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泗水亭

秦泗水郡、沛郡其实是在同一地带,在秦汉时期不同的行政区划。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很大争论。因此有必要搞清二者有何沿袭关系?泗水郡之名因何而来?泗水郡治所在何地?汉初楚国辖地哪些?沛郡从何而来?沛郡治所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话题!

上、泗水郡(泗川郡)

现在的泗水是淮河下游最长的支流,发源于今山东省中部,沿途接纳了洙水、睢水、沂水、沭水等,在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以东注入淮河,全长一千数百公里。古代的泗水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保留在《水经注》的记载中。我们从中找到一些线索。《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泗水源在兖州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有四道,因以为名。”这应该算是关于泗水得名的最通行、最权威和最形象的解读。

“泗水郡”又名“泗川郡”唐颜师古在其《汉书注》中说的很清楚:“泗川郡川字或为水,其实一也。”名称最早出现在《史记》,是秦国统一六国战争中灭楚后在淮北设立的郡。传统注解皆以为郡内一条或几条主要大川命名,如颍川郡、泗水郡、三川郡等。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说因为郡内有条主要的河流命名该郡并不合理和确切,真正的原因在于郡治所在的区域靠近的主要河流大川。如颍川郡境内并不是只有一条颍水,还有汜水和其他河流。颍水也不是只流经颍川一郡!应该是因为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滨颍水而得名。如果说颍川这个例子还不是很说明问题的话,本文要讨论的主角“泗川郡”的得名显然更能说明问题。泗水上游在今天山东泗水县,秦属于薛郡,查历史地图集,泗水的上游主要在秦薛郡,泗水中下流经过秦泗水郡,泗水下游在秦东海郡入淮河。显然把泗水郡得名源于境内主要流经泗水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前几年陕西发掘的一批秦封泥中出土很多泗水郡的长官封泥上面却写的是“四川太守”“四川轻车”于是周晓陆等专家因此怀疑,泗水郡(泗川郡)可能有误:四川郡之得名,或因其境内有淮、沂、濉、泗四水之故,后则因有泗水为作泗水郡。

周教授根据考古实物来怀疑本来值得肯定其治学精神,但笔者认为其怀疑的证据并不可靠,其淮、沂、濉、泗四水更是自己都不能肯定。让我们分析下这种设想是不是可靠:

一、《史记》、《汉书》尤其是《史记》作书的年代离秦朝并不久远,司马迁也是继承其父亲司马谈的太史职务,司马谈已经为司马迁积累很多资料,不可能搞错泗水郡(泗川郡)的名称。

二、《史记》、《汉书》编纂年代的汉字多有同声字代替现象,说明当时的文字使用并不是很丰富,如西楚霸王《汉书》中被用同声字“伯”字代替。“泗”字在秦代有没有普遍使用?用同声字“四”代替“泗”是很有可能的。

三、即使当时已经有泗字,从封泥文字布局看,“泗”字小篆左侧为篆书水字,右侧为四字,而泗水(泗川)中泗后又出现水,连续两个“水”字显得布局上有种啰嗦的感觉。且泗四同音,用“四”代替复杂的“泗”字是很有可能甚至是更合理的。

四、从《史记》、《汉书》的传承抄写看,不太可能出现抄书者把简单的文字“四”自作多情,自找麻烦抄写成“泗”字。

五、如果说“四川郡”成立,那么我们就要分析下同为秦三十六郡的“三川郡”了。前面我们通过颍川的例子已经可以断定“三川郡”也不是我们以往所说的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还是因为郡治。三川郡郡治洛阳是河、雒、伊三川交汇之地,洛阳是三川郡的政治中心,以郡治特殊位置命名郡名是很合理的。

六、因出土“四川”字样的封泥而联想到“淮、沂、濉、泗” 四水并不靠谱。首先这四条水虽然流经泗水郡,却并不只流经泗水一郡。泗水郡主要在淮水以北,沂水主要流经秦郯郡,濉水也只是下游部分流经泗水郡。另外泗水郡境内并不只是这四条大河,泗水郡北部方与、胡陵(据史记高祖本纪)有菏水(济水)于泗水交汇,在泗水郡彭城有获水(汴水)与泗水在彭城交汇。无论如何周教授这种推测都是不成立的。

七、“四川郡”境内还有个同音字的“泗水”?这肯定属于超级巧合的例子吧?

