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动态周刊(0423-0430)——马斯克引燃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之争,华芯通道出国内合资企业之殇

作者:莫祯贞  长城所合伙人;史映雪 数字经济部项目经理;杨阳 数字经济部咨询顾问;姜珏鹂 数字经济部咨询顾问;李雪杰 产业服务中心咨询顾问

AI动态周刊

(2019年4月30日,总第10期)

【热点评述】

热点一

特斯拉芯片发布——且看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之争

4月23日,特斯拉在美国总部举行的自动驾驶开放日活动上正式推出全自动驾驶产品,包含芯片、硬件以及软件配套方案。其中搭载全新定制芯片的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FSD)计算机在整体性能方面达到144 TOPS,远超英伟达Drive Xavier的理论性能值21TOPS。会上,特斯拉明确表示不会使用激光雷达,而是通过视觉传感器收集车道线、交通、行人等环境信息,依靠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芯片超强计算力,实现基于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汽车是否必须使用激光雷达”这个问题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促使自动驾驶业态在技术路线上分出两大流派:

一是“激光雷达派”,包括Waymo、Cruise、百度阿波罗、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技术厂商,以及Velodyne、Quanergy、Innovusion、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北科天绘等激光雷达研发制造商。该技术路线主要通过激光雷达精确测量视场中物体轮廓边沿与设备间的相对距离,绘制出动态、三维的环境地图,形成点云数据,为车辆行驶提供道路环境信息,实现自动驾驶。

二是“纯计算机视觉派”,包括AutoX、Comma.ai、Mobileye、Chronocam、MINIEYE等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开发商,和图森未来、奇点汽车、特斯拉等整车研发制造企业。该技术路线主要通过视觉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收集图像信息,获取移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方向和其他环境信息,再通过视觉算法,结合具备超强计算能力的自动驾驶芯片建立环境模型,进而寻找一条最优或近似最优的无碰撞路线,实现自动驾驶。

单纯从技术本身而言,这两种主流的技术解决方案各有优劣:激光雷达技术相对成熟,且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优势,但是价格高昂、生产率低,阻碍了产业化发展;纯计算机视觉技术为主导的解决方案正在随着日趋成熟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门槛和研发成本变得更低,但对自动驾驶芯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算法依赖度高,且识别稳定性较差。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究竟哪一派能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尚难以判断。但从趋势来说,激光雷达正在走向固态、小型和低成本;计算机视觉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进化,自动驾驶芯片的计算力也会不断增强,其可靠性终将达到使用要求。随着自动驾驶市场的快速发展,相信用不了多久两种技术路线就会最终决出胜负,让我们拭目以待。

热点二

华芯通半导体倒闭——解码中外合资高技术企业困局

据4月22日消息,由高通与中国贵州省政府合资成立的华芯通半导体本月底将正式关闭。消息一出即引发一片哗然,尽管华芯通官方尚未回应,不过其CEO汪凯已离职。

华芯通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基于ARM架构设计与开发的服务器芯片研发商,截止去年8月已累计获得投资5.7亿美元。2018年11月27日,华芯通宣布其第一代可商用的ARM架构国产通用服务器芯片——昇龙4800正式开始量产。该芯片为10nm制程工艺,兼容ARMv8架构,首批出货量数千片。但芯片的成功流片并没有帮助其走出阴影,华芯通的“猝死”,也对外昭示了想打破现有服务器芯片市场格局的难度。

第一,从芯片产业发展规律上看,芯片生态系统的构建尤为重要,赢得技术却败给市场的案例屡见不鲜。虽然华芯通在政策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在市场上,英特尔、赛灵思等众多老牌竞争对手已经构建起服务器芯片领域所必需的生态系统,长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其中,英特尔在服务器芯片市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相对而言,华芯通芯片生态系统如何通过市场检验,仍是个棘手的问题,目前华芯通还远不能与竞争对手抗衡。

