桂正香枫正红。
英子点评:
这首感秋之作较好地将自我情怀融入秋色之中,语言通俗易懂,读来顺畅。首联以“思无穷”总起,中二联铺展“思之流程”,说明自身已获得解脱,不再为忧愁所束缚,然义气长留,是自我之本色;朋友多是君子之交,与其同趣,待人则如古时风般温柔敦厚。尾联再现秋之艳丽,表现自我晴朗之心境。中二联是诗之亮色,个觉还可更为灵动,如三四字的构词方式完全雷同,略显刻板。
卜算子·江楼秋晚(中华通韵)
范诗银
黄鹤出青冥,遥对江流玉。幻梦翻成一串珠,为尔东流去。
悲号是英雄,喷作苔花绿。拍断长栏响市声,有我初心句。
英子点评:
这首词善于将自然环境与人文内涵相融合,把历史与现实交织于一体,布局合理,用语清雅,既写出江楼秋晚的特色,又表现了当代诗人的初心,在美的享受中更加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极具现实意义。开拍用典无痕,营造旷远幽深之境,“江流玉”这一喻体语意双关,暗指中华诗词之梦,此梦在滚滚长江中翻成一串珠东流而去,寓意中华诗词源远流长。过片紧扣武汉这座“英雄之城”于庚子之春遭遇的新冠疫情,正如苔花在潮湿的环境中获得新生一般,重新焕发出新鲜的活力,自然以“拍断长栏响市声,有我初心句”响亮结拍,振聋发聩,感染人心。如今,战胜疫情的武汉举行了第四届海峡两岸论坛,研讨中华诗词,这一诗坛盛事鼓舞人心,中华诗词必将融入滚滚江潮,载入史册。范诗银老师特以“中华通韵”填写此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意义深远。中华通韵亦将在用韵改革中战胜阻力,成为传扬中华诗词的一种用韵方式,从而扩大中华诗词的队伍。
评论既要从“心”出发,又要“以理服人”,指足指不足,“精准到位”是最高的标准。这项工作难度很大,评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方能写出让读者“悦读”的评论来。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英子评诗”的鼓励与支持!英子一直在评论路上行进,不断努力,还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正!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担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
《英子评诗》微刊第179期
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
“英子评诗”公众号设置英子评诗、英子说诗、英子视点、诗词漫谈、论坛撷英、名家风采、诗家风采、词家风采、诗词人物、琼苑新声、嘤鸣酬赠、群英诗会、群英点评等栏目。
微信号:yingzipi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