既然“四川郡”得名于流经境内四条水的说法被否定,泗水郡治自然在泗水沿岸。泗水郡(泗川郡)郡治按《水经注》的明确记载是秦代沛县:“宋灭属楚,在泗水之滨,于秦泗水郡治。”郡治沛县滨泗水正是泗水郡得名的渊源。清末杨守敬在《水经注疏》睢水篇相县条解释的很清楚:相不濒泗。《水经注》原文只是说“秦始皇二十三年以为泗水郡”(笔者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四年(BC223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水经注此条时间有误,应为秦始皇二十四年)直接解释应该是秦始皇二十三年以其地为泗水郡,并不能解读为泗水郡治的。何况相县滨睢水而不靠近泗水,怎么也不可能是泗水郡治所。《史记》萧相国传也能佐证,史记记载萧何为秦沛县主吏掾,还提到“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史记集解》徐广曰:“沛县有泗水亭。又秦以沛为泗水郡。”骃按:文颖曰“何为泗水郡卒史”。索隐如淳按:律,郡卒史书佐各十人也。这让我们有种感觉,沛县与泗水郡治非常近,几乎是郡治与沛县同城或为邻近,跟后世府治与县治同城的情况非常类似。另外《史记》没有任何关于秦泗水郡长官出现在相县的记录,这并不是偶然。后世除了《水经注》以外,还有《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江南通志》和《徐州志》、《徐州府志》、《沛县志》均记载秦泗水郡治为沛县,泗水郡城在沛县东泗水东岸,沛县在泗水西岸。而安徽省古代地方志《安徽通志》、《凤阳府志》从未记载过相县作过秦泗水郡治所。那些把泗水郡治误为相县的当是从沛郡治相县的的想当然。因此可以断秦泗水郡治在沛县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泗水郡的消亡时间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秦亡为上限,项羽定都彭城自王梁楚之地九郡号西楚霸王为下限,关于项羽王九郡说法历来不一,一般认为梁地二郡:砀郡东郡;楚地七郡:陈郡薛郡泗水郡东海郡东阳郡鄣郡会稽郡,合计九郡。另有彭城郡、楚郡说分别替换掉上述楚地七郡之一郡。但所有说法无一不有泗水郡。可见泗水郡到西楚霸王分封之时尚且存在。现在通行的是根据《汉书》地理志得出汉高帝四年改泗水郡为沛郡说,此说问题很大,下面我要重点探讨沛郡问题。

、沛郡

《汉书》地理志言:沛郡,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莽曰吾符。属豫州。户四十万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万四百八十。县三十七:相、龙亢、竹、谷阳、萧、向、铚、广戚、下蔡、丰、郸、谯、蕲、(工虫)、辄与、山桑、公丘、符离、敬丘、夏丘、洨、沛、芒、建成、城父、建平、酂、栗、扶阳、高、高柴、漂阳、平阿、东乡、临都、义成、祁乡。

而《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则云:

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陆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正义京兆也。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孼,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汉书》楚元王传言:汉高帝六年,既废楚王信,分其地为二国,立贾为荆王,交为楚王,王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先有功也。后封次兄仲为代王,长子肥为齐王。

对比上述几则史料问题出来了。根据年表序言,梁、楚、淮南、长沙是“连城数十”。汉独有之十五郡。这十五郡的名称根据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在其《史记会注考证》中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的说法言:河东、河南、河内、东郡、颍川、南阳、南郡、汉中、巴郡、蜀郡、陇西、北地、上郡、云中,内史(五原郡元朔二年始置,故不数)。虽然个别有争议,但各种版本中都没有出现后世中央直辖的“沛郡”,这也跟年表序言的说法“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相一致。

沛郡是否可能是楚国内部的支郡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刘交楚国所辖三支郡明确是彭城(内史)、东海、薛郡共三十六县,并没有沛郡。既然沛郡不在中央直辖的十五郡中,又不在楚国支郡中,可以推测《汉书》地理志所说汉高帝时改泗水郡为沛郡的说法自然有很大疑问了。

结合文献资料判断沛郡出现在文献中的最早时间,《史记》正文中到底明确出现“沛郡”的时代是何时呢?经查为《淮南衡山王列传》,为汉武帝时期的元狩年间,淮南王谋反案发,“下沛郡治”。以太史公的严谨态度,沛郡有沛县,如《史记》正文不言沛郡,单言沛字,则可断定为沛县无疑。如《高祖本纪》言汉高祖为沛丰邑中阳里人, 应邵曰:沛县也,丰其乡也。孟康曰:后沛为郡,丰为县。颜师古曰:沛者,本秦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而。方言高祖所生,故举本称以说之也。此下言县乡邑告谕之,故知邑系于县也。

又吴仁杰言:至汉书文景以来,诸臣传始兼列郡县名。吴仁杰总结的是很有道理的。这并不是司马迁写作的喜好所致,而是当时的大环境使然。汉初施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到景帝时晁错建议削藩,并引起一场对西汉王朝影响深远的事件“七国之乱”,平定动乱后,景帝开始了大规模、正式的削藩。刘交楚国被削成只剩下内史彭城七县,也就是《汉书》地理志中的七个县。与汉高帝六年刘交初封时的三十六县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削去的县哪里去了?按年表序言的说法应该此时划入了刚成立的由中央直辖的沛郡。把沛郡置于梁国楚国之间,可以制衡梁楚等诸侯王之间的窜通。因此沛郡建立时间的上限应该在七国之论后,而下限在应该在汉武帝元狩年间淮南王刘安谋反案发之前。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又言: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予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阸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这一段就是经过景帝朝削藩,汉武帝执行主父偃推恩令后汉朝的区划形势“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矣!

