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法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与巫术无异 2024-06-05 12:00:38 历史D学堂 《历史大学堂》官方微刊物,一分钟读懂历史。(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平台)74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作者:云之彼端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3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董仲舒的法术”,也许有人看到这几个字会觉得奇怪,毕竟,从我们所学过的历史来说,董仲舒应该是一位西汉时期的儒家大师,他学的是孔孟之说,习的是六经之艺,也不是道士,巫师,怎么也不可能和法术沾边,更何况是作为以“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著称的孔之门徒,就更应该远离此类方术之流。但事实上,就算他自己和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正统的儒学大师,但董仲舒的相关学说与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孟子的思想主张根本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甚至有些理论简直显得荒唐可笑,与巫术无异。比如求雨和止雨。上图_ 古代农民耕作我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不管是国民经济还是政治稳定,都仰赖于农业,而雨水又直接影响着农业的生产产量。可以说,中国古代很多次的社会动荡和战争都与旱涝灾害有关。而董仲舒大师,就天才的解决了这个困扰了从古到今无数人的难题。照他说,只要用他的方法,就绝不会在有什么旱涝灾害,可以随时随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晴就晴。据《汉书》记载:“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也就是说,在董仲舒看来,之所以干旱,是由于阳气太过,阴气不足,如果要求雨,那就要遮蔽阳气,释放阴气。具体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烧化公猪、公鸡,埋死人骨头,此为闭阳;要挖水沟,开山泉,此为纵阴。同时,还要禁止男性出外上街,饮酒聚会,这还是闭阳。与此对应,女子则要满面春风,热热闹闹,满街乱跑。对了,要记得,不管哪个季节求雨,都要选在水日举行。上图_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当然,最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莫过于董仲舒求雨之法中的一句:“令吏民夫妇皆偶处”。难道让男女行房中之事也可以求雨吗?不过也对,按他的理论,云雨之事,自然是雨露滋润吗!还好那时没有扫黄的行动,要不然董仲舒首当其冲是要被抓走的。至于说道他的止雨之法,也不复杂,只要把求雨之法全部反过来就行。而且,其中也有一句经典的话:“书七十县,八十乡,即都官吏千石以下,夫妇在官者,咸遣妇归。”也就是说,夫妇在官属同居的官员,都把妻子赶回家,并暂停男女同居。可为什么非要强调千石以下,难道千石以上的官员就不用受这些条件限制,依然可以行云布雨?这也可以分等级执行吗?我一开始还认为董仲舒是一个心思单纯,耿直的纯儒呢,现在开来,它还是很会揣摩上级,审时度势的吗!上图_ 汉朝官员其实,如果他的方法真的如史书所说,“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那也罢了,最怕的就是他这边一本正经,如巫汉神婆似的“其雨其雨”祷告不止,那边天气就是“杲杲出日”般晴空万里。要是这样,真不知他该如何面对台下的官吏和百姓,他又要承受怎样的心理压力和创伤,场面得有多尴尬,他的老脸又该往哪搁。而每当午夜梦回,在黑暗中叹息时,不知他会不会有一种理想破灭后的幻灭感,窒息感。而最重要的是,他的求雨、止雨之法不仅仅记载于史书,还被董仲舒亲手记录于其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春秋繁露》中。某种意义上,这也算他自己把自己的黑历史保存下来,传之后世。总的来说,阴阳学说在董子的学术思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正是用简单的阴阳二元论来解释一切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现象。上图_ 《春秋繁露》是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学著作正如他自己所写:“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而且,在他看来,阴永远是从属于阳的。所以,自然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至此,三纲五常得以确立。从此以后,不管君主做的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做臣下的只能无条件的服从,君主拥有最终解释权,或者他根本不需解释,他只有无限的权利,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董仲舒为封建皇权构建了一套森严的等级秩序,难怪自他之后,儒家正式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毕竟,如此便利的控制愚弄百姓的工具束之高阁而不用就太可惜了。