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疗风湿病经验

风湿筋骨痹痛是针灸推拿科最为常见的疾患之一,历代名医对于风湿痹痛的诊治经验各有特色,临床临证应该借鉴,取长补短,汲取其精华,早日解决病者之病痛。今日得闲整理分享一些近代名医治疗风湿痹病的经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甘肃名医柯与参认为“痹证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表现在患者身上的症状是有差异,但不外风、寒、湿三邪侵入肌表,深入经络,痹阻血脉所致,甚者深入筋骨,留恋不去。故大多数患者病程缠绵,病情顽固,经久难愈,每因气候变化而病症加重”。因此,治疗宜辨证论治。他将风湿病分为“着痹”、“痛痹”、“热痹”和“肾痹”等进行治疗。

着痹:着痹即湿痹,以“四肢关节经常疼痛,尤以气候变化时为甚”为辨证要点,治宜“除风湿,活经络”,方用“自拟利关节汤”,药用:生地9克,熟地9克,当归9克,炒白芍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6克,牛膝9克,威灵仙9克,苍术9克,黄柏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防己9克,羌活6克,防风6克,白芷6克,龙胆草4.5克,陈皮6克,茯苓9克,香附6克,水煎服,每日早、中、晚各服150毫升,连服5—10剂,以症状消失为度。

痛痹:痛痹即风寒痹,或寒痹,他认为多由于“风寒偏盛,瘀血阻滞脉络”所致,在西北地区更为多见。以“疼痛发生于腰部及股骨部,沿大腿及小腿之后面而至足蹠,夜间疼痛增剧”为辨证要点,柯氏之言“痛痹”,根据其症状特点,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病症。治宜“温通经络,除湿止痛”,方用“自拟痛痹汤”,药用:柴胡9克,桂枝9克,白芍9克,小茴香9克,茯苓9克,当归15克,延胡索6克,泽泻6克,川楝子6克,熟附片9克,甘草3克,生姜3克。开水煎服3次,每日早、中、晚各服100毫升,连服3—5剂。

热痹:他认为“热痹”从“痛痹”等发展而来,是“病久邪郁化热”所致,以“膝、肘关节肿胀、发热、疼痛,不能行动”为辨证要点,治宜“除风祛湿”,方用“自拟消肿镇痛活络汤”,药用:淫羊藿9克,追地风9克,薏苡仁18克,桑枝15克,汉防己9克,知母6克,黄柏6克,泽泻9克,怀牛膝9克,白茅根15克,槟榔片9克,紫苏梗6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剂。

肾痹:以“腰部经常疼痛,气候转变时更甚”为辨证要点,柯氏之言“肾痹”,即风湿腰痛。治宜“通经络,除风湿”,方用“自拟肾痹汤”,药用:蔓荆子6克,藁本6克,羌活6克,防风6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桃仁9克,红花6克,牛膝9克,续断9克,乳香6克,小茴香4.5克,鹿角9克,香附9克,木香4.5克,沉香2.4克,甘草3克,生姜3克。水煎服,每日早、中、晚各服150毫升,连服4—5剂。

按发病部位论治:①肩背疼痛:“肩胛及背部僵直疼痛,不能转侧”,相当于现代之肩周炎,治宜“行气,祛风,通络”,方用“自拟活络止痛汤”,药用:生黄芪15克,当归9克,桂枝6克,白芍9克,葛根9克,柴胡6克,黄芩9克,天花粉12克,生牡蛎15克,甘草3克,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连服5—6剂。②下肢痿软:“两腿软弱无力,不能行动,食欲不振,面黄肌瘦,脉虚数无力”,即“痿痹”之证,相当于现代之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等病,治宜“健脾补肾,强壮筋骨”,方用“自拟痿躄汤”,药用:炙黄芪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党参9克,熟地黄12克,白芍9克,当归9克,怀牛膝9克,杨柳9克,山茱萸9克,山药12克,麦冬9克,十大功劳叶9克,炙甘草3克,生姜3克,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早、午、晚各服150毫升,连服5—7剂。③肾虚腰痛:“腰痛,按之疼痛加剧,俯仰不便,妨碍活动。”治宜“补肾气,强筋骨”,方用“自拟三胶补肾丸”,药用:鹿角胶30克,龟板胶30克,阿胶30克,巴戟天30克,骨碎补30克,川续断30克,山茱萸30克,党参45克,熟地黄45克,山药30克,麦冬30克,生龙骨45克,生牡蛎45克,三七9克,怀牛膝30克,老松香(炒去油)21克。共研及细末,炼蜜为丸,每丸4.5克,每日早、午、晚各服2丸,白开水送下。

