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珠江两岸大榕树?
我们可以在支付宝上种树,却无法留住身边的大榕树。
从天河各主要街道,到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本月到了市中心的百年人民公园,并且还将发展蔓延到最有广州符号意义的珠江边——
沿着滨江东路、滨江中路、滨江西路(海珠区)的珠江南岸连排大榕树;以及沿着沿江中路(越秀区)、沿江西路(荔湾区)的珠江北岸连排大榕树——
我们或将彻底失去你,陪伴长大的大榕树。
在此,我们欢迎每个人都能用一个拥抱,至少在微博上留住珠江两岸大榕树。
#拥抱广州榕树#
即日起至6月30日,欢迎市民戴上口罩,做好卫生防疫措施,前往珠江边走走路;
走路时留意身边大榕树,为它们拍照、与它们合影、还可以给它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将你和大树的合照在微博上分享,记得写上#拥抱广州榕树#,像这样:
aww...祝榕树永驻珠江边!
抱树的方式千千万,大家各自发挥创意呀!
01
这些大榕树“非死不可”吗?
02
城市树木为人民
一直以来,城市树木都受到我们的忽视。
我们很容易看到西北荒漠要建防风林,也很清楚种植经济林可以发展地方生计,而生活在承载着超过人口70%的城市中,我们常常忘了最需要树木的,是住在“石屎森林”中的我们。无论是生活小区中的树木,还是路边的行道树;无论是街心公园的小树丛,还是水岸边的树木,这些都是我们亲近自然的有限载体。
广东本来就是沿海开发强度较高的省份,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已经很大、难以复原,更难以在珠三角地区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我们城市人呼吸的新鲜空气,哪里可以得到净化?去青藏高原净化一下再给广州人呼吸,做得到吗?
同样重要的是,城市树木吸收碳排和形成城市微气候的作用,不可小觑。总书记已经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要求,广州市也表达了希望尽早实现碳达峰的愿望。而保留树木、特别是有较多叶片面积的树木,对于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是有帮助的,对于为“热岛效应”适度降温,也有极大的好处。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楼盘选址在白云山、越秀山等大型林地附近的原因。
沿江路有一段因为公园设置而曾移走了大榕树,如今在白昼下几乎空无一人
于城市人而言,如果树木只是养养眼的“大盆景”,那对于住在城市中的鸟类、鸣蝉等各种小动物,这里就是它们仅有的家园了!
城市中能让鸟类等生存繁衍的地方本就十分有限。如果它们不得不在城里安居,基本只能选择树上筑巢——注意了,这需要一定强度的枝条作为承托、一定密度的树叶作为遮挡,这些都是榕树所擅长提供的。如果鸣蝉和其他昆虫需要躲藏,同样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遮蔽。这些“安居条件”往往不是一棵连自身都需要用棍子四面扶持的小树苗所能做到的。而目前的“绿化提升”工程,更倾向于将大树砍掉、换成小树苗,将数量做成一种绩效。
有位做动物保护的朋友做了这番形容:树冠作为城市中碎片化的小生境,几乎是城市里非人类勉强能生存的地方,人家已经处于讨饭的状态,每天都要翻垃圾桶。那现在的砍伐、移植树木行为,无异于把垃圾桶收走。
03
接受它的美丽与麻烦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留住这些大榕树?
有关审批部门认为,榕树根深叶茂,对市民游客不安全、有害处,甚至“损毁广州通透大气的形象”(引号内为近期在移除人民公园的大树时所采用的理由);榕树树冠庞大而浓密,遮住了人工灯光“穿衣戴帽”的颜色。
不仅如此,榕树开花不显眼,没有为广州带来姹紫嫣红的网红景观;作为浆果类植物,果实掉到地上不便于清洁。也常有市民认为榕树根系深而粗,影响楼房民居和墙壁的完整性,而且台风来临时容易倒伏。
这波疫情前在珠江边的广州酒家喝了一次茶,从这看出去,有榕树的珠江很怡人
但是,在珠江两岸的榕树完全没有这些问题。首先珠江两岸的榕树均不靠墙而建,退线范围充裕;其次树木易倒只是因为现代城市街道预留的树池太小、且广州喜欢砍断榕树气根,破坏了大树自身的平衡机制;而珠江两岸的生长范围充裕、树根抓地平稳,甚少发生这里的榕树倒伏。
还有一种理由,是连排榕树需要为“广东绿道”“广东碧道”让路。但市民现场测量发现,滨江的大榕树绿化槽至麻石江边,约有10-12 米宽,不仅足够修建碧道,即使现在要修人行步道、单车道,哪怕再加一条跑道,也是比较足够的。
位置还是比较宽裕的
其实每一种树木都有其利和其弊,木棉花可以入药但有人对棉花絮过敏;绿化芒果生长快但果子没人吃,所以有城市每到绿化芒果开花就去剪枝条;夹竹桃常绿开花美但有毒;鸡蛋花清香但一到冬天就光秃秃看起来毫无生命力。我们不能因为一种树木的弊,就完全否认它的利。更重要的是,城市树木本来就需要多样化种植。
作为年轻人,虽然没有像老街坊那样看着大榕树拔地而起,但我们很确定,只要站在这些共同成长的“小伙伴”“好邻居”底下,抬头向上望,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动容便油然而生。
这样的珠江两岸虽然看起来“干净整洁”,却让人不愿意走进了,因为太晒啦!可是修建步道不就是为了让人走的吗?
当我们说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更多在说保护我们自己。人类太脆弱了,我们无法承受高温和极寒,我们需要树木经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我们需要稳定的人文环境确保我们健康。
生命璀璨如歌,如果树荫不再,鸟儿不归,如果都回不来,我们该如何生存?
将来即使绿荫都离我们而去了,但愿下一代、两代的年轻人,都仍然知道,珠江两岸十里长岸,都曾是郁郁葱葱健康茁壮的大榕树。
最后,再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的约定哦!等这波疫情过去,我们还会组织线下沙龙,和各位一起倾偈饮茶。
#拥抱广州榕树#
即日起至6月30日,欢迎市民戴上口罩,做好卫生防疫措施,前往珠江边走走路;
走路时留意身边大榕树,为它们拍照、与它们合影、还可以给它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将你和大树的合照在微博上分享,记得写上#拥抱广州榕树#,像这样:
用我们的拥抱留住广州榕树叭~!
再给大家几个创意参考呀!
时光城份 Sitytime
营造城市的公共讨论空间
www.sity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