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雪莲是对的,为什么告状十年都没能解决问题?
昨天,《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第一天,因为万达院线排片场次不够理想,冯小刚发表公开信呛声万达老大王健林,引出万达小王总回怼,王中磊也加入战团,撕出了万达与华谊的陈年旧帐,引发网友纷纷站队,促使影片的相关话题轻松赶下林丹,登上媒体头条。
数据源自微博
冯导以潘金莲小女子的口吻自居,但看起来不是潘金莲,倒是李雪莲风格颇深。冯导您莫不是入戏太深李雪莲附体了吧?
个人认为,这场可笑的戏外纷争,跟电影里那场没有营养的官司一样,是看似小白菜,实则白素贞的一场戏。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你委屈,但不代表你正确。
先抛开这些花里胡哨的对呛,来论电影。
数据源自豆瓣
话说影片在上映前人气极旺,凭着冯氏喜剧贺岁片多年来打下的牢固群基,冯小刚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自然成为年度最受期待的大银幕作品,特别是在9月19日获得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贝壳奖,并同时宣布定档11月之后。电影热度陡升,并在国庆节过后,一直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该热度变化整体体现出了用户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度变化。
截至11月17日,影片上映前热度值:
完全能够明白电影企图以李雪莲事件,以小见大从农村妇女家庭纠纷、映射官场功利,再反映中国普通老百姓众生相及中国文化劣根的用意。但整部电影除呈现功力及视听艺术可圈可点外,并不能掩饰李雪莲这个事件本身的营养贫乏。
首先,这部电影看点颇多,完全符合吃瓜群众的口味。
故事本身很是辛酸、可笑,但过程却是满满的现实感,分房、假离婚、超生、打官司,处处都是现实中每天都在上演的平常事,就像刘震云说的,生活本身就是幽默。
《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故事,通过李雪莲的告状,引发官与民的连锁效应,一边是平民众生像,可以吃苦耐劳却忍不了一句话的李雪莲,有色心没贼胆的卖肉师傅胡大,在大饭店里当厨子的赵大头,他们朴素真实却总能制造意外。
而官场现形记,退休了还不忘谆谆教诲新院长的老领导,酒过三巡谈笑风生之际还能察颜观色见风使舵的小官员,擅长从小见大喜欢把玩文字游戏的市长马文彬,以及在下级面前雄才大略可是到了上级面前处处陷入被动的郑县长,还有深谙官场之道的秘书,十几位从北京到省市县的各级领导,每一个都有鲜活的特征,他们之间微妙而又和谐的关系令人大开眼界。
随着对官场现实的披露,及片尾省长“我们到底是在乎人民还是在乎自己的帽子”这样主旋律的总结式言论,整部电影似乎被划分为对立的两派,一类是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并未真正给予李雪莲帮助反倒不断节外生枝的“坏人们”,这包括沉沦官场的县长郑重、法院院长王公道、小卒贾聪明,也包括想趁机捞一把油水的胡大、赵大头。
李雪莲从小白菜被塑造成孤身一人告状十年的超级女战士,甚至被调侃为集四位历史知名女性于一身,小白菜、潘金莲、窦娥、白素贞,下一步是不是就可以召唤神龙了?
影片几处细节除了凸显官场的荒诞,也在不断为李雪莲的冤屈添油加醋。每到全国人代即将召开的日子,就成为重点看护对象,4个人连夜看守,夸张的哟。
天真的观众,为了李雪莲的委屈而委屈,为了官场的阴暗而阴暗,可是,如果李雪莲是绝对正确的,当官的和那些企图利用她的人都是错的,为什么告了十年都没个说辞?
假如秦玉河不死,李雪莲继续告了下去,又会如何?
李雪莲告状十年,必然曾得到过首长等人的重视。但事情仍未解决,原因就是这些人并不知道李雪莲事情的本质原因,因为他们并未参与或经历过李雪莲和秦玉河这两位当事人的婚姻。
在劝告李雪莲放弃告状时,一干人等告诉她,秦玉河就是整个事件的根,秦玉河死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个人认为,李雪莲才是整个事件的根。
从秦玉河与车间领导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懦弱,但并非不在意自己女人的感受。为何唯独对李雪莲这么狠心?
这点从李雪莲的性格中可以看到答案,轴,不会换位思考。总是用力过猛想要解决问题,觉得别人都不对,却不知道从自身找原因。
在一群当官的去家里劝她不告状的时候,她搬出了家里的牛。认为,同样是劝自己不告状,这是两码事,牛劝她不要告状是觉得她告不赢丢人,官员劝她不告状,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这难道不是世间常态么?凭什么所有人都要在意你的感受?