今人周振鹤在其《汉书地理志汇释》中也提到,高帝年更泗水郡为沛郡并无旁证,且与《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所言矛盾。七国之乱后景帝将楚国彭城内史之外的郡以支郡收,并新置郡直属汉庭。

徐州楚王陵出土的汉初楚国王陵陪葬封泥----相令之印

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若干封泥印证了削藩前的楚国辖县之多,计有:  “缯之右尉”、“卞之右尉”、“谷阳丞印”、“北平邑印”、“海邑左尉”、“朐之右尉”、“文阳丞印”、“兰陵之印”、“相令之印”、“僮令之印”、“武原之印”、“承令之印”、“上邳丞印”、“彭城丞印”、“吕丞之印”、“萧丞之印”、“符离丞印”。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主人身份尚有争论,但多认可第二代曾作过上邳侯和汉皇室宗正的刘郢(客)。刘郢汉文帝二年继承楚王,汉文帝六年亡。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封泥是其任内管辖区域的证据。其中的相令之印尤其引人注意。相县同时出现在《汉书》地理志沛郡辖地且是公认的沛郡郡治。沛郡郡治所竟然在汉文帝时期还是楚国辖县,那所谓沛郡建于汉高帝时期的说法自然不攻自破。从清代学者全祖望就开始怀疑汉高帝改泗水郡为沛郡的说法并不确定,到狮子山楚王陵墓出土的封泥算是彻底解决了沛郡建立时间之谜。

下、泗水郡与沛郡沿革关系

通过对泗水郡和沛郡相关问题的探讨,我们已经有了清楚的概念。秦泗水郡是秦始皇二十四年秦灭楚淮北之地所设立,郡治设在原楚国沛县。因沛县滨泗水,故名泗水郡(泗川郡)。楚汉时期,项羽定都彭城,王梁楚之地九郡,此时泗水郡可能在九郡之列。汉高帝五年,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此时泗水郡可能已经不存在。汉高帝六年,废韩信楚国,以淮西之地彭城、东海、薛郡三十六县王刘交,淮东王荆王刘贾,此时泗水郡已经确定不存在。汉景帝三年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楚国被大大削弱,只剩下原楚内史(彭城郡)七县,其余全纳入中央直辖郡,此时建立沛郡。 简单的说,泗水郡源于战国楚国淮北故地,汉初又将泗水郡故地设楚国,景帝后又从楚国辖地收地新设沛郡,楚国只剩下七县(彭城、梧、傅阳、吕、武原、甾丘)。联想到孟康言曰:后沛为郡,丰为县。很可能是汉景帝时将汉高帝故乡沛县升为郡,而所在的乡丰邑升为县。最初的沛郡郡治很可能在沛县,后迁入相县,否则沛郡之得名很值得怀疑。

