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终点才发现,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过就两个字 2024-07-29 02:51:09 人活在这世上,舍不掉的有太多,执念放不下,物欲戒不掉,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很难真正快乐起来。很多时候,我们以“浊”为欢,很难去体会纯净清淡的欢愉。清淡的欢愉,即“清欢”,林清玄曾说,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人生的最高境界,无非就是两个字:清欢。在林清玄还是学生时,曾常常去探望一位住在山上的朋友,见了面的两个人沿着蜿蜒而上的石阶,一路漫无目地地停停走走。看着那美丽的朱槿花,闻着鲜花散发的香甜,那香味带来的奇美感受,感觉如同春天在心头盛开,自在欢喜。顺着石阶慢慢走,不觉就到了寺院。林清玄看着澄明而安静的寺院,和朋友一起回望来时的路,感觉好像已经走了许久,感觉心情自在而畅快。那时看着远方的快乐,是在他心里那至真至纯的喜悦。想来也是,人活在这世上会被很多东西束缚,心无杂念追求纯粹享受的人太少太少了。不过,我们也可以有很多时候,有机会去享受清淡的欢愉。比如,花点时间制造独处;再比如,放下心中的执念,抛下一些物欲,享受精神的愉悦。亦或者说,有时候可以表现得不那么合群,保持着自在与安然,不随波逐流。那么快乐的纯粹便悉数涌来,令人如沐春风。01:花些时间独处,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一个人散步时,尽入眼底的,是来来往往的美丽风景。看那一轮夕阳挂在高高的枝头,它慢慢地下沉,预示着一天的落幕。夜幕降临时,也散步。你听世界如此安静,那静谧的气氛在身边围绕,令你不由低头静静享受,看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浮现一弯狡黠的月儿,于是想要掬起一捧水,想要看到手中的月亮。独乐,何况不是一种修行,对于独乐,林清玄将其比作一朵清净之莲的状态,他说:“所谓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就是一下午静静地坐着,也能安然。”诚然,若能够在独处时享受安然与平和,尽管是一下午静静地坐着,也能处之泰然,也能悠然自若地品一杯香茗,沉浸于静谧的美好。生命亦是一段旅程,咸也好,淡也好,终会有离别,学会独处,便能随遇而安,和自己和解。我们虽难以成为真正自由的人,但我们的心灵可以选择自由。独乐,乐之安然,悦于坦荡。02:独自清醒,不随波逐流在这个社交关系比较复杂的社会,有时候遇到一些选择或许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从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可是,那些人们认为都应该过的生活方式,真的适合于每个人吗?难道我们要以别人的意愿度过一生吗?是不是按照别人所认为的正确的方式度过一生,自己才会快乐?当然不会,不是每一种生活都适合所有人。独自清醒,即独醒。所谓独醒,指的是不为主流舆论所迷惑,那些大多数人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我们。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是切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既然如此,何不保持着独醒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小世界,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想法,这样的独立的人生不会更有意义吗?独醒,也是一场自我内在修行。对于独醒,林清玄认为每个人都要拥有一个可以思考、忧伤、或者惭愧的小千世界。而关于这个小千世界,他写道:“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这个小千世界对于林清玄来说,就是书房。书房给予林清玄的,就是内在的修行,读书,也是最低成本的高贵。阅读带来的,不仅是投入其中时沉浸的愉悦体验,还有那些丰富的精神食粮。正是由于精神世界的富足,才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判断力,不盲目从众,也不会随波逐流,保持着独醒。03:放下执念,享受精神愉悦一个人活得太累,往往是他的一些执念太重,而这些执念的来源,往往是物质世界。要得太多,贪欲也越多,失去的也会更多。既然如此,何不放下心中的执念,享受纯粹的精神愉悦呢?对于享受精神愉悦,首选的就是读书。林清玄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书房,在这里不仅能创作渗透心灵的文章,还能在书籍中与拥有美丽思想的人深情对话。早在林清玄幼年时,就已经喜欢读书到深夜,在他成年时也依旧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正是由于他庞大的阅读量和深刻的思考力,成就了他一篇篇朴实优美的绝妙散文。用最简单的文字抒发最深刻的情感,读他的文章时,只觉山间清泉潺潺流过心间,如幽静竹林里拂过耳畔的清风,舒适又自在。那是最简单,又是最纯净的快乐,于品读林清玄的文章时悉数流露。书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如细雨洒落山前,呼吸间泥土的清新芬芳,令人欢愉雀跃。比如:“听着窗外山风吹过林木的声音,深深觉得自己是个完全自由的人,是在自然中与大地工作过、静心等候春天的人。”