柯氏治疗风湿病喜用芍药甘草汤,用其疏肝,缓急,止痛。还用到柴胡、陈皮、香附、木香、延胡索、老松香、木瓜等疏肝行气而止痛药物,以加强止痛效果。

南京名医朱良春擅用穿山龙、川乌、鬼箭羽治疗风湿痹症。❶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别名甚多,如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等,但卫矛科植物过山枫的根以及卫矛科大芽南蛇藤的根,也叫穿山龙,不可混淆。本品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含薯蓣皂甙、纤细薯蓣皂甙、穗菝葜甾甙等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甾体皂甙,乃生产甾体类抗炎药的原料。因此它不仅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改善冠脉流量、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还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主要药物。本品是近30年来从民间搜集而逐步广泛应用的,首先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以后各地陆续报导,东北、西北诸省应用较多。《药学通报》报导,用穿山龙注射液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达89%。《中华本草》载其主要功能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定喘,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劳损,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肿等。说明其扶正气、祛风湿、通血脉、蠲痹着的功效是显著的,民间早已应用,可能是在《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之后始发现而在民间流传的,而有文献记载则是近30年的事。《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是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亦为15-20克左右。事实上,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需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著。朱良春对类风湿关节炎、强脊炎、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顽症痼疾,多用50克为主药,确有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病情的作用。因其性平,所以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是一味标本同治的好药,值得推广应用。❷川乌:是常用药,张仲景《金匮要略》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因其辛温大热,含乌头碱,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镇痛蠲痹之功,是治疗风湿病疗效较佳的药物,凡寒证、痛证,必用本品。对疼痛剧烈而偏热者,可伍以甘寒之品如寒水石、知母、以制其偏。如舌红,脉弦大之阴虚内热证,则不宜用之。本品有毒,宜用制川乌为妥。如用生者,必先煎二小时,以减其毒。对于慢性风湿关节炎、类风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强脊炎、老年性关节病、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后筋肉拘挛,关节不利等症所致之疼痛,伴有形寒肢冷,舌质淡或衬紫,苔白或腻,脉弦紧或弦缓者,均可用之。如热象较甚,红肿热痛者,则暂不宜用;尤其是心律失常、风心、心绞痛、脉结代,以及老年性心肺功能不全者,更需慎用。乌头碱及所含之其他成分可能有蓄积作用有,如出现头昏、舌麻、流涎、心律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减缓,是乌头碱中毒之征,必须立即停服,并用绿豆、干姜、甘草煎服,以解其毒。用量:一般制川乌6克-9克-15克为宜,部分寒证,可加大剂量,以不超过30克为是。尽量不用生者,更不要川草乌同用,以免中毒。孕妇忌用,否则可能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好药要善用、慎用,不可滥用。❸鬼箭羽:又名卫矛,《本经》即有载录,味苦,性寒,善入血分,破血通络,解毒消肿,蠲痹止痛。一般临床较少应用,事实上本品行散入血,既能破瘀散结,又擅活血消肿,祛痹定痛,凡是瘀血阻滞之证,均可参用。《本经》称其“除邪,杀鬼蛊疰”,就是指出它能治疗瘀血阻络而导致的诸多疑难杂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有调节免疫作用,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关、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应用。上述诸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并常伴有不规则的发热,以及皮肤、粘膜损害,症情反复缠绵,有“四久”之特征:“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久必及肾。”临床常以之配穿山龙为主药,结合辨证论治,时获佳效。但气血亏虚,或有出血倾向,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孕期,则不宜应用。用量一般15克左右,体实者可用至30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病方,用卫矛60-90克,水煎服用,就说明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只有虚寒症宜慎用之。此外由于本品擅解阴分之燥热,对糖尿病之阴虚燥热型者颇合,不仅能降糖,而且并发心脑血管和肾脏、眼底及神经系统等病变,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代谢功能,既能治疗,又能预防。据药理分析,亦证实其所含之草酰乙酸钠能刺激胰岛细胞,调节不正常的代谢功能,加强胰岛素的分泌,对中虚气弱者,可配合参、芪、术等同用。孕妇慎用。以上三味药在风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穿山龙以其性平,诸症均可用之;寒症配以川乌,热症佐以鬼箭羽,寒热夹杂则并用之,结合辨证论治,有相得益彰之功。