水经注 泗水 沛县

又南,(戴作又东,与钟、谭、黄晟等本同。会贞按:黄本作又南,证以水道适合,则作东者误也。)过沛县东。

昔许由隐于沛泽,即是县也。(会贞按:《吕氏春秋.求人》篇,昔尧朝许由於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於夫子。许由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皇甫谧《高士传》,许由隐於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云云,略同。是郦所本。《九域志》,彭城有沛泽。盖沛与彭城地相接也。又考《公羊.僖四年》,大陷于沛泽之中。何《注》,草棘曰沛,渐洳曰泽。疑由所隐之地或然,不必定为沛之泽也。秦县,汉高及萧何、曹参等皆县人,见《史》、《汉》。县互详后泡水下。)县盖取泽为名,(会贞按:《元和志》说同。)宋灭属楚,(会贞按:《汉志》宋地下,景公后五世,为齐、楚、魏所灭,参分其地,楚得其沛。)在泗水之滨,(朱在讹作左,戴、赵改。会贞按:《名胜志》引此作左。)于秦为泗水郡治,(会贞按:《睢水注》,始皇二十三年置泗水郡。汉高帝改曰沛郡,治相,盖汉徙也。相不滨泗。《元和志》,秦泗水郡理沛。)黄水注之。黄水出小黄县黄乡黄沟。(会贞按:《济水注》,济水又东,迳小黄县之故城北,县有黄亭,近济,又谓之黄沟。县故阳武之东黄乡也。小黄县详彼篇。此言黄水出县黄乡黄沟,盖认今陈留之东北,封邱之南,自济也也。)《国语》:吴子会诸侯于黄池者也。(会贞按:《释例》,黄池在封邱县南。《元和志》,在县南七里。《环宇记》,在县西南七里,东西三里,在今封邱县西南。)黄水东流,迳外黄县故城南。(会贞按:秦县,汉属陈留郡,后汉因,魏、晋属陈留国,后魏废。《地形志》,济阳有外黄城。在今杞县东北六十里。)张晏曰:魏郡有内黄县,(会贞按:县见《淇水》篇。)故加外也。薛瓒曰:县有黄沟,故县氏焉。(会贞按:《汉志》颜《注》引张说、瓒说。《史记.项羽本纪.正义》并引)圈称《陈留风俗传》曰:县南有渠水,于《春秋》为宋之曲棘里,故宋之别都矣。(守敬按:《春秋》杜《注》,陈留外黄县城中有曲棘里,宋地。《公羊》,曲棘,宋之邑也。)《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宋元公卒于曲棘(守敬按:《左传》文。《经》作宋公佐。)是也。宋华元居于稷里。(守敬按:《左传.昭二十一年》,败华氏于新里。杜《注》,新里,华氏所取邑。此稷里盖即新里。)宣公十五年,楚围宋,(朱楚下有郑字,戴、赵同。守敬按:《经.宣十四年》九月,楚围宋,十五年五月,宋及楚平。则围宋直至五月前,故郦氏系之十五年。惟与郑无涉,此郑字衍,今删。)晋解扬违楚,(朱讹作解杨围楚,戴杨改扬,围改违。赵改同,而乙作楚围云:入楚国以致命。楚围上仍有脱字。守敬按:明抄本作违,戴是也。赵说失之。)致命于此。宋人惧,使华元乘,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全云:乘是《谷梁传》文,登床是《左氏传》文,善长合而成书。守敬按:《公羊》作乘堙,非《谷梁》也,全氏误记,字亦误。)曰:寡君使元以病告。弊(赵作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城下之盟,所不能也。子反退一舍,(守敬按:《左传》作退三十里。僖二十八年杜《注》,一舍三十里。)宋、楚乃平。(守敬按:宣公以下,《左传》文,惟乘堙二字,参以《公羊》。)今城东上,犹有华元祠,祠之不辍。城北有华元冢。(守敬按:《史记.宋世家.集解》引《皇览》,华元冢在陈留,小黄县城北。《御览》五百五十八引《越绝书》同。小黄皆外黄之误。当以此《注》正之。)黄沟自城南,东迳葵邱下。(守敬按:葵邱有三,一齐地,在临淄西,连称、管至父所戍;一宋地,在陈留外黄;一晋地,在河东汾阴。《春秋》杜《注》,外黄县东有葵邱。《释例》兼辨汾阴之非,以为晋乃地主,夏会,秋盟,无欲会而不及盟之理。故《续汉志》主外黄。而全谢山又谓,宰孔明言西略,以为外黄,是仍东略,宜在汾阴。阎若琚则从司马外黄之说。《元和志》,葵邱在考城县东南一百五十步。在今考城县东。)《春秋.僖公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癸邱。宰孔曰: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北伐山戎,(守敬按:在庄三十一年。)南伐楚,(守敬按:在僖四年。)西为此会。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朱在讹作有,赵据《左传》改。戴改同。)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晋侯乃还。(守敬按:《左传》文。)即此地也。黄沟又东注大泽,蒹葭莞苇生焉,(戴改莞作萑。)即世所谓大荠陂也。(会贞按:《元和志》,大剂陂在考城县西南四十五里,周回八十七里,与襄邑县中分为界。剂、齐音同,即此陂也。《一统志》,大荠陂在考城县西南。