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你了解多少?河南省中医院李鲜教授:用准了,救人无数
大黄号称“将军”,性味苦寒,是妇孺皆知的“泻药”,服后会拉肚子。其实,泻下只是大黄的一个基本功效。
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名誉主任 李鲜教授 说,大多数人都喜欢补药,人参、黄芪、阿胶、黄精等等,诸不知大黄用处多,好处多,用对了,用准了救人无数。
本草溯源
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癓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正如清末名医张山雷云:“推陈致新、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此十二字于大黄功用尤其推崇备至,盖肠胃之消化,血脉之周流,在以通为补,苟有宿垢留滞,秽浊不去,则新生之血亦易瘀积,徒为陈陈相因之恶腐,譬如川流,如有停蓄,纵源来始清,终成恶浊,惟推荡陈腐,然后可以致新,庶几中气和调,食不碍化”。
推陈致新具体体现
(1)推矢致新
《广韵》云:“屎本作矢”。大黄之用,首推其荡涤泻下之功,此医家所周知,恰应《本经》之言“荡涤肠胃”。如仲景方之承气方证。
(2)推闭致新
《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大黄性沉降不浮,故用来直走莫守,于气机闭阻不畅最是中病。仲景方有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等皆是药用大黄,取其走而不守,直入气分而推闭定痛、推闭复安、推闭致新。
(3)推黄致新
黄,乃日常所见之常色,如人体内湿、热蕴结,中宫受邪,脾胃真脏之色外现,即是黄疸。大黄力透阳明、太阴,可主“留饮宿食、荡涤肠胃”, 且性味苦寒,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于诸湿热致黄证自是合宜。仲景名方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茵陈五苓散即取此意。
(4)推瘀致新
血气逆乱,百病丛生,当血液由于某种原因停滞不畅即成瘀致病。大黄乃血中气药,血气并治,入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血分,历来医家多视其为血中要药。仲景方下瘀血汤、大黄甘遂汤、抵挡汤充分体现了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癓瘕积聚”的功用。此外,大黄作粉亦常做外用,亦多应用于外伤出血、跌损瘀痛。
(5)推饮致新
“饮”, 常与“痰”并,称之“痰饮”,为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驻或渗出体内某一部位而成。正如《本经》大黄主“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所说,仲景治方厚朴大黄汤、己椒苈黄丸、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等方用大黄治饮,常常效如桴鼓。
(6)推毒致新
大黄性沉降,味苦寒,有破逐之功,峻烈威风,有将军之力。如人之气血乱逆,陈腐滞生,为毒为疮,则非将军不能定祸乱。仲景有方大黄牡丹汤,用大黄解毒排脓之功主治肠痈。后世如《医宗金鉴》的连翘散药选大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均是用其消痈祛毒之功。
(7)安和五脏
《玉机真藏论》云:“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胃气安则五藏亦安”, 而大黄“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细思即明,只要用得当、用得合、用得中病,大黄之功,归在“安和五藏”诚非虚言。
诚然,大黄性味苦寒沉降,峻烈威风,用之不当,施之即毒。然而,只要恒力继承、潜心应用,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大黄继续加以研究,大黄的将军之功一定能得以延续、获得提高。
专家名片
李鲜,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 名誉主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 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常务理事 ,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国首批肝胆病咨询专家,河南省保健会诊专家。
李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四十年,曾先后跟随国医大师张磊、熊继柏等教授学习,谙熟经典,中西医贯通,博采众方,擅长运用中医整体思维辨证施治消化系统等疑难杂症。如胃脘痛、腹痛、胁痛、头痛、低热、眩晕、咳嗽、心悸、失眠、虚劳、泄泻、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及亚健康体质调理等。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10部。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河南省中医院本部(东风路)门诊四楼名医堂出特需门诊,限号15位;周三上午,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名医堂出诊,限号 20位;周二、周五全天,河南省中医院本部(东风路)专家门诊。
(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李鲜教授的继承人刘高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