朱氏常用蠲痹六虫汤(重用虫类药:类风湿关节炎经久不愈,以虫类药搜风通络,常可收到较好疗效,已被临床广泛使用):炙全蝎、炙蜈蚣各研细吞服1~1.5克,炙蜣螂虫、炙蕲蛇、甘草各4.5克,炙蛮虫6克,鹿衔草、寻骨风、钻地风、露蜂房各9克,当归15克。

国家级名医娄多峰把风湿病的病因概括为正虚、邪侵、瘀血(或痰浊)三个方面,并指出“正虚”是导致该病的内因,“邪侵”是导致该病的外因,“不通”是该病最关键的病理变化。娄氏临床常使用通痹汤、清痹汤化瘀通痹汤和黄芪桂枝青藤汤进行调治。

通痹汤药用:当归、丹参、海风藤、独活各18克,鸡血藤、透骨草、钻地风各21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此方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养血活血的功效,适合有肢体疼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患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舌质淡、苔白、脉弦等实寒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①患者若有肢体关节酸疼、游走不定、时发时止、来去迅速等风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防风、羌活和威灵仙。②患者若有肢体关节肿胀、酸痛如坠、痛处重着不移、肌肤麻木不仁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薏米、萆薢。③患者若有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轻、遇寒疼痛加重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川乌、制草乌或桂枝、细辛。

清痹汤药用:忍冬藤60克,败酱草、青风藤、老鹳草各30克,土茯苓21克,络石藤18克,丹参20克,香附15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此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适合有关节疼痛、扪之发热、遇热痛增、关节屈伸不利、舌质红、苔黄、脉数等实热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①患者若同时出现风热袭表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连翘和葛根。②患者若同时出现气分热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石膏和知母。③患者若出现热入营血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丹皮和元参。④患者若出现湿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防己和白花蛇舌草。⑤患者若出现热邪伤阴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和石斛。

化瘀通痹汤药用:当归18克,丹参、透骨草各30克,鸡血藤21克,制乳香、制没药各9克,元胡、香附各12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此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功效,适合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疼痛呈针刺样、皮色紫暗、病情顽固不愈、关节出现畸形、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等瘀血痹阻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①患者若有畏寒肢冷、患处冷痛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桂枝、制川乌、制草乌。②患者若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色黄等热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败酱草和丹皮。③患者若有肢体倦怠、气短懒言等气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芪。④患者若有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等血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首乌和生地。⑤患者的肢体关节若出现较明显的畸形,可在此方中加入炒穿山甲、乌蛇和全蝎。

黄芪桂枝青藤汤药用:黄芪60~120克,桂枝、鸡血藤各15~30克,白芍30~60克,青风藤30~45克,炙甘草6~9克,生姜5片,大枣5~10枚。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此方具有益气养血、通阳蠲痹的功效,凡有肢体关节酸痛或麻木、病情常在劳累时发作、在气候寒冷或环境潮湿时加重、体形瘦削或虚肿、面色苍白、自汗畏风、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细弱无力等风寒湿邪痹阻、气血亏虚症状的风湿病患者皆可使用。①患者若有疼痛呈游走性等风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海风藤20~30克。②患者若有肢体沉困、下肢尤甚等湿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萆、云茯苓各15~30克,并去掉方中的甘草,将白芍的用量减至30克以下。③患者若有患处发凉,遇寒疼痛加重,遇热疼痛缓解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川乌、制草乌各1.5克,并增加桂枝的用量。④患者的病程若较长,且出现了关节肿大、关节中有结节或出现畸形、患处颜色较暗等痰浊内阻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南星5克,僵蚕9~12克。⑤患者若出现肢体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瘀血阻滞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穿山甲9克,赤芍12~20克,丹参30克,并增加鸡血藤的用量。⑥患者乏力、倦怠等气虚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党参15~20克,并将黄芪的用量增至90~120克。⑦患者畏风、自汗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防风8~9克,白术9~15克(或加入五味子10克,牡蛎20~30克),并去掉方中的生姜,减少青风藤和桂枝的用量。⑧患者若有心悸、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眼睛干涩等血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首乌30克、枸杞20克,并增加白芍的用量。⑨患者若出现畏寒、四肢欠温、面色白等阳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附子6克,淫羊藿15~20克。⑩患者若出现腹满、食少、便溏等脾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白术30~60克,薏米30克,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9~12克。⑪患者若出现腰膝酸软等肾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桑寄生30~45克,杜仲、川断各15克。⑫患者上肢疼痛的症状若较明显,可在此方中加入片姜黄9克,羌活15克。⑬患者项颈部疼痛的症状若较明显,可在此方中加入葛根20~30克。⑭患者下肢疼痛的症状若较明显,可在此方中加入川牛膝15~20克,木瓜20克。