李雪莲不缺脑子,但一直没用到正地方。换雷军那句著名的话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她很有主意,知道去拦首长的车,也知道如何攀亲带故。当官的没少找,路没少跑,估计10年北京告状钱也没少花。但她做了任何努力去了解秦玉河的想法么?做了任何努力去反思自己婚姻的问题没有?
当出现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她没有坚持弄明白,反而被事件延伸不断拉着脖子走,事情也就越来越复杂,从她跟秦玉河的感情变故,上升到了贞操问题,甚至上升到官与民的问题。
去年我们离婚明明说好商量是假的,怎么你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变卦了捏?
这个问题李雪莲告状告了十年都没想明白。
她求助的是一群在官场身不由己的人,既不懂感情问题也不懂心理学,对婚姻更没有良好的解决天赋。从老领导在饭桌上和老伴相继抛出“忍”字可以看到,婚姻问题是多数人的不解之谜,而为了生活下去,“忍”是必需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会忍,又不会解决,那就是要把自己活成笑话。
换言之,李雪莲为了证明自己,由于战略上的失败,结果最终搞丢了自己。倒是她瞎折腾的这一大圈,改变了不少其他人的生活轨迹。
个人认为,与其告状,李雪莲倒不如去个金牌调解之类的节目,兴许还能被分析出个答案。
换言之,为什么金牌调解这类节目如此受欢迎,那么多人参与,那么多人收看。无非是两种心态,求做主、看笑话。
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遇到事情不从自身找原因,都觉得无比冤屈苦大仇深,殊不知自己也是酿成苦果的因素之一。
而看笑话、说八卦更是中国人从邻里嚼舌根就延续下来的恶习。看过了,吐槽过了,谁也不记得核心原因是什么,也就忘记了要改变自身等解决方案。
看到许多网友议论官场复杂,这难道不是我们早已接受的常态么?与其关注本就解决不了的中国政治现状,我们不如多想想,为什么李雪莲这类人屡见不鲜,近几年“假离婚变真”的事情层出不穷。
影评源自豆瓣
虽然本身剧情颇具争议,但这部电影在视听语言上还是有很大亮点的。
首先,通过画幅的改变来辅助主题的表达,在地方部份的戏,全都是圆形画幅,以此表现这里重的是人情。此外,囿于圆,也是对于小地方人们生活困局的映射。而在北京部分的戏,则是以方形画幅,表现这里重的是规则,规矩最大,投射在大荧幕上略似竖屏的效果,也让人有种在移动端用手机屏幕偷窥的感觉。最后在北京站对面的小餐馆里,终于回归了影迷熟悉的宽幅荧幕。三种画幅,代表了三种境界。东方传统哲学里的天方地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直至变化无穷,人间百态都源于情理与规矩,通过银幕得到了形象的体现。
看完影片后,有63%的观众觉给出了正面的评价,纷纷表示方圆分明的画幅有喻意,很中国,也有37%的观众表示讽刺不够犀利,节奏缓慢,无法满足期待。
其次,不得不提一下本片的配乐。鼓点是最大的亮点,鼓声在古代就是告状的一种形式,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在李雪莲要有下一步动作的时候。一方面应了告状的行为,一方面也是借强劲的鼓点,映射出李雪莲的固执。同时,作为一部颇有社会新闻风味的电影,也为吃瓜群众的观影体验增添了一丝玩味。
最后说下范小胖,个人认为,《我不是潘金莲》是范冰冰继《观音山》后,接到的最好的剧本。范冰冰的励志和韧性与李雪莲有奇妙的重合,在娱乐圈沉浮的这些年,范冰冰也是个相当有主意的人,时常还会对记者进行说教,所以这个卡夫卡式的角色相当适合范冰冰发挥。
再论演技,洗尽铅华大概是所有演员寻求突破的一大路线。而这次,范冰冰确实洗成功了。略显幼稚的方言,反而更衬出她在一群大男人中的弱小。而凌乱的头发和一脸苦相,也演绎出了李雪莲的无助。值得一提的是范冰冰在本片中的走姿,完全农村妇女一个,脱离了之前作品容易出戏的缺点,从头到尾都很入戏,可谓是范小胖最大的进步了。
此外,不得不说,有刘震云的原著加持,影片层次深厚了不少。回顾中国电影史,能够口碑、商业双赢的电影,一多半都得是小说改编。
电影已经结束,关于李雪莲的讨论仍在继续。那么这到底是一部是好作品还是坏作品,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虽然角度不同,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