第二,从核心技术布局上看,在缺失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要挑战技术高度密集的服务器芯片领域更可谓勉为其难。华芯通的技术高度依赖美国高通公司,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难以主导话语权。高通一方面对华芯通进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利用手上的专利对其收取高昂的专利费,导致华芯通资金捉襟见肘,不禁让人唏嘘。高通与贵州政府的合作,本意是通过不同的芯片架构,从芯片市场中分一杯羹,然而随着去年高通在服务器芯片上宣告“撤退”,华芯通的技术供给便成了无水之源,走向灭亡已是尘埃落定。

第三,从资源集聚方面看,在既不具备绝对优势又没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发展高技术产业仍有些雾里看花。华芯通所在地贵州省并不是芯片产业发达地区,在产业基础、经济实力、人才资源等方面做服务器芯片都不尽人意。虽然已将部分研发中心转到北京、上海等地,但公司总部的人才资源缺乏,难以形成较优的生产研发环境。

据悉,华芯通并非高通唯一的在华合资企业。2016年2月,高通与中科创达组建合资公司——重庆创通联达智能,来拓展芯片加操作系统业务。2018年5月7日,高通与大唐电信旗下联芯科技等共同投资近29.8亿元合建了瓴盛科技。与华芯通相比,这两家兄弟公司切入的细分行业是高通看家领域,给人的感觉更靠谱一些。

我们认为,华芯通的教训,也折射出目前大多数中外合资型高科技公司的经营困境,如果外方只提供技术授权,而非知识产权的转移,就意味着合资公司只能使用技术,却不能真正拥有技术。在芯片这种高精尖中的高精尖领域,国内公司的破局需要长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培养,让专业团队持续深耕、先易后难、自力更生、埋头苦干。虽路漫漫其修远兮,真正的“中国芯”亦可期可盼。

表1:高通在华合资企业概况

热点三

Xilinx收购Solarflare——看FPGA的图腾之路

4月25日,赛灵思宣布就收购Solarflare通信公司达成最终协议。Solarflare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性能、低时延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此次收购案,赛灵思能够将自身业界领先的FPGA、MPSoC和ACAP解决方案与Solarflare相结合,加速推进“数据中心优先”战略及向平台公司转型之路。

早在2018年7月,赛灵思收购了在神经网络的压缩算法方面有着独到优势的深鉴科技,为未来攻克需要实施处理大量数据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提供了保障。从赛灵思通过收购的方式,逐步打造FPGA应用生态体系。

由于人工智能算法需要复杂的并行电路,其设计思路更适合用FPGA实现。诸如深度学习在线预测、直播中的视频转码、图片压缩解压以及HTTPS加密等各类应用,对计算的需求已远远超出了传统CPU的处理能力。FPGA作为可重新编程的硅芯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异构计算方面的青睐,已经在信号处理和控制应用中取代了自定制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处理器。

对于某些特定的场景,比如车载环境、某些军事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可能实现的可穿戴场景,一块FPGA的开发板加上必要的外设,在功耗和性能上都比同等级的CPU更具优势。CPU+FPGA将会是未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018年全球FPGA市场约为60亿美金左右,预计随着AI+5G的应用展开,2025年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25亿美金。目前国际市场上的传统FPGA供应商有Xilinx、Intel、Lattice、Microsemi(微芯)等。2016年FPGA市场的总营收为41.12亿美元,前两名的占比则超过91%。国内目前的国产FPGA玩家以高云半导体、京微齐力、上海安路、紫光同创、AGM和上海复旦微等为代表。其中,京微齐力表示将持续深耕FPGA,并加强在eFPGA、人工智能芯片、异构平台芯片等领域的布局,目标是先在中低端的小容量站稳脚跟,然后再向高端前进。