全国名老中医姜春华认为,凡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部分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疾患的,统称为痹症。痹症,实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痹症若急性发作,见红肿者为热痹,治疗以生地为主,每次用50~150克。据现代药理研究,地黄大量应用有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生地黄有滋阴清热作用,故用于热痹最为合适,若关节疼痛可再加五加皮、地骨皮、钻地风等。若为一般痹症,则用防风、独活祛风解表,疼痛可加乌头等。治疗着痹,多见浮肿,用利尿药并不消肿,必须加入活血药,活血通脉方可去肿。姜老自拟治痹症基本方:生地50克,威灵仙15克,蚕沙30克,秦艽、乌梢蛇(或白花蛇)各9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加减:若痛甚,可加乳香、没药;若肿甚可加当归、赤芍等活血通脉药;若为急性期,酌加茯苓、车前子等利尿药;若关节变形者,加用活血养阴药,如当归、赤芍、生地、玄参、黄精、玉竹、伸筋草;若缠绵长期难愈者,可加党参、黄芪扶正,并加补益肝肾药物,如熟地、桑寄生、白芍等。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对某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的中药:① 具抗炎作用的中药:木瓜、青风藤、秦艽、川乌、草乌、汉防已、刺五加、蛇类、苡仁、怀牛膝、杜仲、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② 抗变态反应的中药:秦艽、汉防已、细辛、桂枝、青风藤;③ 镇静、镇痛作用的:杜仲、桑寄生、乌头、苡仁等。在用15种中药对实验性关节炎的研究中发现,水煎剂中地黄、路路通、人参叶总甙、天麻能明显促进关节肿胀的消退;酒浸剂中,地黄作用最强,白花蛇次之。

谢海州:在总结前人治疗痹证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痹痛宁,治疗痹证,每获良效。药用:鹿角霜12克,制附子10克,桂枝l0克,细辛5克,羌独活各10克,防己15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10克,生地30克,生苡仁30克,广地龙10克,蜈蚣3条,乌蛇肉l0克,生甘草12克,水煎服,每半月为1疗程。

焦树德:关节肢体虽然也有酸、麻、沉、胀、肿、痛等症状,但最突出的特点是疼痛之处游走不定,有时在上肢,有时在下肢,或在肌肉,或在关节,各处窜走。自拟治痹汤:桂枝9~12克,制附片6~12克,白术9克,羌活9~10克,独活9~10克,威灵仙10~15克,防风9克,千年健5~20克,寻骨风15~20克,当归9~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娄多峰:肩部痹证,又称“肩凝证”、“五十肩”等,是由风寒湿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病变,表现为肩部冷痛,酸胀麻木,活动受限。临证积数十年经验,自拟肩凝汤,效果良好。药用:羌活18克,桂枝15克,生地21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当归18克,丹参30克,香附12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外伤瘀血痛者,加制乳没各9克;寒痛者,加制川草乌各9克;有热者,加忍冬藤、桑枝各60克;痉挛者,加蜈蚣3条、白芍30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龚志贤:疼痛剧烈者可辅之以外治法。药用: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吴茱萸l0克,共为粗末,入食盐125克,炒至盐变深黄色,和少许白酒,立即用布包熨患处,日2~ 3次。

