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禾:从体育明星到“梅派”名票——齐曾矩
——记名票齐曾矩
章小禾
齐曾矩
我是个京剧瘾君子,既然有瘾,手头自然收集了不少名家和名票的录音。友人都知道我对梅兰芳的唱腔有特殊癖好,而且期望值很高。一提听梅派,我动辄当年上海的杨畹农、包幼蝶如何如何,北京的孟广亨又如何如何。因此友人根据我这种心态,送给我一盘“手抄本”。实际是一位老戏迷最近的家常演练纪录。友人再三叮嘱,叫我细细品味。
我不能辜负人家一番好意,马上塞进录音机,随手打开旋钮。开头还有一段解说词。原来是一位六十八岁的体育教练和另一位同年龄的建筑师在那里一唱一托。解说词还声称要捕捉梅先生三、四十岁时的歌唱风貌,还有两段要模拟梅先生抗日战争年代在家里拉下窗帘用一把二胡引吭高歌的气氛。在我的录音小库里,还不曾有此类的作品。于是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更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仔细地聆听了一个小时,对我震动不小,马上使我想起一句名言:“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当今日京剧已着实地跌入低谷之际,梅先生已逝世三十多年了,一个年近七旬的体育工作者,居然再现了梅先生风华正茂时的声韵,使我这老戏迷大开了眼界。齐曾矩先生嗓音之宽厚、行腔之圆润、念白之优美,足以使人心悦诚服。齐先生业余潜心研究梅氏声腔艺术,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显山露水,沽名钓誉。去年还是在友人再三撺掇下,才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中老年京剧联谊赛,摘取了老年青衣组桂冠。
齐先生生于1924年,三十年代中期,他的二太爷齐如山先生家里常是梅兰芳和姜妙香等探讨艺术的处所,齐曾矩小小年纪,经常到齐如山家中玩耍,在此时就种下了京剧及梅兰芳艺术的种子。但是,齐曾矩的才能,并不局限于京剧,可以说是位天才的体育明星。早在四十年代中叶,在第四中学和辅仁大学就读时,就以惊人的弹跳力在跳高和排球上蜚声体坛,曾经参加远东运动会。而围棋则是他做运动员时的一种“副业”。运动员生涯结束后,围棋就成了他从事的第一专业。六十年代日本《围棋》杂志曾有板田荣男著文,称齐为“中共围棋最高实力者”,说明齐围棋的造诣,因之齐也成为国家体委围棋队教练,一直到离休。
齐曾矩17岁在北平先农坛华北运动会获跳高冠军,成绩是1米80.
齐研究梅派歌唱是在脱离运动员生涯之后,从宏观到微观对梅先生的歌唱、念白进行科学地解剖,仔细地分析,几乎把梅兰芳鼎盛时期的所有歌唱记录,以及绝大部分梅派演员和著名票友的歌唱都做了研究、比较。从而用他自己那种和梅先生十分相近的嗓音由浅入深地实践一番。他不是单纯研究歌唱,对徐兰沅那种京胡伴奏格调也同时下手操练,并达到很高的境界。这对他研究梅派歌唱如虎添翼,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曾矩的唱和琴,早已为一些名家和行家所称道,如梅葆玖、姜凤山、台湾的魏海敏、罗吟梅。香港的包幼蝶先生更是齐曾矩志趣相投经常沟通研讨的挚友。包称齐的唱念“极似盛年的梅兰芳大师,国内无第二个,全世界也找不到。”齐的音带资料已渗透到香港,海外戏迷和行家都很震惊。看来齐集中田径、球类、围棋、梅派歌道、琴艺于一身,而且都有很高水准,说他是京城一怪杰并不算过分。
齐曾矩先生1996年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说《俊袭人》西皮慢板唱腔录音(附:齐曾榘先生吊嗓录音时年72岁)
齐先生这盘音带之所以称为“手抄本”,因其只不过是辗转传递翻录的产物。它为什么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我分析齐先生的唱段具备了梅派声腔艺术最难得的四项保证:(一)嗓音条件的保证。(二)唱腔功力的保证。(三)念白功力的保证。(四)调门高度的保证。半个世纪以来,许多京剧艺术家在六十岁以后,大都保证不了这四项条件,致使艺术魅力大减。而这位体育教练在六十八岁仍保持这四项条件,全面地表现了梅派唱腔的艺术魅力,说明发声用气得法,操练手段科学。
遗憾的是,这盘音带,目前尚停留在“手抄本”这个阶段,只能在小范围内翻录抄传。如能纳进音像领域,形成正式磁带,或见诸电台、电视等宣传媒介,肯定对振兴京剧,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起到一些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对京剧艺术的执著追求者的一种鼓励和肯定。因此,我对齐曾矩先生那种不为名,不为利,孜孜不倦苦苦求索的学艺态度由衷地佩服,也为他无偿地散发出精品“手抄本”,大饱戏迷之耳福的思想境界而感慨。
此种愚公多起来,何愁京剧不振兴?
《中国京剧》 1993年01期(摘自《京剧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