《方舆纪要》,盖在今曹县境,故流已堙,)陂水(会贞按:陂水为黄沟正流。)东北流迳定陶县南,(会贞按:县详《济水注》一。)又东迳山阳郡成武县之楚邱亭北,(朱此十四字截上六字,讹作《经》,下八字仍属《注》文。戴改云:考之上下,皆《注》内叙黄沟所迳,不得承接经文泗水。赵改同。赵云:按此即班固误以为卫文公所迁之楚邱,而道元因之。然分《注》云,有楚邱亭,则以成武本有此名耳。乃《春秋.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之地,详见《济水注》二。)黄沟又东迳成武县故城南,(朱东迳下衍郜城北三字,戴、赵删。守敬按:两《汉》、《晋志》作成,《宋》、《后魏志》作城。汉县属山阳郡,后汉属济阴郡。魏、晋因,宋属北济阴郡,今成武县治。后魏仍属北济阴郡。《地形志》,治郜城,即郜成县故城也。见下。)王莽更之曰成安也。黄沟又东北迳郜城北。(守敬按:《春秋.僖二十年》,郜子来朝。二十四年,富辰以郜为文之昭。此郜国城也,在今城武县东南二十里。)《春秋.桓公二年.经》书,取郜大鼎于宋,(守敬按:取上当依原文增四月二字,否则删下戊申二字。)戊申,纳于太庙。《左传》曰:宋督攻孔父而取其妻,杀殇公而立公子冯,(守敬按:《传》作庄公,杜《注》,公子冯也。)以郜大鼎赂公。臧哀伯谏为非礼。(朱哀讹作僖。赵云:按《传》是哀伯,此郦氏误记。戴改哀。守敬按:钞略《左传》文。)《十三州志》曰:今成武县东南有郜城,俗谓之北郜者也。(守敬按:《续汉志》,成武有郜城。即《十三州志》所指之城。桓二年杜《注》,成武县东南有北郜城。本俗说。《通典》,考城有北郜城。互见下。)黄沟又东迳平乐县故城南,(守敬按:汉县属山阳郡,后汉废。《地形志》,离狐有平洛城,即此。在今单县东四十里。)又东右合泡水,即丰水之上源也。(会贞按:泡水东至丰县始名丰水,故以泡水为丰水之上源,此二句虚提暂止,后文右合泡水,下乃实叙,泡水谓之丰水,下乃实叙丰水。)水上承大荠陂,(会贞按:此另叙黄沟枝流,说见下。与上句文意稍隔。)东迳贳城北,(朱贳讹作贯,赵同,戴改。守敬按:城详《氵反水》篇。)又东迳已氏县故城北,(守敬按:汉县属梁国,后汉属济阴郡,魏、晋因。后魏兴和二年属沛郡,在郦氏后。在今曹县东南。)王莽之已善也。县有伊尹冢。(守敬按:《汉志》偃师颜《注》引臣瓒曰,今已氏有伊尹冢。《环宇记》,在楚邱县西北十四里。在今曹县东南。)崔る曰:殷帝沃丁之时,(朱重一时字,戴、赵删。)伊尹卒,葬于薄。(守敬按:崔る已见《氵反水》篇,此三语即《史记.殷本纪》文,作毫,即薄也,亦见彼篇。郦氏不引《史记》而引崔る,盖故示博。《御览》五十三引伏滔《北征记》,博望城内伊尹冢,今为丘。薄近已氏。)《皇览》曰:伊尹冢在济阴已氏平利乡。(守敬按:《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皇览》作平利同,《续汉志》已氏《注》引作平和,误。)皇甫谧曰:伊尹年百馀岁而卒,大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亲自临丧,以报大德焉。(守敬按:《书.序》沃丁《疏》、《初学记》三、《御览》十五引《帝王世纪》同。《史记.殷本纪.正义》、《御览》八十三引稍略。)又东迳孟诸泽,杜预曰:泽在梁国睢阳县东北。(守敬按:《禹贡》作孟猪。《史记.夏本纪》作明都。《汉志.序》作盟猪,睢阳下作盟诸。《周礼.职方》作望诸。《尔雅》十薮,《左传.僖二十八年》、文十年作孟诸。段玉裁云,明、盟、孟、诸,古音皆读如芒。郦氏盖从《左传》,故接引杜说也。此杜《释例》宋地内文,本《汉志》。《元和志》,孟诸泽在虞城县西北十里,周回五十里。在今商邱县东北,接虞城县界。)又东迳邛城县故城南,(朱脱又东二字,戴、赵增。又邛讹作,戴、赵改作郜。戴并改城作成。守敬按:明抄本作邛城。《汉志》山阳郡,郜城,侯国。宋祁曰,郜当作邛。《外戚侯表》,邛成属济阴,与山阳相距不远。《说文》,邛成,济阴县。段氏云,《玉篇》邛字下曰,山阳邛成县。此郜成当作邛成之确证。济阴、山阳,容有改属。今本《汉志》误郜成者,以王莽改告成之故。郜城本在成武,自王莽改邛城曰告城,於是谓郜城曰北郜,此曰南郜。段说甚审,则当改为邛,戴、赵改邛为郜,非也。县后汉省,在今城武县东南。)《地理志》(朱有曰字,赵同,戴删。)山阳县也,王莽更名之曰告城矣。(朱告讹作郜,戴、赵依《汉志》改,又依改城作成。守敬按:明抄本、黄本并作告。)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论也。(守敬按:《通志》单州城武县有两郜城。《春秋大事表》七,南郜在北郜城南二里。)又东迳单父县故城南。(朱无县字,戴、赵增。守敬按:汉县属山阳郡,后汉属济阴郡,魏、晋因,宋改县曰离狐,置北济阴郡,后魏因。《地形志》,郡治单父城,在今单县南半里。)昔宓子贱之治也,孔子使巫马期观政,入其境,见夜渔者,问曰:子得鱼辄放何也?曰:小者,吾大夫欲长育之故也。子闻之曰:诚彼形此,子贱得之,善矣。惜哉!不齐所治者小也。(守敬按:此条至子贱得之句,本《家语.屈节解》,而钞变其辞,诚彼形此,原文作诚此刑彼,《吕氏春秋.具备》篇、《淮南.