董建华:关节红肿焮热疼痛,痛不可触,口渴烦热,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治热痹颇有功效。常用方药:水牛角15克,赤芍10克,石膏15克,知母10克,萆薢10克,晚蚕沙10克,忍冬藤10克,丹皮10克,苍术10克,汉防己10克,地龙10克,水煎服。

吴圣农:关节红肿热痛,触痛明显,天热或身热不扬,脉细弦数,舌红苔薄,用《证治准绳》犀角散加减:犀角5克(或水牛角30~60克),生地20~30克,鸡血藤20~30克,油松节10~15克,忍冬藤12~30克,虎杖12~30克,寻骨风10~20克,白花蛇舌草l0~20克,海桐皮10~15克,水煎服。内热重,加丹皮12克、防己6~9克;有瘀血者,加刘寄奴l0~15克、莪术10~15克、小活络九4.5克冲服;痛甚,加娱蚁片4片。每日3次。

王季儒:热痹镇痛方,能清热散风,活血通络。凡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之属于热痹者,药下肿痛即减;肿痛极剧者,此方亦可使安,效力甚捷,诚有不可思议者。药用:生石膏30克,细辛2.4克,麻黄2.4克,羌独活各5克,桑寄生2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僵蚕10克,桅子l0克,忍冬藤30克,赤芍10克,鸡血藤15克, 羚羊角粉0.6克(分2次冲服),乳香5克,水煎服。

张沛虬:湿热阻络,关节肿胀疼痛较剧,用自拟归芍稀草汤:当归15克,赤白芍各15克,稀莶草30克,秦艽10克,伸筋草15克,威灵仙15克,地龙10克,防风10克,生地30克,制乳没各6克,桑枝15克,炙马钱子0.5克,水煎2次,日分3次服。如全身关节疼痛加剧,但苔白腻不欲饮,可加制川乌、桂枝。全身症状改善后,上方亦可制成丸(片)剂,每次10克,日服2次,常可获效。

张锡纯:健运汤,治腿疼、臂疼因气虚者。亦治腰疼。凡遇腿疼、臂疼,历久调治不愈者,补其元气以流通之,数载沉痛,亦可随手奏效也。药用:生黄芪18克,野台参9克,当归9克,寸麦冬(带心)9克,知母9克,生明乳香9克,生明没药9克,莪术3克,三棱3克。

章真如:虚热者,用甘寒养阴、清营滋液法,以滋阴养液汤为代表。本方为武汉已故老中医吴恒平先生经验方,吴是清凉学派名家,擅治热痹,本方为其代表作。药用:生地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桑枝20克,草决明20克,钩藤l0克,石斛10克,怀牛膝l0克,杜仲10克,狗脊l0克,当归10克,海桐皮10克,水煎服(痛甚,加乳香、没药各8克)。

凌云鹏:1971年春曾治肢体酸痛麻木之症数例,包括肩凝、湿痹、痛痹等属于气血凝滞之证,均以红梅梢30克,虎杖30克,红木香30克,枸骨根30克,煎服,一般3~7剂,部分症状减轻,多数获得临床治愈。

吴香山:宝寿丸,治关节炎。药用:油炸马钱子1000克(研粉),地龙粉100克,血竭粉50克,炼蜜1000克,上3种药粉按比例混合,用四君子汤药粉起模,在糖衣锅中制水蜜丸,每粒重0.24克,口服,1次2粒,1日2次,儿童减量。

王士福:病者肩臂酸痛而沉重,手指疲软不时阵发麻感,舌苔多白滑,脉多沉滑或浮滑,多发一侧,中年以上多有之。此症若以寒、热痹治之难以取效,此乃湿痰流注关节所致,当以燥湿豁痰为主,常用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豁痰药治之,每每获效。方用:半夏60克,茯苓20克,枳实15克,风化硝10克,南星60克,鹿衔草30克,片姜黄15克,全蝎l0克。若脉浮滑兼有风邪者,加独活30克。

王渭川: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药酒方:白术、制川乌、熟附片、枸杞、黄精各30克,独活、羌活、当归、片姜黄、威灵仙各1.5克,千年健60克,蜈蚣20条(焙研细末),乌梢蛇90克,用大曲酒l公斤、泡两周,每日早晚各服9克。

