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 169种 淡水鱼图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在水面总有机会打渔生活。今天小编介绍一下史上最全 169种 淡水鱼图集 相信大家对这些淡水鱼也不陌生,但是未必全部都认识,因为这些淡水鱼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没想到吧淡水鱼的品种那么多吧。

史上最全 169种 淡水鱼图集

1、中华鲟:鲟科

英文名:Acipenser sinensis Gray

俗称:鳇鱼、腊子

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

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2、长江鲟:鲟科

英文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

俗称:鲟鱼、沙腊子

各行骨板问的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极为粗糙,头背面在幼体具有明显的小刺。背鳍前有10~12块骨板。鳃耙33~54。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长江上游水流较急、石质河底的十流中。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达到性成熟的个体,雌鱼体重为20市斤左右,雄鱼体重10市斤上下。鱼卵可加上成鱼子酱,鳔和脊索能制作鱼胶。分布于长江上游。可在上游建立人工孵育场培养幼鱼放流,并可作为大型水库的放养对象。

3、白鲟:白鲟科

英文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

俗称:象鱼、鲟钻子

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1对。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鳃孔大。鳃膜后缘尖。体表光滑无鳞。栖息于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健游,性凶猛,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春季在长江上游产卵。是著名的珍稀鱼类,为我国所独有,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生长迅速,个体特大,“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象”即指白鲟。曾记录过体长达7米者。分布于长江、钱塘江。

4、鲥鱼:鲱科

英文名:Hilsa reevesii (richardson)

俗称:三黎鱼、三来鱼

体侧扁,腹缘有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口大,端位,上颌正中有一缺刻。鳞片大而薄,无侧线。洄游性鱼类,生长于海中,每年4~6月溯河行生殖徊游,6~7月产卵,卵浮性。产卵后亲鱼即降河归海,幼鱼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以浮游生物为食。9~10月人海。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久享盛名。产于长江以南各个河流。

5、短颌鲚:鳀科

英文名: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俗称:毛花鱼、刀鱼

体形长而侧扁、上颌骨后伸不超过鳃盖后缘、无侧线;纵列鳞68~77、胸腹部具棱鳞、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为纯淡水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食水生无脊椎动物。生殖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6、刀鲚:鳀科

英文名: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

俗称:刀鱼、毛花鱼

体极扁薄。上颌骨后伸至胸鳍基部。无侧线,纵列鳞74~83。胸腹部具棱鳞。胸鳍前6根鳍条游离呈丝状。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基相连。为洄游性鱼类,春、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卵粒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肥育至秋后或翌年人海。成鱼食小鱼虾。小型鱼类,但在同属中其个体最大,大者长达40厘米。重280克。为长江下游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

7、银鱼:银鱼科

英文名:Heemisalanx prognathus Regan

俗称:面条鱼、面鱼

体细长,为体高的11倍左右。下颌缝合处有肉质垂。舌上无齿。胸鳍条8~9。体透明。洄游性鱼类, 3~4月从海中洄游到江河口咸淡水中产卵。亲鱼产卵后死亡。生活在水体上层。个体虽小,但在生殖洄游期间数量较大,形成鱼汛。味颇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分布于东海、黄海及江河口咸淡水区域。

8、大银鱼:银鱼科

英文名: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

俗称:银鱼。泰州地区叫:大银鱼儿

体细长。头部上下扁平。吻尖,略呈三角形。具有舌齿。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大于至胸鳍基部的距离。体透明。在海水淡水中都有,一般活动于水体。上层,在江河、湖泊宽阔的水面中产卵,生殖季节为1~3月。个体小,常见个体体长为150毫米左右。主食小虾、小鱼。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江河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

9、太湖短吻银鱼:银鱼科

英文名:Neosalanx tangkehkeii taihuensis Chen

俗称:小银鱼。泰州地区叫:银鱼儿

体细长,头部扁平。吻钝,呈弧形。无舌齿。背鳍起点距尾鳍基部小于至胸鳍基部的距离。体透明。纯淡水种类,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繁殖期3~7月,在湖边水草丛生地区产卵。个体小,繁殖力强,数量较大。味鲜美,经加工鲜冻,或晒成鱼干畅销国内外。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

10、鳗鲡:鳗鲡科

英文名: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俗称:白鳝、鳗。泰州地区叫:毛鱼

体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上下颌具细齿。鳞甚小,隐埋于皮下。背、臀鳍低,基部长,后端均与尾鳍相连。胸鳍小,圆形。腹鳍缺失。体无斑点。降河性洄游鱼类。海中产卵。仔鱼为透明的叶鳗,春季,当仔鱼发育成幼鳗时,成群游人江河,在于支流或湖泊中肥育,成熟后降河泅游至海中繁殖,以食小负、蟹、虾和水生昆虫为主。一般夜间活动。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多脂、营养丰富。现已进行人工

养殖。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各河流。

11、胭脂鱼:胭脂鱼科

英文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俗称:黄排、火烧鳊

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唇厚,上下唇均具乳头状突起。下咽齿一行多,呈梳状。背鳍条多,延全臀鳍的后上方,成熟雄鱼的臀鳍及尾鳍具珠星。体色也随生长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于尾鳍基有1条猩色的宽条。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要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3~4月在江河上游急流石滩产卵。多栖息于上游,幼鱼和未成熟个体也见于江河中下游及湖泊中。个体大,生长较快,可长至60市斤以上,是大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胭脂鱼科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种,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应重视资源保护。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

