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话》笺注|卷一(第232-237)
楹联丨诗词丨古籍丨
对联话
作者:吴恭亨
全书共十四卷,分为题署、庆贺、哀挽、杂缀、谐谑五类;其中题署四卷,庆贺一卷,哀挽五卷,杂缀三卷,谐谑一卷。全书共收录历代有名的对联作者约千余人,其中著名联家有百余人之多。辑录历代对联佳作约三千多副,其中百分九十五的作品是清末至民国初期的作品,为中国楹联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第 232
又有女娲宫联云:
以神媒配皇煌帝谛之尊,道在人伦,不使衣冠沦异族;
继太昊俾天柱地维无恙,世留庙食,犹余社鼓走村翁。
按,此首特为典重。
笺注
①神媒,古代神话中的司婚姻之神。此处指女娲。《风俗通》云:“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罗泌认为:“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因典祠焉。”
②風俗通義校注(東漢)應劭撰 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皇霸卷一:
三皇(一):“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
五帝(一):“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
③道在人伦:《易经》:人伦之道,莫大乎夫妇。
④太昊(公元前7593—前7527年):上古东夷的祖先和首领,是三皇之首,号伏羲氏。以木德王,是为春皇。
⑤天柱地维: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列子·汤问》:“其后 共工氏 与 颛顼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折天柱,绝地维。”
⑥社鼓:旧时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又指社庙内敲的鼓。
第 233
门人唐宥在启虞,历官安徽、云南地方高等各审判厅厅长,予皆为捉刀题联堂署。
一、安庆地方厅云:
明刑剂梭伦商鞅诸家之平,此署为上江百城领袖;
折狱求天理人情二者相合,是谋即司法独立精神。
笺注
①明刑:明确的法令,又指严明刑罚。
②梭伦(Solon,前638年—前559年),生于雅典,古希腊时期雅典城邦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出身于没落的贵族。梭伦在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制定法律,进行改革,史称“梭伦改革”。
③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④上江:因 长江 从 安徽 流入 江苏,故旧称 安徽 为 上江,江苏 为 下江。
⑤折狱:判决诉讼案件。
第 234
又云:
司法著为特权,孟德斯鸠揭政家创论;
沛人古多奇杰,汉萧相国亦法律专家。
二联均紧切皖地为言,似尚不能搬挂他处。
笺注
①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其政治哲学著作,《论法的精神》出版于1748年。全书共6卷31章。
②汉萧相国: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第 235
二、云南高等审判厅云:
世界三权,法亦特权,独立示尊严,窃愿后有来者;
西南诸国,滇为大国,百城忝表率,相期下无冤民。
笺注
①世界三权:即三权分立,西方一种关于国家政权架构和权力资源配置的政治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
②独立示尊严:指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吁请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人人生而平等”就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
③滇:云南省别称。
④大国:古时指大的诸侯国。
第 236
桂林吕月沧璜 ,少随其父在戍所,十五年始赦归,旋成进士,初宰庆元县,题联大堂云: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着自家。
笺注
①吕璜(1778-1838),字礼北,号月沧,广西永福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卒于宣宗道光十八年,年六十二岁。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为广西五大桐城派古文家之一。所著有《月沧文集》《初月楼古文绪论》等书。《清史列传》有传。
②上联:因吕曾因冤案坐牢15年,此处表达自身感受,愿以心比心,决不判冤假错案。
③下联发语重心长之情予以告诫,千万莫害人害己。
第 237
又,河南法院一联亦同此命意,而着语尤朴实,录之: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势,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一片村婆絮谈,而言言中肯綮,楔物俗,出幅砭讼者,对幅砭听讼者,尤若有条不紊。
按,联为宁乡李石冰手笔。
笺注
①酌理:斟酌事理。
②揆情:即揆理度情 。:揣测;理:事理;度:估计,猜度;情:常情。从情理上揣度。明·刘若愚《酌中志·辽左弃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
③村婆絮谈:叠韵、次韵,刺刺不休者,谓之村婆絮谈。
④肯綮qìng,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二上〈内篇·养生主〉。“肯,著骨肉。綮,犹结处也。” 后遂以“肯綮”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
⑤砭: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引申为刺或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