《本草纲目》盛赞马钱子能治120种病。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如用制马钱子200克,寻骨风、鹿角、黄芪、鹿衔草、乳没、丹参、制川乌各300克,白术、防风、甘草、知母、白芍、桂枝各200克,麻黄、怀牛膝各150克。共研细末,成人每晚睡前服1次,5~12克,用熟蜜调,酒送服。从小剂量逐渐加大,以手脚稍有抽动感为准,无抽动感第2日仍加量,但每天加量不超过0.6~0.8克。

蚂蚁为近几年发现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的药物。蚂蚁丸:蚂蚁50克,人参1克,当归4克,黄芪、鸡血藤、丹参各7.5克,淫羊藿、巴戟、苡仁、威灵仙各5克,蜈蚣25克,制川乌、牛膝各2.5克,研细,蜜丸,每重12克,每日1丸,与核桃仁1个,大枣1枚共研极细,盛入盆中,加鸡蛋1个搅匀,蒸成蛋糕状,用白开水空腹送服。

雷公藤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是当前公认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药物。青风藤能去风湿,通经络止痛。药理试验证明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和抗炎抗过敏作用。

热重于湿者:水牛角,玄参,丹参,生地,木通,生苡仁,白茅根。

湿重于热者:生苡仁,赤小豆,汉防已,藿香,牛七,地龙,狶莶草。

寒湿甚者;独活,苍术,防风,麻黄,细辛,附子,羌活,青风藤等。

瘀血痹阻者:桃仁,乳香,没药,地龙,赤芍,穿山甲,全蝎,蜈蚣等。

痛甚偏寒者:附子,细辛,鸟头。

痛甚偏热者:马钱子,白芍,忍冬藤,白茅根,络石藤。

活血:当归,川芎,鸡血藤。

痰阻经络而成痹症:宜用二陈汤,温胆汤之类再配行气通络之品,使气运行,经络畅通。

有气血不足之痹者:宜益气养血。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五加皮。

肝肾阳虚之痹症:宜温补肝肾。鹿角胶,补骨脂,杜仲,巴戟,鹿含草,狗脊。

肝肾阴虚之痹者:宜滋阴补肝肾。生地,玄参,白芍,麦冬,智母,女贞子,旱莲草,龟版等防风,透骨草,杜仲,木瓜,玄参,延胡,葛根,鸡血藤,红菱,全蝎,蜈蚣,地龙。

有风湿症同时血压又高之患者,宜降压固冲。生赫石,怀牛七,生龙骨,生牡蛎,生地,熟地等。

有风湿性心脏病者:柏子仁,枣仁,菖莆,远志,赤芍,桑椹子,熟地,黄芪,当归。

十大功劳:性寒,味苦,无毒。清热解毒,滋阴止血,治腰酸软,头昏耳鸣,肺痨潮热。

白英:性寒味微甘,小毒。清热解毒,治高热抽筋。

百两全:性微寒,味辛,微甘无毒。活血散瘀,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亦治喉哦。

连钱草:性微寒,味辛甘无毒。去湿利尿,活血通络,治风湿骨痛,化尿酸及尿路结石。

土茵陈:性寒微苦,无毒。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顺气化痰,治湿热淋病。

爬山虎:性寒微苦,无毒。祛风解毒,治风湿痹痛(关节炎)。

鬼针草: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可作强壮剂。

络石藤:性微寒,味微苦,无毒。能散风热,通经络,利关节,消肿止痛,治关节炎。

地龙:性寒味咸,清热止痉,镇惊通络,治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风湿骨痛。

野荠麦:性凉,酸涩,微辛苦。行血活血,清热消肿,除风祛湿。

狶莶草:性寒味苦有小毒。祛风湿利关节,安神降压,治痹症,肝阳上亢,失眠等。

车前草:性味,有利尿通淋作用,由于利用利水而增强尿酸排泄,可治尿酸性痛风。

大蓟:性凉味甘苦,无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对血管硬化,关节炎,肾脏病有效。

满天星:性凉,味微辛,无毒。有清热解毒,舒服筋活络等功效。

大活血:性凉,味苦,无毒。活血去瘀,调气导涩通经络,治损伤筋骨疼痛。