【重大项目】

【大额融资】

注:“大额融资事件”入选标准:天使轮千万元级,其它轮次亿元级

数据来源:GEI咨询大数据平台

【本周看点】

01

欧盟最新《人工智能道德准则》权威发布

4月2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正式版的人工智能道德准则《ETHICS GUIDELINES FOR TRUSTWORTHY AI》,提出了实现可信赖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框架。该准则由欧洲人工智能高级别专家组起草,提出实现可信赖AI的七个关键要素:人的能动性和监督、基数鲁棒性和安全性、隐私和数据管理、透明性、多样性非歧视性和公平性、社会和环境福祉、问责。

02

杭州市发布加快5G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4月2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杭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明确将杭州市打造为世界级5G新型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和融合应用标杆城市,并制定出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高效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垂直行业融合创新等十七项政策。

03

乌镇智库报告:中国正成为世界AI投融资最活跃的强国之一

4月26日,乌镇智库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去年共融资260余次,不仅融资总额高达157亿美元,而且单笔融资也颇为慷慨,平均超6000万美元。截至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共计15916家,其中,中国的企业达到了3341家,占比超过了20%。

04

脑机接口重大突破:脑电波合成语音

4月25日,Nature杂志发表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最新成果,该校神经外科华裔教授Edward Chang及同事开发出一种可以将脑活动转化为语音的解码器。这套人类语音合成系统,通过解码与人类下颌、喉头、嘴唇和舌头动作相关的脑信号,合成出受试者想要表达的语音。

05

OpenAI发布音乐生成神经网络MuseNet

4月26日,OpenAI发布了AI音乐创作的深度神经网络—MuseNet,可以使用10种不同乐器,风格如乡村乐、莫扎特、披头士乐队等,生成出4分钟的音乐。OpenAI指出,MuseNet使用与GPT-2相同的通用无监督技术,通过学习预测token来学习和声、节奏、风格的模式,并预计在5月中旬开放该音乐转换器的工具——MuseNet共同作曲家。

06

全球首个开源医疗影像系统Spectra上线

4月23日,众筹平台Crowd Supply上线了名为Spectra的基于EIT(生物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开源医疗影像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检测体脂率、检查肺部水肿的迹象、观察胃或膀胱的持续变化等医疗场景。Spectra的精髓在于提供了一款名为OpenEIT的配套监测应用,此举解决了EIT成像分辨率较低的技术难题,也大幅降低了该系统的设计成本。

07

百度深度学习开源平台PaddlePaddle发布11项新服务

4月23日,百度旗下深度学习开源平台“PaddlePaddle”发布11项新特性及服务,包含PaddleNLP、视频识别工具集、Paddle Serving、PaddleSlim、AutoDL Design等多种深度学习开发、训练、预测产品。同时宣布将进行“1亿元”AI Studio算力支持计划,并首次公布PaddlePaddle中文名——“飞桨”。

08

滴滴AI新算法包揽全球人脸检测5项第一

4月28日,在世界最权威的人脸检测公开评测集WIDER FACE最新公布的评测结果中,滴滴AI Labs团队联合北京邮电大学PRIS团队提出的人脸检测DFS算法,在Easy、Medium和Hard三个评测子集的六项评估结果中,超过了国内外众多科技公司和高校院所,取得了五项第一、一项第二。

09

中国科研人员成果再登Science子刊磁驱动折叠机器人

4月28日,来自多伦多大学微型机器人实验室的徐天启、Jiachen Zhang等人近日在Science Robotics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磁驱动折叠机器人。为了打造一个灵活的磁控机器人,研究人员将磁性元素钕的粒子嵌入到更柔软的材料中,比如塑料,通过给机器人编程,使其能够通过控制不同部位的极性来进行3D运动,抓取、爬行、游动等。这些机器人可以被用于医疗、小型工厂生产等场景之中。

10

Gartner报告:阿里云亚太份额首次超越亚马逊和微软总和

4月25日,Gartner最新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2018年阿里云在亚太区域市场份额为19.6%,同比增长4.7个百分点,同期亚马逊为11%、微软为8%。2018年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213.6亿元,4年间增长了约20倍,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