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课堂在变化(1)
赵小雅
新课程给实验区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么,同时,课程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组的有关专家,本专刊将分变化和问题两个部分刊发,本期关注的是新课程引起的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学生、课堂教学和教师等方面。在实验区,记者通过与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的座谈,进入课堂听课,充分地感受到了来自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新课程专业支持工作组项目负责人、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中心余文森教授。
学生变了
经过近几年的实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实验班学生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
记者通过对实验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接触与访谈中感受到,学生明显喜欢学校,变得爱学习了,一些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还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
学生为什么变得爱学习,喜欢学习了?福建师范大学生课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认为,主要是新课程本身的变化带来的。他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对学生来说,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压力,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甚至是痛恨的,苦学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如果学习是来自内在的,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是幸福的,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程下,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内容上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同时,教材的编写也从“童心”、“童趣”出发,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教材中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亲近感。同时,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学生的变化。以前的课堂总是力求整齐划一,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为同样的学生。而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提倡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如今,在实验班的课堂上,一个问题,学生们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一个实验,学生们可以设计出十几种不同的方案;一份调查作业,可以有几十种形式和内容,这说明学习已经充分体现出个性化。另外,评价的变化也带来了学生的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方式。余文森教授说,孩子变得爱学习了,原因就在于他学得会。因为,在实验区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都会被我们的实验老师所察觉、所发现、所赞赏,学生变得自信起来。
通过实验,教师们反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进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学生不仅从书本中识字,也从生活中,从各种学习资源中识字,并初步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量提高直接促进了学生的阅读。
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发现,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一本书了,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学生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他们学会了剪报贴画,搜集各种资料,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教师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实验教师反映:“实验班学生'说’的能力普遍提高了。”
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养。用实验教师的话来说:“现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难住,学生真了不起。”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每门课程教学中,都积极创造条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