道应训》载此事稍殊,而作诚此刑彼同。末句见《家语.辩政》,与《史记.仲尼弟子传》、《说苑.政理》字有增减,然是谓其事贤之事,非谓放鱼事也。郦氏盖以意系於此。)王莽更名斯县为利父矣。(朱父讹作善。赵据《汉志》云:师古曰,音善甫。后人误写作利善也。戴改同。)世祖建武十三年,封刘茂为侯国。(守敬按:此从《后汉书.光武帝纪》,《宗室四王传》作封穰侯。)又东迳平乐县,右合泡水。(会贞按:页圭绶云,此水自大荠陂东流至平乐始合二泡,又东始名丰水,故以泡为丰上源。而大荠陂至平乐百许里水何名乎?大荠陂为黄沟所淮,然则平乐以西,亦黄沟枝流矣。按《济水注》二菏水左合黄沟枝流,又此黄沟枝流分出之枝流也。今顺堤河之上流,自曹县东经单县,盖此水故道。)水上承犭隹水于下邑县界,东北注,(句。)一水上承犭隹水于杼秋县界北流,(朱两犭隹水俱讹作氵惟水,《笺》曰:一作潍水。赵云:按两氵惟水俱是睢水之误。汉下邑县在今河南归德府夏邑县西南,睢水在县东南。汉杼秋县在江南徐州府丰县西七十五里,睢水在县南五十里。盖睢河自河南陈留县东北,分河水东南流,迳商邱、夏邑、永城以达于江南之丰县,而下入徐、宿二州。二泡之水,一于下邑分睢者,获水也,一于杼秋分睢者,谷水也,而统谓之睢,则以获水与睢水合流入泗,谷水亦入泗与睢水往复迳通,互摄兼称,二泡下流乃有丰水之目。可知氵惟字与睢形似致讹。全、戴并改作睢。会贞按:赵说迂曲,与水道不合,两氵惟字均当作犭隹。盖泡水在犭隹水之北,睢水在犭隹水之南,泡水果承睢水则当绝犭隹水而过。今《注》不言绝犭隹水,故知并承犭隹水也。下邑、杼秋二县,并见《犭隹水》篇。《汉志》,系泡水于平乐,平乐南与下邑接《汉志》盖以承犭隹於下邑界之水当之。杼秋在下邑东,承犭隹於县界之水,乃后世被以泡名,郦氏则因俗称二泡而两指之。)世又谓之瓠卢沟,水积为渚。(会贞按:渚当在今丰县西南。)渚水东北流,二渠双引,左合沣水,(赵改沣作丰,下并同。会贞按:《诗.大雅.文王有声》,丰东注。《书.禹贡》作沣水。郦氏好奇,盖故意错出。)俗谓之二泡也。自下沣、泡并得通称矣。故《地理志》曰:平乐,侯国也。泡水所出。(守敬按:《汉志》系泡水於平乐,故此以平乐为泡水所出,下乃详引之。《金.地理志》,单父有泡沟。单父即故平乐地也。)又迳丰西泽(朱讹作潭,戴、赵改。守敬按:《元和志》,丰西泽在丰县西一十五里。县见下,唐丰县即今县治。)谓之丰水。《汉书》称高祖送徒丽山,(守敬按:《史记》作郦,《汉书》作骊,《渭水注》下作丽同。)徒多亡。到丰西泽,有大蛇当径,拔剑斩之。此即汉高祖斩蛇处也。(守敬按:至拔剑斩之,《高帝纪》文。《续汉志》,丰西有大泽,高祖斩白蛇於此。《括地志》,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又东迳大堰(朱作偃,《笺》曰:当作堰。戴、赵改。守敬按:大堰当即《汉书.高帝纪》之大泽。《环宇记》,大泽在丰县北六里。)水分为二,又东迳丰县故城南,(守敬按:秦邑,见《史记.高祖纪》。汉县属沛郡,后汉、魏、晋、属沛国,宋初省,后复置,属北济阴郡,后魏因。《地形志》,丰县有丰城。即今县治。)王莽之吾丰也。水侧城东北流,左合枝水,(朱左讹作右,戴、赵同。会贞按:丰水东迳丰城南,枝水东北迳丰城北,则枝水在丰水之左,此当作左合无疑,今订。)上承丰西大堰,派流东北迳丰城北,东注沣水。沣水又东合黄水,时人谓之狂水,(会贞按:《后汉书.东夷传.注》引此作注水,误。)盖狂、黄声相近,俗传失实也。自下黄水又兼通称矣。水上旧有梁,谓之泡桥。(会贞按:《名胜志》,泡桥在丰县北门外。据王智深云,沛县民逆烧泡桥,则古泡桥当在丰县之东,沛县之西。)王智深《宋史》云:宋太尉刘义恭于彭城,遣军主(朱《笺》曰:旧本作遣军王,吴本改作军正,并误。六朝时每谓将帅为军主,如《梁书》,韦粲令军主郑逸逆击侯景,是其例也。)稽玄敬北至城,(会贞按:据《宋书》,城上当有留字。)觇候魏军。魏军于清西望见率敬士众。魏南康侯杜道俊引趣泡桥,沛县民逆烧泡桥,又于林中打鼓。俊谓宋军大至,争渡泡水。水深酷寒,冻溺死者殆半。清水即泗水之别名也。(戴、赵改泗作泡。会贞按:非也。《通鉴》陈太建十年《注》、《名胜志》引此,并作泗。考《宋书.沈攸之传》两载清泗,《刘书.李安民传》变言清泗,盖以清泗一水,故合称之,则清是泗水之别名,安得以为泡水之别名?戴、赵妄改。全云,济水入汶,谓之清水,睢水入泗,亦谓之清水。六朝所争,皆泗上之清水,而非济水也。其地有曰清西,则元嘉二十七年,魏将拓跋建自清西屯萧城;曰清东,则魏将步尼公自清东屯留城;曰清南,则天监五年梁将蓝怀恭筑城清南;曰清中,则永明三年,齐角城戍将张蒲入清中是也。宋沈攸之、魏尉元、齐周山图所争,皆在其地。以其为泗水合睢水入淮之地,故亦谓之睢清口。泰始三年宋将陈显达引兵至睢清口,是也。建元三年,齐角城将李安民,败魏师于孙溪渚,胡三省曰,渚在清水之滨。赵云,按泡水、泡桥,《通鉴》俱作苞字,盖文异耳。按苞水、苞桥,本《宋书》。)沈约《宋书》称魏军欲渡清西,非也。(赵云:按《宋书.索虏传》,楚王树洛真,南康侯杜道隽进军清西,至萧城。步尼公进军清东,至留城,乃清东之军,既遇嵇元敬,还趋泡桥,是自东而西。今云魏欲渡清西,似失当时形势矣。会贞按:今本《索虏传》作欲渡清河,盖浅人不知清西之称而妄改,当以此正之。