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与错别字
我有一位良师益友,他曾经多次与我说起过记忆深处的一个场景。话说几十年前的那一次高考之后,他在几月几日接到了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又在几月几日怀揣着这张鲤鱼跃龙门的通行证,行走在乡间土路上。
那一天,风儿轻轻地吹在路旁的杨树上,哗啦啦的一阵轻响。翻动的绿色叶片映着太阳的光亮,我的这位良师益友背着单薄的行囊,带着青春的梦想……
我在很小的时候,也常常在村子旁边的土路上玩耍。尤其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风儿、日头、嫩绿的大叶杨,好像永远都是这三支彩笔在描绘我的童年时光。
杨树,也叫白毛杨,顾名思义,它会在春天飘散出许多白毛轻絮。它与柳树并称“杨柳”,它们栽种在水边,栽种在陆地,渲染绿意,一片朦胧。它们极其容易存活和成才,属于草根型的树木,亦如我们这些草根型的民众。
淝水之战发生在淮南大地上,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东晋作为胜利的一方,它的最高指挥官是太傅谢安。谢安常常和子侄们一起读书清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熏陶后代。
一天,屋外飘起鹅毛大雪,谢安诗兴勃发:“白雪纷纷何所似?”太傅的侄女谢道韫答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对如此才情的回答颇为满意,后成为千古佳话。这既展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又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眼中的柳絮是诗意的。伟人眼中的杨柳是什么样子的呢?毛泽东大笔一挥“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在我的记忆深处,乡间的土路是长长的,整齐的杨树士兵一样分列两旁。还有水汽缭绕的河堤也是长长的,柳树向远处延伸,婀娜的身姿映着河水的清光。杨柳树就像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它把上个世纪50年代兴修水利的身影们照的清晰又绵长。放大了前辈们绿化家园的梦想。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杨柳的白絮里。杨树分雌株和雄株,雌树会在春季飘絮。柳树雌雄同株,也在春天飞絮。当天气干燥,日均气温超过15摄氏度的时候,杨柳们就会放飞白絮,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像雪花一样,无孔不入。让现代的人们东躲西藏,大约历时15天。
聪明的人群闻风而动,开始罗列杨柳的罪状。利用各种媒介发动舆论以裹挟民意。一些喉舌机构也加入到砍伐的舆情中来,俨然一副不判决死刑绝不善罢甘休的模样。加上前期的锣鼓造势和后期的鸣金收兵,历时比15天略长一点。
杨柳为什么被广泛栽种呢?是伟人发起了兴修水利运动吗?因为伟人的“杨柳轻飏”吗?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兴修淮河水利的时候,被大量栽种的柳树顺着河堤逶迤排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个答案好像是对的,又好像不对。
因为它们栽种历史悠久。是优良的绿化品种,因为它们的草根性——太容易成活了。即便是无心插柳,也会柳树成荫。维护成本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白毛杨速生速长,经旱耐冻,高大挺拔,杆粗叶阔。能够快速形成景观,实现生态和经济价值。当社会环境一次次急需要它们出现的时候,这些品性会让它们即刻出现在山坡上,河流旁。
如果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原因的话,那就是顶层设计缺乏长远规划。排除绿化树种的多样性,追求千篇一律。有一颗只顾眼前利益,想立竿见影的功利心。基层盲从,没有人发出建设性的声音。
两年前,我去正阳关采风,看到淮河堤坝里面的柳树老态龙种,树干中空,枝干折了,树叶稀疏,心里一阵怅惘。60多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不用人类去砍伐,它们也会老去。人类作为高级的生命,有没有做出高级的行为?有没有积极地去挽救柳树的生命?或是科学有序地去置换它们?人们所做的高级举动似乎就是断喝一声“杀”。
时间好像也不算久远吧,大约在十年前,当沙尘暴席卷而来的时候,高楼大厦、钢铁车流等工业文明的产物被无情地淹没在了滚滚尘土中。我们突然意识到,在和平的年代里,人类居然也会遇到生存危机?于是有人大声疾呼要保护生态环境,不能过度掠夺自然资源,要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