野棉花根:性凉,味甘淡,无毒。祛风除湿,活血止血,健脾补虚。

野葡萄藤:性凉,有小毒。清热利湿,破瘀活血通经络,消肿止痛。

桑枝:性平,味苦,祛风湿,利关节,老桑枝治湿火骨痛。

铁凉伞:性平味苦,无毒。活血散瘀,治咽喉肿痛,筋骨酸痛。

紫金牛:性平,味微苦,无毒。除湿解毒,活血通络,治风湿病,睾丸肿痛。

红菱:性平,味甘酸,无毒。祛风湿,清热解毒,行血散瘀,消肿通经,滋补强壮,治风湿关节痛,恶疮肿毒。

石绷藤:性平,味甘涩,无毒。舒筋活络,祛风胜湿,清热解毒。止痛,治风湿骨痛。

鸡血藤:性温,味甘苦,补血强筋,通经活络,治神经麻痹,腰膝酸软痛疼。

夜交藤:(何首乌藤)性平味甘。养心安神,止汗,祛风湿,治虚烦不眠,血虚身痛。

乌梢蛇:性平、味。祛风通络定惊,祛风湿舒筋活络,治年久之风湿症,肌肤麻木。

海桐皮;性平、味苦。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腰腿痛。

四叶参:(猪婆乳)性平味甘,无毒。补血通经,治风湿骨痛。

白背叶:性平味淡微苦涩,无毒。祛风止痛,止血,治腰背酸痛。(取其根为药用)。

三叶木通:(拿藤)性温平甘无毒。治风湿性关节痛,腹痛,脚肿。

油松节:性温味甘,有祛风湿止痛之作用。

钻甲梨:性平味甘微涩 。舒筋活血,祛风湿,补虚强筋骨,性偏下行,治腰腿痛。

木防已:性平味辛苦,无毒。祛风行水,舒筋通络,解毒止痛,治风湿关节痛。

牛膝:性平味苦酸,无毒。生用能破血行瘀通经,消肿排脓,治风湿关节痛。

五加皮;性温味甘无毒。能强筋骨,治风湿筋骨痛,虚损,劳损,腰腿痛。

片荷枫:性温味甘无毒。祛风除湿,强筋健骨,治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

鱼椒子根;性温味辛无毒。健脾化湿,散寒湿。穿山龙:性温平味辛有小毒。

七层楼:性温味味有小毒。祛风散瘀,通经去湿,强筋健骨,治瘫痪,四肢麻木,腰腿痛。

臭牡丹:性微温味辛苦无毒。祛风解毒,活血消肿。

七叶勒根:性温味酸涩无毒。治风湿痛。

泡子勒根:性微温味酸涩无毒。活血止血,祛风湿,补虚损。

白花蛇;性温味甘咸有毒。祛风湿,舒筋活络,治远年风湿及肌肤麻木,腰腿痛。

威灵仙:性温味辛,祛风通络止痛,治痹症,血虚筋挛者忌用。

海风藤:性微温,祛风通络,治痹症。

伸筋草:性温,舒筋活络,治风湿痹痛,四肢肌肤麻木。

姜黄;性温味苦。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风湿寒气引发手臂痛。

延胡:性味,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涩,专治一身上下诸痛,运用分量30~60克。

白鲜皮藤;气寒善行,通利关节,利九窍,通透走窜,搜括止痛之性能。治骨质增生。

头部风湿痹痛,虚证选川芎、白芷;实证选柴胡、勾藤、水牛角。颈项痛,风重选羌活,热重选葛根,强硬选葛根、白芍、细辛。肩背痛用羌活、黄岑、桂枝、葛根。胸部挤压痛用香附、枳壳。胁痛选柴胡、郁金。肩臂痛有主张从痰湿治疗,选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祛痰药。上肢痹痛选羌活、防风、桂枝、桑枝、茯苓、陈皮、姜黄、白芍、鹿含草、银花藤、天仙藤、。背痛常加羌活、防风引经,肥人少佐附子,气滞血瘀加生姜黄,肾精亏虚,督脉失养须加狗脊;背部痹痛剧烈而他处不痛者,用九香虫温阳理气,并配以葛根、秦艽,病变在腰脊者合用蜂防、乌梢蛇、地鳖虫行瘀通督,并配以川断、狗脊。背脊痛用石南藤、菖蒲。腰痛通用补肾药可选杞子、巴戟、鹿角胶、狗脊、杜仲、川断;肾阴虚可选黄精、熟地、石斛;肾阳虚选巴戟、仙茅、仙灵脾、葫芦巴等;有些腰痛可用白术、食疗用栗子、猪腰。腰骶部痛弯腰下蹲受限,加伸筋草、赤白芍等;剧痛加花椒、香附、玄胡。两髋痛剧属热者选加公英、地丁、板兰根。热入腰间之痛用稀莶草、海桐皮。下肢痹痛可选独活、牛膝、防己、木瓜、椿根、川太、五加皮、杜仲、白芍、小活络丹等。足跟痛一般肾虚引起,如见湿热下注,可在补肾基础上伍用木瓜、青黛等。此外,注重关节痛加松节、乳香。肌肉痛加桑枝、桑寄生。四肢关节痛均可加藤枝类药,如忍冬藤、鸡血藤、伸筋藤、天仙藤、桑枝、桂枝等。周身骨痛加当归、威灵仙。

