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支撑它的理由,你了解吗
你有经历过孩子向你索取东西的时候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经过面包店的时候,会说:“爸爸妈妈,我想要这个,给我买可以吗?”又或者是孩子在下课之后,回到家告诉你:“我想要某样东西,能不能给我买?我们班其他人都有了我也想要。”
当你在接收到孩子这些请求的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买!”,还是“别吃太多,不能买”,或者是拖延战术“我们等等再买”?
当孩子在要的这样东西是你觉得很没有必要的一样东西,尤其是你不赞同的东西的时候,你拒绝了,但是孩子还想要,你会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吗?
我最近面对的一个问题是,Seven哥哥跟我说,“妈妈,你能给我买卡牌吗?”
当时我内心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卡牌,这个东西有什么用?而且我对霓虹国的文化输出一点都不感冒,相关的卡牌我也觉得很没意义。
当然这句话只是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我开始问孩子具体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想要?要来干什么用,怎么玩?'’
回想了一下我所知道的Seven哥哥接触卡牌的历史,以及他为什么这么做,印象深刻的共有三次:
1)最早的一次是去年的时候在培训班里,一位小朋友在课间休息时拿出了一整本的奥特曼卡牌,于是几个小朋友围过去讨论了起来,哥哥也过去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卡牌的片段。
然后这个第一次的接下来是什么样的呢?几位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讨论卡牌上是什么,牌都有几颗星,谁最厉害。哥哥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这个话题,只能在旁边听着,想加入话题却无法描述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也就是评论卡牌。
看起来有点惨,所以接下来的哥哥的一个动作看起来就有些理所应当了。
在一次培训课结束后,哥哥拿着他的小勋章本本打算兑换小礼品,忽然发现礼品堆里面竟然有卡牌,于是他毫不犹豫、开开心心的换了一小本我看起来毫无价值的卡牌。好吧,你开心就好。
这也是我第一次深刻感觉到对于孩子来说,社交话题的重要性。对于当前流行的东西,孩子可以不感兴趣,但是如果想参与话题,一定要知道。被无意识地孤立与无法融入的感觉会让人很难受,也无法建立集体荣誉感,所以,我默许了他可以换这些我看起来似乎没啥作用的卡牌了。
2)第二次是我主动给他购买了一批卡牌,购物网站上的卡牌多种多样,有十几二十来块钱一本的奥特曼,有强调国产IP的,还有一些我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数不胜数。最终,我看到了一个有点眼熟的东西,恐龙卡片,终于有一个让我看着稍微有点意义的了。
我储备了小二百张,打算分批次给哥哥发,在哥哥完成了一个小任务的情况下,我引导哥哥发现了预先藏好的20张恐龙卡牌。找到卡牌的瞬间,哥哥那瞪圆的眼睛、向上的嘴角、开心的语气,整个洋溢着兴奋的肢体语言忽然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抠门了,就给20张。嗯,忍住。
第二天,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把20张新卡牌带去学校了,回来之后兴奋的告诉我“妈妈妈妈,我现在有23张卡牌了”,“哦”我说,“你的卡牌难道生小卡牌啦”,小家伙噗嗤一笑,“不是妈妈,我跟同学换了” 我说,“那你怎么还多了呢”,他说“我有一个满星的跟其他人换了换了几张”,“哦原来是这样啊”
嚯,还学会了交换,知道什么什么是稀缺者价高。所以,你现在在校园里是不是更开心了?
3)第三次,还是在培训班的礼品兑换橱窗前,哥哥又用自己的积分兑换了一些卡牌,爸爸问他“你为什么不攒着换大件的礼物啊”,他答“我还有好多积分啊,我可以再换”,爸爸说“那你换这个女生玩的卡牌干什么?” “额,嗯……”
再进一步问,才问清楚,哦,原来班里有女生要跟他换,这小小男子汉还会为女生考虑了。好吧,你自己攒的积分你自己做主。
这一次,更让我觉得卡牌作为一种媒介,它不仅仅是社交的需求,对孩子来说,更是可以加深友谊的工具,或许还是创造美好回忆的一种方式。
现在了解了他做这个行为的原因和出发点,那么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呢?你这做法出于什么来考虑呢,那么这个做法是不是最合适的呢?能问出这些问题,或者说曾经想过这些问题的,都挺棒的。
上面这三件事,只是我的点点思考,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当然会有更巧妙的办法。
我也曾考虑,不给孩子买大家都玩的奥特曼卡牌,而是选择了恐龙卡牌,这样做算不算是把自己的观点强行加给孩子呢?虽然有瞬间犹豫,但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缺乏判断力,需要家长把关,这并不是强行扭转他们的想法,也不是粗暴地干扰他们的喜好,而是创造一个相对好的软环境。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里发表看法,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