如此优美的句子还有很多,几乎在林清玄散文中的每一篇,每一个词都是字斟句酌。他的作品清新自然,广受大众喜爱,他是我国最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林清玄对于事物观察细致入微,常常于点滴之处发现真理,来源于生活但却是真真切切的高于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当我们感觉浮躁时,不如捧起林清玄的散文集细细品读,来收获心灵的沉静与安然,做一次内在修行。 赞 (0) 相关推荐 摆脱过剩执念,减轻心灵负担——读《断舍离》有感 <断舍离>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贾耀平翻译日本山下英子写的一本畅销书.断舍离就是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它让我 ... 林清玄哲理散文《把时间花在心灵上》,人生太短暂,懂得怎样取舍 林清玄哲理散文《把时间花在心灵上》,人生太短暂,懂得怎样取舍 王阳明: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去追逐外物——这才是极简 从来没有什么人能做到真正的极简,所谓的极简生活都只不过是为了不让我们沦为自己欲望的奴隶. 什么极简生活 关于极简生活,我们的古人有云: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广厦三千,夜眠不过六尺. 但极简生活绝 ... 【哲思】提升人生境界的3大秘诀 提升人生境界的3大秘诀 方略 一个人见识的广度.认知的深度与境界的高度成正比.境界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提升人生境界,需要把握3大秘诀. 一 别被无聊包围 普通人一旦停止为实际生活操劳 ... 古稀老人的坦言:“走到人生终点才发现最好的活法无非4个字” 深度原创 | 小编 年少不知世事,在年老之后才为自己而活.年轻时的人生步履过于匆忙,都有很多事情过于执着,所以一直束缚自我.常言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才能够得到解脱. 人到中年,早已走过千山万水,看遍 ... 一位老人的顿悟:走到人生终点才发现,最好的活法,是做好三件事 每个人都知道,人生是一场不可逆的单向旅途,无法重来,没有后悔的机会,岁月一旦流走,便只能成为回忆. 所以很多人在走到老年,走向生命终点之际,会有很多遗憾,后悔为了不必要的事情为难自己,伤害别人. 都说 ... 林清玄:走到人生终点才发现,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过就两个字 图/源自网络 人活在这世上,舍不掉的有太多,执念放不下,物欲戒不掉,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很难真正快乐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以"浊"为欢,很难去体会纯净清淡的欢愉. 清淡的欢愉,即& ... 村上春树:走到人生终点才发现,此生能依靠的,不过只有一人 图/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里,男主人公初君一直对其高中时代的女朋友大原泉念念不忘. 他一直认为两人之间的感情存有一定的遗憾, ... 【图文】一位老人的顿悟:走到人生终点才发现,最好的活法,是做好三件事 大图模式 每个人都知道,人生是一场不可逆的单向旅途,无法重来,没有后悔的机会,岁月一旦流走,便只能成为回忆.所以很多人在走到老年,走向生命终点之际,会有很多遗憾,后悔为了不必要的事情为难自己,伤害别人 ... 一位老人的顿悟:“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最好的活法无非4个字” 年少不知世事,在年老之后才为自己而活.年轻时的人生步履过于匆忙,都有很多事情过于执着,所以一直束缚自我.常言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才能够得到解脱. 人到中年,早已走过千山万水,看遍人间百态,体会爱恨情 ... 村上春树: 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 人生最好的活法, 不过一句话 点击加载图片 图/源自网络 人生短短几十年,一晃而过,每天都有人自然地老去,每分钟都有人刚刚才出生.所以在这样短暂的几十年里,许多人开始琢磨延年益寿之道. 其中最离谱.也是最疯狂的莫过于秦始皇了,他甚 ... 一位老人的顿悟“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最好的活法无非4个字” 年少不知世事,在年老之后才为自己而活.年轻时的人生步履过于匆忙,都有很多事情过于执着,所以一直束缚自我.常言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才能够得到解脱. 人到中年,早已走过千山万水,看遍人间百态,体会爱恨情 ... 杨绛: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图文】 杨绛先生一生耕耘,在文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她从未居功自傲,而是始终拿着笔书写人生. 她和钱钟书的爱情故事为人津津乐道,但她并没有到处炫耀两人有多恩爱,而是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