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生态健康养殖(一)
作者:刘章运 张海滨 李靖
黑斑蛙健康养殖是指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建设,秉承生态高效禁抗的养殖理念,并辅以科学的水质调控、定期的内服保健以提高黑斑蛙抗病力和免疫力,最终增加养殖效益的一种创新型养殖模式。2020年北京桑普携手天门鱼跃水产、好蛙家庭农场、文涛家庭农场共同建立黑斑蛙健康养殖中试基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断优化黑斑蛙养殖流程,探究黑斑蛙的饲料营养需求,形成很多先进的、实用的、带有“桑普”特色的养殖技术和理念。本篇文章主要介绍黑斑蛙健康养殖模式的前期准备工作----养殖模式选择和蛙池的建设。
1
黑斑蛙养殖模式
1 早蛙模式
黑斑蛙繁殖第1~2批卵块的早春苗为苗种来源,在3月初左右约投苗8万~10万尾/亩左右(蛙卵块每个3000尾左右),通过温棚育苗、食台棚的应用、水质调控培育大蝌蚪,再合理饲喂高品质的黑斑蛙饲料,来满足各阶段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经过110~120天的饲养,在7月上旬左右可达到上市规格(平均规格在25g以上)。早蛙模式的优点在于养殖周期短,价格好,效益高,可以快速回流资金,还减少了病害发生的风险。
2 高产模式
在4~5月进行蝌蚪苗的投放,平均每亩投放20万尾左右的蝌蚪苗。该养殖模式的关键控制点在于高温季节的科学喂养管理,经过180天(6个月)的饲养,在9~10月可进行商品蛙的销售,平均亩产可达2500斤以上。高产模式优点在于苗种易获得且充足、产量高、基建投资低,但相比早蛙模式周期长,风险相对增加,需要精细化管理。不过此种养殖模式的黑斑蛙还可进行越冬销售,在第二年的端午节前价格合适时出售大规格的商品蛙,错峰出蛙,增加养殖效益。
两种养殖模式各有千秋,根据不同的区域及市场需求可以自主选择。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加之今年7月雨水超20天,让黑斑蛙养殖雪上加霜。北京桑普中试基地选择了第二种模式,在9.20号前好哇养殖农场已经干塘,取得了亩产3300斤,最高单池1380斤的超预期效果。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做到了无抗生素添加,实现了黑斑蛙绿色健康养殖的目标。
2
黑斑蛙养殖建设
黑斑蛙健康养殖,首先建造一个比较适合青蛙繁殖生长,又方便养殖者操作管理的养殖场,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第一步。下面介绍生态蛙场设计建设要点。
1 养殖蛙池的场地选择
场地选址要求地势平整稳定、较高,宜选择背风向阳、环境清净无噪声、干燥无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的地方;土壤要求土质良好、透气保水、松软不垮,底质以壤土为好(保持土壤可塑性,保水能力好),池埂食台土质较硬,方便喂食及建设防逃网;水源保持充足、水质良好、进水便利,排水通畅,具有抗旱排涝能力,环境较为僻静。
图1 养殖场蛙池情况
2 蛙池建设的基本要求
(1)单个蛙池面积约300 m2,其中宽度10 m,长度30 m左右为宜,一亩最好开挖两个蛙池,也可根据条件调整;
(2)食台宽度2.5 m,同时能够便于铺设食台或地膜;
(3)二级平台是以种植一些作物为主,用于蛙的遮荫,防晒的活动区域,其作物区宽度2 m,二级平台与食台间的距离和高度,以大约保持15 cm的内斜坡为宜;
(4)水沟宽度1 m,沟深0.5 m左右,水沟斜到沟底,方便幼蛙上岸,保持水沟底平整;
(5)进排水独立,对进对出,要求水沟水既能排干又能保持水位稳定。
图2 单个蛙池平面示意图
图3 蛙池整体排列示意图
图4 养殖蛙池应用类型
3 相关附属防逃设施
养殖场一般建设若干养殖蛙池, 既集中连片,又相对独立, 便于日常观察与投饵管理, 每个小蛙池以200-300m2为宜。蛙池注重防逃、防天敌设施建设,为了便于尽早驯化开口,提高采食,阴雨天不影响投食等问题,在食台区要求搭棚;为了使在高温期降温遮荫为黑斑蛙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所以要求在二级平台及水沟上方搭遮荫网。
建设防逃设施,养殖池的四周需架围网设施,即设置高1.5 m的柱子, 围上高1~1.2 m的围网,防止黑斑蛙逃逸。
防天敌设施,在养殖池上方架设铁丝架构的网格,铺设轻质天网,来防止白鹭、麻雀等鸟类天敌入侵,天网距离地面高度在2 m左右,便于工人操作管理。整个养殖场架设围网与天网相连,防止黄鼠狼、老鼠等天敌进入养殖场。
图5 蛙池上方遮阴网或铺设天网
若要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