我的上窑之行所看到的杨树林就是沙尘暴危机的产物。为了鼓励植树造林,凡是栽种杨树的农户,会有资金奖励。
为什么目前有一些人发出砍伐杨柳的声音?因为原来规划时存在的疏漏,现在被一些人无限放大了。其它人缺乏媒体鉴别能力,恰恰喜欢人云亦云。他们似乎忘记了沙尘暴席卷华夏时的恐怖。他们好像没有见过荒芜的山头多么触目惊心。他们以为现在的蓝天绿树一直是蓝天绿树。他们苛求于人,希望万物有百利而无一害。
有一点也不可否认,那就是杨柳树会在春季飞起白絮,飘飘洒洒,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它,它只管扑上人的面颊。这成为一些人诟病它们的理由。杨柳的这个的问题,其实也不是问题。
春暖花开,少女怀春。杨树和柳树也分男女,它们也需要谈情说爱。春光明媚,阳气十足,正是它们卿卿我我,繁衍后代的好时机。它们面对心仪的对象,会努力地借助风力,赶赴一场交媾的盛会。为了这场盛会,它们精心装扮,化作白色晶莹絮状,体态轻盈……
这支由杨柳爱的结晶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使得不少人备受困扰。它们在过往行人的眼里是不受欢迎的。人类是高级的生命,似乎有能力对低等级生命断喝一声“杀”。不过,高级不代表高尚。扼杀物种多样性的行为似乎不是高尚的。
其实在自然界里,杨柳的繁衍历程险象环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都放开二胎了,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指手画脚雌树的繁殖?这个过程一般需要6—7天。种子依靠飞扬的柳絮传播到远处去。柳树的种皮薄,保水能力不佳,种子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掉落到水中发芽生长,否则就会死去。
如果我们把自然界的镜头摇远一点观察,相同的规律也在这个季节发生在不同的物种身上。高到可参天的梧桐树,矮到匍匐在地的蒲公英,都是在春天完成生命的孕育。我们人类又未尝不是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夏种,秋收冬藏。
人类只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不应该用敬畏的心去看待一切生命吗?尊重物种的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谁都不要去征服谁。
杨柳自身无错可言,繁衍生息是每一类物种的权利。如果有错,那是栽种的时候,我们热衷于步调一致,没有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没有足够听取多样的声音。
我的朋友曾经发表过一种观点,他认为作家需要严谨行文,这个我赞同。他说不论作者的文章结构如何缜密,情节如何跌宕,语言何等流畅,思想多么促进时代,文采多么飞扬……只要出现一个错别字就取缔参评的资格。这种一票否决的极端想法,我绝不苟同。我在想,他知道瑕不掩瑜这个成语吗?他明白量变质变的规律吧?他了解什么叫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吗?
我由这个错别字论调想到了杨树。它身上有那么多的优点:绿了荒山。因为涵养水分,所以小溪水声潺潺。全球气候变暖是严峻的事实,它的绿色让世界清凉了。它伸出手臂,拦截风速。减少灰尘,提供新鲜的氧气。降低噪音,夜晚更加宁静。
烈日炎炎之下,那个喊“杀”的人,是不是乖乖地躲在了它的树下?其他的优点这些不再赘叙。仅仅因为它的种族延续本能而要扼杀它,人类是不是太自私了?你是那个用人可前,不用人可后,过河拆桥的人吗?
毋庸置疑,我们需要面对杨柳白絮的问题。因为在全国范围内,它被大量栽种,量变质变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先心平气和地安静下来,我们负有容忍的义务。
在以后的绿化行为中,有关部门要有意选种雄性杨树。为了保证生态平衡,将雌株种植在郊县地带。对于暂时还不能替换的雌树,通过喷洒药剂,对其进行“绝育”手术,控制飞絮的数量。再循序渐进地对成林杨柳进行科学置换。切忌草率地大喊一声“杀”,那是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扩大树种,以保持树木的多样性。总之,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
如果多角度地看待杨柳的白絮,你会发现这在侧面显示我国植树造林的成绩。杨柳是多情的,它们用翻飞的白絮告诉你,春天来啦。如果没有漫天的白絮,你会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吗?如果没有了柳色,我们哪里去寻故人,还有梦里的客舍青青......
《杨树与错别字》 2018.4.15
作者:崔小红,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