《通鉴》亦作欲渡清西,可证。当时魏军本在清西,王智深说是也。沈约谓魏国欲渡清西,与情事不合,故郦氏驳之。赵不知郦氏正驳《索隐传》,乃反以《传》为据,而又言,今云魏军欲渡清西似失形势,若此为沈约别一说者,亦观书不审矣。)泡水又东迳沛县故城南。(会贞按:汉县属沛郡,后汉、魏、晋属沛国,宋、齐、后魏属沛郡。《地形志》,沛县有沛城。在今沛县东。)秦末兵起,萧何、曹参迎汉祖于此城。(会贞按:《史记.高祖纪》秦二世元年事。)高帝十一年,封合阳侯刘仲子为侯国。(赵云:按《史》、《汉表》、《传》,沛侯濞即高祖史刘仲之子,后封吴王,国除。)城内有汉高祖庙。(会贞按:《史记.将相名臣表》,孝惠五年,为高祖立庙於沛城,即此。下泗水亭又有高祖庙。《地形志》,沛县有汉高祖庙,盖统言之。)庙前有三碑,后汉立,(会贞按:三碑,欧、赵皆不著录,洪但载郦说,盖已佚。)庙基以青石为之,阶陛尚存。刘备之为徐州也,治此。(会贞按:见《蜀志.先主传》。)袁术遣纪灵攻备,备求救吕布,布救之,屯小沛,招灵,请备共饮。布谓灵曰:玄德,布弟也,布性不 (戴改喜,下同。)合斗,但熹解斗。乃植戟于门,布弯弓曰:观布射戟小支,(戴改枝。)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一发中之,遂解。(会贞按:本《英雄记》,引见《御览》七百四十六,间参以《魏志.吕布传》。)此即布射戟枝处也。《述征记》曰:城极大,四周{渐土}(赵改堑。)通丰水。丰水于城南,东注泗,即泡水也。(会贞按:郦氏因沣、泡通称,故叙水泡、丰错出。《元和志》、《环宇记》沛县下,并言泡水即丰水也。《九域志》但言丰县、沛县有泡水,依《汉志》为说耳。水自今单县东南,东北流经丰县东入今顺堤河,合黄水故道,下入微山湖。)《地理志》曰:泡水自平乐县东北至沛入泗也。(赵云:按《汉志》山阳郡平乐县,淮水东北至沛入泗,道元两引班《书》,俱作泡水,淮字误。明嘉靖年刊本尚作包字,惟去水傍耳,犹可按也。全云:今本《汉志》误以泡水至沛为淮水至,当以此正之。会贞按:《说文》,泡水出山阳平乐,亦作泡之证。《经》叙泗水过沛县,《注》接言黄水注之,则此黄水为正流也。但云,丰水注泗,即泡水,随引《汉志》泡入泗,不及黄水,似与前不相应。然上谓丰水合黄水,自下黄水又兼通,则丰、泡注泗,即黄水注泗也。水自今封邱县南,东南流经杞县、考城县,又东北经曹县、城武县,又东南经单县江南,已湮。以下今顺堤河之下流,盖其故道也。东经丰县、沛县东,入微山湖。)泗水南迳小沛县东,(会贞按:即沛县。《史记.高祖本纪.集解》,李斐曰,沛,小沛也。《索隐》按,汉改泗水为沛郡,理相城,故《注》以沛为小沛。汉《孔宙碑》阴作小沛。刘先主尝屯此。《魏书.高祖纪》,太和十九年,幸小沛,是至后魏犹称小沛,故郦氏亦沿之。)县治故城南上。(朱城讹作县,戴改,赵据黄本改。会贞按:明抄本作城。全、戴改同。会贞按:《名胜志》作城。)东岸有泗水亭,汉祖为泗水亭长,即此亭也。(会贞按:《史记.高祖本纪》为泗水亭长,《汉书》作泗上。齐召南从《史记》,并据《郡国志》沛有泗水亭及刘《注》,谓亭名泗水,不名泗上。《读书杂志》三,谓当依《汉书》作泗上。《类聚.帝王部》、《御览.皇王部》引《史主》,并作泗上。今考《史》、《汉.夏侯婴传》、《玉海》百七十五引《汉旧仪》,并作泗上。《汉纪》、《初学记》九引《帝王世纪》,并作泗水。《通鉴》作泗上,胡《注》又引《史记》作泗水,则泗上、泗水终未能定。郦氏则从泗水之说也。《括地志》,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步。《元和志》,高祖微时为亭长於此。《环宇记》,在县东南一里。在今县东。)故亭今有高祖庙,(朱无祖字,戴、赵增。会贞按:《续汉志.注》引戴延之《西征记》,丰县西北有汉祖庙,为亭长所处。似即指此庙,然在丰县西北,乃《一统志》所云,高祖庙一在丰县西北十二里者,非此。岂延之有误乎?)庙前有碑,延熹十年立,(会贞按:《续汉志.注》亭有《高祖碑》,班固为文,见《固集》。《名胜志》以延熹十年之碑当之,不思延熹非固所及也。此碑欧、赵皆不著录,洪但载郦说,盖已佚。)庙阙崩褫,(朱褫作褫,戴、赵改。)略无全者。水中有故石梁处,遗石尚存,高祖之破黥布也,过之,置酒沛宫,(会贞按:《括地志》,沛宫故地,在徐州沛县东南二十里一步。《元和志》,沛宫在沛县东南一里。在今沛县东南。)酒酣歌舞,(会贞按:《环宇记》,歌风台在沛县城东南一百八十步。古老传云,高祖过沛,于此台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因为名。)慷慨伤怀,曰:游子思故乡也。(会贞按:在高祖十二年,《史》、《汉》思并作悲。)后郡国志沛有泗水亭【沛国秦泗水郡】高纪师古注引泗水亭碑【班固作碑铭并十八侯铭 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国语有寓望即今之亭也】 括地志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歩有髙祖庙 文选注郦善长水经注曰泗水南有泗水亭汉高祖庙前有碑延熹十年立。