(0)

相关推荐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验方【三】

    方13 组方:黄芪30g,熟地黄15g,白术15g,白芍15g,生姜15g,桂枝12g,知母12g,防风12g,制附子(先煎)9g,炙甘草9g,麻黄6g. 加减: ⊙寒热夹杂型,加黄柏10g: ⊙痰凝 ...

  •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证验案举隅

    <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治疗血痹,如"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临床中用于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究其原 ...

  • 风湿胶囊.pdf

    <风湿胶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胶囊.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73686A43申请公布日20141 ...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验方【十四(终结篇)

    方100 组方:猪苓6g,黄芩15g,广木香3g,厚朴15g,蜈蚣2条,黄柏6g,朴硝15g,山柰6g,小活血12g,大黄15g,全蝎3g,藿香3g,生甘草3g. 主治:类风湿性及风湿性关节炎日久化热 ...

  • 国医大师朱良春,姚培发两名医治疗肥胖经验

    朱良春重用泽泻治肥胖 泽泻甘淡性寒,其功长于利水,人皆知之,且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但其用量若大于30 g(汤剂),亦可通大便,此则朱氏在长期临床中观察所得.然他认为泽泻之功,尚不止此二端,常重用泽泻治 ...

  • 【读书】针灸名医治疗哮喘经验五则(读书札记017)

    原创 邢斌 读书写字与临证思考 2018-07-02针灸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多能获立竿见影的疗效,坚持治疗一段时间,也有可能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下面五位当代针灸名医的经验各俱特色,简介如下.邵经明教授治疗 ...

  • 施今墨治疗风湿病经验

    发表者:郭永红 施今墨治疗风湿病经验略论 风湿病是一种顽固的疾病,早期可使关节肿痛,渐致功能障碍,晚期则关节变形,僵硬,可致残,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治疗此病有相对的优势.北京"四大 ...

  • 施今墨治疗风湿病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转载】

    施今墨治疗风湿病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1270人已读 施今墨治疗风湿病经验略论 风湿病是一种顽固的疾病,早期可使关节肿痛,渐致功能障碍,晚期则关节变形,僵硬,可致残,目前 ...

  • 李延萍主任中医治疗风湿病经验总结

    李延萍主任中医师乃重庆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知名专家.重庆市中医院名老中医,其治疗风湿病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之处,临床疗效显著.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系统介绍吾师灵活运用 "四神煎.四妙丸&quo ...

  • 名家治疗风湿病经验汇集(柯与参,朱良春,朱晓鸣)

    柯与参(1903-1978年)是甘肃省著名的老中医和中医教育家,中医学术造诣很深,临床经验丰富,自拟了许多至今在临床上使用的验方,他认为"万卷虽多必择要,一方有效即穷源."著< ...

  • 名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温运汤[功能主治]功能温肾运脾,益气开陷.主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处方组成]党参12克.黄芪18克.柴胡7克.升府7克.干姜6克.肉桂6克.防风8克.生甘草8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 ...

  • 老中医用三痹汤治疗风湿病经验

    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风湿治病要诀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第104篇原创文章 三痹汤出自<妇人大全良方>一书,系南宋医 学家陈自明创制,三 ...

  • 王承德治疗风湿病经验

    王承德在诊治风湿病中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认为痹必本虚,主张扶正培本为主,强调"湿"在风湿病的发病.转归.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性,并重视脾胃在风湿病中的地位.主张痹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