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习的“三重境界”

宋青原行思禅师的参禅三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医影解剖

中国医学影像联盟“医影解剖”,发布医学大影像解剖图文、经典病例影像诊断、医学行业相关专业考试安排、科普软文、相关学术会议等内容,是广大医疗同行共同的健康园地!
1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影像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菜鸟入门,初学乍练,还怀着对这门手艺的好奇与新鲜,生活的逻辑尚未融入学问,以为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一个征象对应一个病症,或几个征象锁定一个病变,并对这些征象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征象与现实产生了怀疑。

影像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痛定思痛,征象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长毛刺的不一定是肺癌,界清不热的也未必不是脓肿,假作真时真亦假,一切如雾里看花,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于是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影像第三重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影像、病理、临床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影像作为一种手段,能做什么,做不得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了。不再纠结于征象与结果,拿起该拿的,放下执着的,蓦然回首,真理却在灯火阑珊处,征象还是有用的,结果不是那么重要的,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来源:医学影像科/鼎湖影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