上图_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而反观先秦儒家,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不仅要求臣像臣,子像子,且按顺序,更要求君尽君道,父尽父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责任和义务是双向的。至于孟子,就干脆点透了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当然,统治者肯定不愿意看到这种思想大行其道,这也是先秦儒家一直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到了董子这里,儒家与其说是一家学派,不如说变成了儒教。就像他自己教书授徒,也是深居简出,等级森严,不与弟子们接触,而是让几个大弟子代为次相授业。自己则神神秘秘,高不可攀,俨然一位宗教教主。而孔子则正与他相反,每日与弟子们厮混在一起,开心了就引吭高歌,悲伤了就涕泗滂沱。率性而为,是为真人。上图_ 董仲舒 西安石刻像其实,董仲舒从他少时读书时就有些神神叨叨,稀奇古怪。“三年不窥园”说的就是他为了读书,以至于废寝忘食,连续三年都没有进过,看过自己家的花园一次。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言过其实,但如果这是真的,那可不是什么学习认真,刻苦,一丝不苟能搪塞的。这简直是一种病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就连同为古人的王安石也作诗讽刺他,说与其这样读书,还不如把书本扔掉,在“杖策游园日数巡。”总之,董仲舒不是一个可爱的人,与其说是大师,更像歌德的著作《浮士德》中那位伏案于故纸堆里的老学究浮士德。他的理论,他的思想,他的主张,没有什么是具有独创性的,不过是从先秦诸子那里东取一鳞,西取一爪,再混杂,拼凑而成。大杂烩这道菜在美食中也许口味独特,回味无穷,但在思想领域,可就实在是乏善可陈,味同嚼蜡了。参考资料:《汉书》 赞 (0) 相关推荐 “三纲五常”使庞大的中华文明延续两千年 作者:知性君子 看到标题,估计会有人抨击我.起初,我也是持反对意见,想大骂"愚民"."奴化"的"三纲五常"封建思想的开山鼻祖--西汉的董仲舒 ... 崇尚实用的中国民俗 民俗之"俗",就在于它没有高雅文化那样纯净与雅致,民俗是一种未经提纯的文化作为原生态的鲜活的文化,她具有朴实与生动的本色,充满野性与活力,并常常成为社会文化进步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 ... 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空谈误国都是儒家,法家实干却被文人们贬低? 由于不可言说的种种原因,儒家思想如今被严重误解,很多儒家人物形象也被扭曲,与此同时由于商鞅变法的名气,法家在大众心里的形象普遍比较高大.其实,如果你仔细阅读儒家经典和法家经典,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事 ... 妇孺皆知的“三纲五常”,估计没几个人真正明白什么是“三纲” 引言:"三纲五常"思想自汉代以后,特别是经过宋明理学的普及和推广,已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代名词了.也正因为如此,在近现代的历史思想文化历程中,"三纲五常& ... 天麻川芎葛根丹参=行气活血化瘀透津通血管祛头风脑风 一,天麻.川芎.葛根.丹参配合功效:具有行气活血化瘀.透津通血管,祛头风.脑风等作用. 天麻川芎葛根丹参配合,同时还具有扩张血管循环作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和心脏前区及风湿痹阻有疗效 ... 低压高《摄风汤》肝脏属木,木郁生风。风冲... 低压高<摄风汤> 肝脏属木,木郁生风.风冲经络,其人偏枯.意思是人的肝脏阳气太旺,会导致低压升高,长时间的低压升高会导致人中风偏瘫. 血压的数值是多少才能诊断为低压高.一般来说低压高于90 ... 子居:安大简《邦风·侯风·园有桃》解析 | 中国先秦史 安大简<邦风·侯风·园有桃>解析 子居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所收<园有桃>篇,整理者在说明部分言:"简本<园有桃>二章,章十二句,与& ... 运气漫谈 ▏初之气谈“风”之“风”与中国人文 风与中国人文 在中国,"风"除了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之外,还具有丰富内涵.其范围之广,涉及了中华文明的各个层面,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到文学再到精神层面,"风"都具 ... 运气漫谈 ▏初之气谈“风”之“风药”浅识 风药源流 风药,是指应自然"气化"而生,秉春之气,具有东方风木升生.疏散.透达等功效的一类药物.风药之名首见于东垣著作,东垣将帮助升发春夏之气,行春升.夏长之令的药称为风药.但并非 ... 飞花令之[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飞花令"是古代文人行酒令时的一种诗词游戏,取自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古人行"飞花令"时,对诗词格律与关键字出现 ... 诗韵飞扬 / 许胜带 雨绾风兮风绾柳,飞花片片下双眸(335) 月夜 文/许胜带 欲盖浮云被,扯来明月惊. 微风窗上落,声似那时声. ★ 暮春雨 文/许胜带 雨绾风兮风绾柳,飞花片片下双眸. 丰枝渐展招人顾,桃子青盈欲待秋. [蝶恋花] 文/许胜带 扑面飞花春渐少 ... 雪绞风、风绞雪 雪绞风,风绞雪 刘述涛 雪绞风是酒,风绞雪也是酒. 两种颜色味道都差不多的酒,为什么会用两个名字? 原来,雪是糯米酒娘,风是米烧酒.当以糯米酒娘为基酒, ... 安宁 | 风穿过风 天一黑下来,风就被关在了房间之外. 我在窗前的灯下,做着无休无止的模拟试卷.我不知道人一天天长大,为什么也要一场场考试,但我明白,这一场场考试,可以将我送往大学里去.想到这一点,我便将心继续沉入试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