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诊治绝招』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本病好发于下肢或盆腔内静脉,如下肢内侧浅表的大隐静脉、大腿内侧深部的股静脉、髂骨沟深部的憨股静脉等。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浅层和深部静脉炎两种,发生于浅部静脉者,称为浅静脉炎;发生于深部者称为深静脉炎,它常导致深静脉堵塞,造成血液曰流障碍,故又称为栓塞性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灸的病因较多,局限性原发,性者多由外伤、手术、静脉针刺给药、卧床等诱发,一般预后较好,很少复发。全身疾病继发者多见于白塞病、变应性血管炎、闭塞性脉管炎、肿瘤等,易于反复和游走性发作。
有哪些症状
1.浅静脉炎
1. 多发生于下肢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发生在上肢的较少,也可发生在胸腹壁静脉。
2. 病变的浅静脉处疼痛,局部皮肤呈硬条索状,红肿,有压痛,一般患者无水肿。
3. 2~4周后红肿消退,急性症状逐渐减退,留下硬索状结节,短者2~5厘米,长者如细柳条,并有色素沉着。
4. 局部常有掣痛、隐痛,和坠胀感,全身可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2.深静脉炎
(1) 好发于下肢和盆腔静脉,发生于上肢、胸腹和脏器静脉的较少。
(2) 深部静脉较小的血栓形成可不产生任何症状,而髂静脉的血栓形成常可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甚至丧失劳动力。
(3) 发病急,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浅表静脉扩张四大局部症状。疼痛较严重,开始在股部,迅速扩大至整个下肢疼痛。肿胀可由肢体蔓延至耻骨部,开始为凹陷性水肿,当淋巴管回流受阻后肿胀变硬,凹陷不明显。
(4) 皮肤发白或略发组,大腿内侧、股根部及镕窝区有明显压痛,久则可有腰酸腿软、肢冷麻木。
(5) 因静脉曲张,患者行走后有小腿疼痛和烧灼感,后期小腿下端和踩部皮肤增厚,伴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
(6) 少数患者因静脉内血栓脱落而导致肺栓塞,此时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发组、咳嗽、咯血,其至休克。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萆薢30克,防己20克,黄柏20克,金银花20克,鸡血藤20克,王不留行15克,丝瓜络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泽兰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湿盛者,加薏苡仁30克
*热盛者,加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
*下肢者,加牛膝15克;
*上肢者,加桑枝10克。
*疼痛较甚者,加元胡15克;
*有索状肿硬者,加山甲珠30克,生牡蛎30克;
*气阴两虚者,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
用于血栓性浅静脉炎:
基本方二
赤小豆30克,生薏苡仁25克,川芎18克,川午膝15克,土茯苓15克,苍术10克,黄柏lo克,白蔻仁lo克,泽羊叶lo克,木通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甘草5克。
*气虚,加党参12克,黄芪12克;
*血虚,加热地黄12克,鹿角胶(烊化)12克;
*脾胃虚弱,加炒山药15克,炒白术15克;
*气郁不畅,加柴胡10克,枳壳10克;
*血淤明显,去白蔻仁、木通、土茯苓,加丹参20克,克,蜈蚣2条。
*疼痛严重,加土元10克,三七粉(冲服)3克;
*红肿甚者,加紫花地丁20克,金银花藤30克;
*兼外邪,加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用于血栓性深静脉炎。
有哪些单验方
1. 芒硝50克,蒲公英50克,独活30克,黄柏30克(慢性条索红肿长期不消,加红花20~40克)用开水冲洗后熏洗,并用毛巾蘸湿敷局部,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2.芜蓉花叶适量,捣烂如泥外敷患处。
3.生大黄粉500克,紫金锭10克,加等量面粉,醋调成糊状外敷。
特别提示
1.病变早期不宜久站、久坐,应穿长筒弹力袜或使用弹性绷带包裹小腿,以防止下肢水肿发生。
2.急性期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以减轻疼痛和水肿。
3. 积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已有静脉血栓形成者应尽早处理,防止血栓向近端延伸。
4. 避免肢体受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