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村,流传着一个诡异...

在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村,流传着一个诡异的传说:村子附近有一座将军山,常年寸草不生。而进去探险的人,从来没有一个人活着出来过……

1965年,全国考古掀起一股热潮。辽宁省专家来到北票市例行考古勘察,意外听到了这个传说。于是不顾村民的劝阻,坚持要进将军山考察。经过仔细勘测,最终他们的山头发现了三座石椁墓。

石椁用的是灰白色砂岩,并不产自本地。没有墓门,墓葬为一次成型。椁顶部压有九块大石条。所有的缝隙处都塞了碎石,填有木炭,并用石灰抹实。

撬开石条,发现里面有彩画的柏木棺一具。木棺体型巨大,长2米1,最宽处90厘米,高有1.1米,虽然已经散坏不全,但棺钉和棺环全都贴金。很显然,墓主人绝非寻常人等。

不到10平方的椁室规模看起来很一般,可是出土的随葬品却多达500余件,其中包含陶器,漆器,玉器,玻璃器,兵甲马具等……品种繁复,种类多样。

其中有一件形状非常特别的玻璃器,长20.5厘米,被命名为鸭形玻璃注。是一件淡绿色的玻璃质半透明容器,材质为纳钙玻璃(当年只有古罗马帝国才可以生产),开口处像鸭嘴,长颈鼓腹,尾巴细长。最特别之处是重心在前面,只有装一半水的时候,它才能够保持平衡放置得住。如果里面是空的或者装满水都无法放平。

查阅史料知道,这是一种欹(qi)器,它是古代帝王的右座之器,座右铭便是来自于此。

出现欹器,墓主人不是王侯,也是宰相。更为关键的是,这件物品并不产自中原,而是来源于丝绸之路的外贸贡品。难道这里葬着一个王?考古队员对墓主人的身份更加好奇了。

除此之外,墓葬中还出土了一幅形制十分特殊的马镫,里面是桑木芯,外面是鎏金铜片包裹。呈圆三角的形状,上面有带孔的长柄。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完整马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马镫实物。(写到这里,我又骄傲了,不得不说咱们的老祖宗就是牛。)

马镫被西方称为“中国靴子”,公元三世纪的时候,还是单镫,仅能供紧急上下马使用。到了四世纪时,才演化发展为双镫,让骑兵得以解放双手,增强了战斗力。它的出现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因此而重塑了世界格局。

有学者考证过,历史上的慕容鲜卑对单马镫进行了改进,因而使得燕国的骑兵所向无敌。而这次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绝大部分为慕容鲜卑的遗存。难道墓主人是燕王吗?如果墓主人是燕王,那前面的鸭形玻璃注确实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可燕又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和北燕,到底是哪一个燕呢?

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了墓葬中出土的一个金步摇冠饰上面。它下面是十字形的梁架,上面穿缀活动金叶的顶花,而冠前的饰片又是锤鍱的佛像。符合《晋书》所记载的鲜卑慕容部的风格,墓主人确实具有皇室身份。而从墓中壁画的风格来看,属于东晋时期,也就是北燕所处的时代。难道墓主人是北燕王?

清理完棺椁之间的随葬品之后,彩棺终于被打开。让人吃惊的是,棺内并没有尸骨,只有三枚儿童的乳牙,还有4枚印章。分别是金质龟纽范阳公章、铜制鎏金车骑大将军章、大司马章和辽西公章。

查阅《晋书》,冯素弗曾经先后任范阳公、侍中、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辽西公等官爵。而同时期兼有这些官爵,死后又葬在北票的,翻遍了史料,也唯有他。而冯素弗曾作为北燕宰相七年,因此随葬欹器也很合理。至此,墓主人身份终于确定,必为冯素弗无疑。

冯素弗是一个传奇的历史人物,他是北燕天王冯跋的亲弟弟。早年间曾一文不名,虽然身材魁梧,容貌英俊,但求婚却屡遭挫败。

最初他看上了北燕慕容熙的尚书左丞韩业的女儿,结果两次求婚遭拒。后来他又向南宫令成藻女儿求婚,成藻避而不见。结果他从小道绕进成府,两人却意外地成为莫逆之交。于是成藻把女儿嫁给了他,还向皇帝慕容熙推荐他。虽然只得了一个打杂的小官,但冯素弗总算是步入政坛了。

后来他却因为一条金龙得罪了慕容熙。于是慕容熙下了追杀令,要杀掉他和冯跋两兄弟。这一下将二人逼反,结果冯跋成了北燕的开国之君,冯素弗便成为北燕的开国元勋,妥妥的二当家。

冯跋登基之前,曾经想把王位让给冯素弗,结果被他断然拒绝。冯素弗身居高位,却“车服层宇,务于俭约,修己率下,百僚惮之。及为宰辅,谦虚恭慎,非礼不动。”因此冯跋愈加信任于他。只可惜冯素弗英年早逝,30来岁的时候,就因为政务繁劳,呕心沥血折损阳寿。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过劳死”……

据资治通鉴记载,冯素弗病死之后,冯跋曾7临吊唁,远超古代君王三临其丧之制,可见冯素弗在冯跋心中的地位之高。

冯素弗墓葬中的彩绘木棺,叫做“珠画秘器”,或者叫“东园梓器”,是规格很高的一种葬具,来源于秦汉皇帝为勋贵大臣赠赐棺木的遗制。而且墓葬还出土了旗座和铜杆头,说明当年下葬之时,载棺可能用了一种专用的丧车“辒辌车”。足可以说明当年葬礼之隆重。

只是墓中为什么只有三颗乳牙,至今也没有确切解答。有人说是殉葬,也有人说是冯素弗儿时更换的乳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