(0)

相关推荐

  • 秦汉时期的“亭长”(派出所所长)们

    [花边知识之二十] 秦汉时期的"亭长"(派出所所长)们 我国从秦代起,就在社会基层设"亭",主理基层治安,亭有"亭长"(即"亭啬夫 ...

  • 真能扯,沛是泗水郡治?

    菜九段供稿 前些时候与沛丰诸友为刘邦的老家丰是县是乡吵得一塌糊涂,菜九以<千古谁识沛丰邑>作结,一锤定音,以为丰只能是也必须是县,同时以为凡是认丰为乡者,在菜记屠刀下日子都会越来越不好过. ...

  • 史海探奥:下邳良城考(作者 解汝祥)

    摘要:良成县,为江苏省邳州市辖区内五个古县之一.现邳州辖区由汉代下邳县.良成县.武原县.下相县和睢陵县(部分)构成.良成县曾长期为下邳郡(国)行政中心,世人经常把下邳郡.下邳县和下邳城混淆,因此考证良 ...

  • 开局就有三千兵,刘邦怎么做到的?

    刘邦出生在泗水郡(后来的沛郡)丰县,后来去邻县沛县担任泗水亭长. 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分为:郡.县.乡.亭.里,秦朝的郡大概三四十个,和现在省级行政区的数量相当.依次往下推,秦朝的县(今地级).秦朝的 ...

  • 江苏推广社区矫正“一三三”模式

    近日,江苏省司法厅在宜兴市举行全省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总结推广宜兴率先构建试行的社区矫正"一三三"模式.会议要求,围绕"促进融入社会.预防减少犯罪"一 ...

  • 江苏一口井突然冒出黑水,竟无意打开司马懿皇陵!专家:终于找到

    我国在封建时期十分讲究礼义,对于葬礼也有许多讲究,白居易就曾描述过送葬场面"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这么宏大的场面足以可见人们对葬礼的重视程度.当然在一些名门贵族入葬的时 ...

  • (诗词朗诵)红楼诗社之菊花社 || 花兒(江苏南京)&文/淘淘*诵读/淘淘(山东聊城)

    红楼诗社之菊花社 文/花兒&淘淘  诵读/淘淘 编辑/落英小桥 <供菊>花兒 *** 小筑修篱染秋霜, 烟雨萧索换锦装. 浅红淡紫绽绣闺, 清风醉月叩轩窗. 轻纱朦胧瓶中菊, 雍容 ...

  • 【江苏海安 杨兆云】原创//​风的启示

     2021第129期总第1473期  风的启示 那一会儿阵风吹来 卷来的尘土 让眼睛睁不开 此刻任由风沙的嚣张 刹那间身不由己 默默地接受这现实 其实也就这一瞬间 什么也没想 眯了一下就睁开眼 一切如 ...

  • 江苏作家‖【父母的痛,我们懂几分】◆高应兰

    作者简介 高应兰,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手写我心,用朴实的文字抒最真的情感,用文字寻找岁月深处的记忆.     父母的痛,我们懂几分 母亲晚上给我打电话问:"上次带回来小瓶子的药是吃头痛还是 ...

  • 中国综合区位优势最强的两个省是:山东和江苏

    根据对地形.气候.交通等多方面的分析,最终发现山东.江苏得分103分,并列位居第一档.紧随其后的是河南和浙江,得分101分,而目前的龙头老大广东,综合得分99分,仅仅与湖北省并列屈居第五位置. 山东省 ...

  • 2020年度江苏上市公司董秘薪酬排行

    2020年度江苏A股上市公司年报已经披露完毕,相应上市公司董秘薪酬也随之公布. 目前,江苏一共有506家上市公司,这也意味着有506位董秘亦或是相关负责人,作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沟通的桥梁,勤勉尽责的董 ...

  • 江苏南京.黄廷海的小写意山水画欣赏

    作者:求是2013来了 黄廷海,号流墨子,斋号流墨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家.鉴赏家.1944年生,南京人(祖籍扬州宝应).早年师从傅抱石.亚明.宋文治,求学于 ...

  • 江苏南京.张军的山水画欣赏

    作者:求是2013来了 张军,又名末子,1950年出生于南京.当代山水画家,80年代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周韶华先生,致力于传统山水画和周派山水的学习,他师古人,学前人,博采众长,抱真守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