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 在那屯垦成边的岁月里 作者/鲁军(一)

公众号第95期

在那屯垦成边的岁月里

鲁军

1971年,我在开滦二中上初三。头一个学期,卫校、煤医开始招生,教我班卫生课的马老师认为我的学习成绩好,为我报了名。在等待中,内蒙古建设兵团前来各校招收“兵团战士”,我被来人的激情介绍所打动;决心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毅然放弃了继续求学的念头。父亲在军工厂工作,我在家里是头大,下面有3个弟弟年幼,说服了母亲,走进了支援边疆建设的行列。那年6月14日,由古冶站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到了赤峰,搭乘兵团的军用卡车,到达了5师43团。当时同去的女生有同校的李秀兰、李秀英、冷淑华、贺连凤、张淑芬等人。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我们被沿途的秀丽风景所吸引,到达3连营地一看,那4排土坯瓦房在广麦的草原上是那样地孤单,心中陡然升起一团无名的落寞……
草原上的新牧民
大草原的夏天确实是迷人的,特别是每当火红的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阳光洒满大地,使我们觉得草原上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虫一鸟,都充满了无限的活力。我们驻地旁边就有一条带状的河流,叫白音宝力格河,清清的河水清澈透底,每天像唱歌一样淙淙地流淌着,伴随着一群群小鱼在溪流中翔游浅底,那溪流在阳光下闪出绚丽多彩的水花。
那年夏天,连队男生拦河搭埝淘了好多头大、身小的鱼儿,女生掐头、去尾、抠腮收拾干净,全连改善生活,那里没有水产,那是我们在兵团吃的唯一次鱼类。当地的牧民是不吃鱼的,我们在草场打草时,就见过牧民骑马把在水洼里汲水时,汲上来的小鱼送了回去。我们请教插队老知青得知,牧民把鱼视为神灵。若是牧民知道了我们的行为会是什么样子?为了尊重民俗,只好下不为例了!
晚草原的美景吸引着我,我的心就被自然景象一次一次地陶醉。休息日,我喜欢一个人去驻地河边的草地上,欣赏美景,想家了就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白云的变化,湛蓝的天空云卷云舒,幻化着各种造型,有时像动物,有时又像人的脸孔,云下常会有翱翔的鹰飞过,我心中暗想:“鹰,即是孤独的又坚强的生灵。人,何尝不比鹰胜强百倍呢!作为一个人,也要有毅力才能使自己的心坚强起来。”
圜我们一群豆蔻年华的孩子们,那年夏天刚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屯垦戍边的时候,就接受了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连长、指导员讲形势、讲政治。然后,大家分组讨论,写心得体会,核心内容是“树立扎根边疆思想”,思想教育抓得很紧,那时候,政治空气很浓,在兵团战士之间仿效部队,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我记得我与天津的李玉琴大姐为一组,我年龄比她小,她真像亲姐姐一样,思想上帮助我,生活上照顾我。紧接着,就是严格的军事训练:我们每天早晨都要出操,连长带着跑步,一色的军事化管理,刚到时,连部就安排了进行半自动步枪打靶训练,我们感到都很新鲜,很认真地接受连长的射击训练,三点一线、屏住呼吸,轻轻扣动扳机,稍微一动就偏离靶心。我们排冷淑华打得非常准,成绩特别好,结果她被选入连里的持枪班,看到她背上钢枪,表露出青年人的朝气蓬勃精神,在阳光下更加彰显飒爽英姿了。很令我们羡慕。
不平常的冬天
我们在那儿,度过了8个春秋。第一个冬天尤使我刻骨铭心:那里的冬天,没有煤取暖,早上起床后,用树枝烧一盆水,8个人轮流洗脸。记得大年初四,我们就上山砍枯树解决取暖问题,一天的劳作,一身的疲惫,回来的路上,坐在拉柴的马车上都睡着了,天寒风大,结果第二天早晨一看,有耳朵起大泡的,有手指冻坏的,我两个脚腕冻起了一圈大水泡。那时,我们真有股子“年轻人,火热的心”、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在严寒的冬季兴致上来,还都高喊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的口号!
我们刚去那年的三十晚上,突然接到上级命令,执行紧急任务,于是全连立即集合全副武装,紧急出发,一路跑步前进累得满头大汗。到达目的地,大家正在十分紧张的时刻,连长一声哨响,宣布:“夜间训练结束。”
内蒙古的天气,夏天是天堂,冬天是地狱。为了建设营房,即使严寒的冬天,也要去苇塘打苇子。记得,我们班和一个男生班被派去苇塘打苇子,早上,我们拉上蒙古包,带上各自的行装,全副武装:皮帽子、皮大衣、大头鞋,坐上马车向苇塘出发了。苇塘离我们驻地很远,我们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苇塘深处的一块较平的地方安营扎寨后,我们就拿着镰刀开始打芦苇,雪很厚、很软,踩下去就没了膝,我们顶着严寒干到夕阳西下。晚上,我们宿营在蒙古包内,地上只有一层芦苇,上面复铺着一条羊毛毡,然后,就是我们简单的一被一褥一件皮大衣。由于干活时,大头鞋的鞋带和鞋面冻在了一起,睡觉时解都解不开,说实在的,真不愿意钻那个冷被窝儿,这时,隔壁男生们住的包里传出了一声:“为了下一代钻吧!”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天津卫的吴华国班长,大家都笑了。疲劳和寒冷同时袭击着我们,不知道那一夜是怎样度过的。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们几人都大笑起来:因为每人眉毛与皮帽上的毛都变成了白色的霜冻,因为冷,我们都戴着帽子睡,呼出的热气结了霜。再看做早饭的那两位战友愁眉不展,从后半夜两点起来烧开水,直到早上8点了,这锅水也没开,早饭都不能按时吃,日常生活处在艰难之中。我们来了3天,实在太冷,实在难以坚持。有人回连队把指导员请来住了一夜,指导员当机立断带我们拔营而归。据说,我们前面刚走,后面别的连就开进了苇塘。我们两个班的“支边”战士,非常感谢我们李树德指导员的仁慈和关爱。
内蒙古的冬天滴水成冰,而且常常北风怒吼。有时刮起白毛风。满天弥漫着“雪帐”,风夹杂着雪,使人睁不开眼睛,那天,刮了一夜的“白毛风”、早晨开门一看,不知从哪里搬来那么一大垛雪绺子,几乎把房子吞没,又厚又硬,房后的积雪一冬可与房檐同高。在那样恶劣的天气里,我们有个开拖车的李长山大哥,就因加油时冻坏了3根手指,被截措,落下了我疾。那样的艰苦环境也没有吓退我们。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图文】一名北京69届知青:在那不堪回首的年月里

    在那不堪回首的年月里 作者:赵广昌  一  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大潮中,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毫无例外地去了边疆.我们都是属小龙的--未成气候的蛇.我们同属初中69届,也就是说还不是成年人. 赵广昌(左)与兵团 ...

  • 兵团岁月之三十五·全体病退

    省工作组到来几天后,突然通知各连指导员到团部召开紧急会议.省政府的刘副秘书长主持会议.我当时负责会议记录. 刘秘书长简单讲了几句工作组了解到的情况,接着话头一转说:"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了农场 ...

  • 西大滩消逝的军垦连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1965年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工农商生产,巩固西北边防,学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模式,经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批准,延续新 ...

  • 单承兄评说《兵团岁月》

    开始我不会想到谭泽战友的<兵团岁月>能直奔四十.最初他说能写二三十篇时我曾犯嘀咕,有那么多事写吗,不怕重复吗,还有新意吗,但后来越发觉得多虑了.他们连在僻远的托拉海建点垦荒,条件异常恶劣自 ...

  • 知青在北大荒:兵团四师三十七团知青老照片

    知青在北大荒:兵团四师三十七团知青老照片 2021-07-05 22:53:28 点这里,自己做微秀 鸡西知青侯玉华摄影制作 欢迎荒友转发       免费制作你自己的图文故事       举报 内容 ...

  • 一起去新巴尔虎右旗采访《思歌腾博物馆》8

    这是2020年, <思歌腾博物馆> 张勇塑像落成时有关设计施工管理人员及部分老知青在张勇塑像前的合影. 2020年第1360期总第1716期 公众号主编:笔尖芭蕾 公众号政委:之     ...

  • 一起去新巴尔虎右旗采访《思歌腾博物馆》6

    旅业春秋摄影 笔尖芭蕾撰写 张德荣女士在草原录制的视频. 2020年第1345期总第1701期 公众号主编:笔尖芭蕾 公众号政委:之      洲 一起去新巴尔虎右旗采访<思歌腾博物馆>6 ...

  • 张怡静:杏儿的坠落

    我 一九六六年离开学校,打过零工.当过军垦战士.农场职工.企业护士.下岗,再打零工,一个循环.爱好文学是固疾,恻隐之心是遗传,多愁善感之动心写一点文字.文学是我在艰难困苦生活中的一件花衣裳,点缀了我. ...

  • ≪网名,岁月的烙印≫

    群里,一片网名:冬青.沙葱.红柳.草原.草原汉子.草原一枝花.风沙.巴音木仁.腾格里.朝克乌拉......看着这些网名,犹如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犹如看到了冬青,看到了沙葱,看到了红柳,犹 ...

  • 女知青雨夜上厕所失踪,两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终因证据不足被释放

    1974年4月2日晚,云南西双版纳云南建设兵团驻地处在一片黑暗中,由于下着毛毛细雨,天上并没有星星.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植被非常茂盛,白天的热带雨林犹如水墨画一样风光旖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一到 ...

  • 一起去新巴尔虎右旗采访《思歌腾博物馆》9

    旅业春秋摄影 笔尖芭蕾撰写 当年,曾经在这里下乡插队的知青们. 2020年第1368期总第1724期 公众号主编:笔尖芭蕾 公众号政委:之      洲 当年的一些宣传张勇事迹的一些报纸书刊和小人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