12、中华沙鳅:鳅科

英文名: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

俗称:钢鳅

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腹鳍未端不达肛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小型鱼类。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13、花斑副沙鳅:鳅科

英文名: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较长。眼下刺分叉,未端达眼球中部。颊部被细鳞。腹鳍末端距肛门甚远。肛门位于腹鳍基至臀鳍起点之间的前3/5处。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个体小。广布于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的各江河。

14、武昌副沙鳅:鳅科

英文名: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短。眼下刺分叉。颊部被细鳞。腹鳍未端后伸到达或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前。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湖底层。分布于长江中游。

15、漓江副沙鳅:鳅科

英文名: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

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径等于或小于眼间距。眼下刺分叉,未端达到或稍超过眼中央。颐部无突起。须3对;口角须长度稍短于眼径。颊部具鳞。腹鳍未端达到肛门。尾柄较高。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底层。分布于漓江和湘江上游。

16、长薄鳅:鳅科

英文名: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

俗称:花鱼、花斑鳅

体长,侧扁。头长而尖。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5~8条垂直带纹或不规则斑纹。生活于江河底层,性凶猛,主食小鱼。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长至5~6市斤,具有捕捞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

17、紫薄鳅:鳅科

英文名:Leptobotia taeniaps (Sauvage)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间距与眼径之比大于2.5倍。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蠕虫形花纹。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18、红唇薄鳅:鳅科

英文名: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

颐下有1对钮状突起。须3对。眼下刺不分叉。腹鳍未端超过肛们,体色变化较大,全身具不规则的斑块,或仅背部具斑纹,或全身无斑纹而呈褐色。栖息在江河底层。个体不大。为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常见鱼类。

19、衡阳薄鳅:鳅科

英文名:Leptobotia hengyangensis Huang et Zhang

俗称:花泥鳅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背鳍起点约位于吻端至最后一个鳞片问的中点。背部自吻端至尾柄未端具7~8个大黑斑。肛门位于腹鳍至臀鳍问的中点,腹鳍未端超过肛门。底层小型鱼类,数量少。分布于湘江上游。

20、短体条鳅:鳅科

英文名:Nemachilus potaneni Gunther

体圆筒形,尾部侧扁。尾柄上皮褶棱发达。尾柄高稍大于或等于尾柄长。头宽远超过头高、上、下颌具角质。须3对,无眼下刺。背鳍起点位于体中部。尾鳍截形。肛门靠近臀鳍起点。生活于石底河溪浅水处。个体小,体长通常在100毫米以下。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

21、中华花鳅:鳅科

英文名: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fy

俗称:花泥鳅

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距离相等。尾柄较短,尾鳍稍圆或平截。体侧沿纵轴有10~15个斑块,尾鳍基上侧具一黑斑。小型底栖鱼类,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以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江河。

22、大斑花鳅:鳅科

英文名:Cobitis macrostigma Dabry

俗称:花泥鳅

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尾柄较长,尾鳍后缘平截或稍圆。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尾鳍基具一黑斑。底栖鱼类。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23、泥鳅:鳅科

英文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俗称:泥鳅

须5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圆形。肛门靠近臀鳍。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植物为食。分批产卵,繁殖期主要在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24、大鳞副泥鳅:鳅科

英文名: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俗称:泥鳅、肉鳅

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数量较少。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

25、马口鱼:鲤科

英文名: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bidens Gunther

俗称:桃花鱼、山鳡鱼

口大,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两侧各有一凹陷,与上颌的凹凸处相嵌合。雄鱼的头部,胸鳍及臀鳍上均具有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体色较为鲜艳。栖息于山涧溪流,尤以水流较急的浅滩和砂砾底的小溪为多见。生殖期在3~6月。是一种小型凶猛鱼类。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26、宽鳍鲲: 鲤科

英文名:Zacco platpus (Schlegel)

俗称:桃花鱼、七色鱼

口略大,上下颌两侧无缺刻。下咽齿3行或2行。侧线鳞41~49枚。生殖季节雄鱼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延长达尾鳍基部,头部和臀鳍上均出现珠星。体色鲜艳。与马口鱼生活习性相仿,杂食,但主食无脊椎动物和小鱼。生殖期在4~6月,急流中产卵。个体小。分布广,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水系都有。

27、中华鳑鮍:鲤科

英文名:Rhodeus sinensis Gunther

俗称:红眼鳑鮍

体侧扁,头小。口角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平滑。侧线不完全,仅前面的3~7片鳞:上具侧线孔。生殖季节雄鱼色彩异常鲜艳,吻部及眼眶周缘具珠星。雌鱼具长的产卵管。个体小,最大体长80毫米。繁殖期为5月。卵产于蚌的鳃瓣中。食藻类。分布于黄河、长江等水系。

28、高体鳑鮍:鲤科

英文名;Rhodeus ocellatus (Kner)

俗称:火片子

体扁薄,呈卵圆形。口角无须。下咽齿l行,齿面平滑。侧线不完全,仅在前面4~6片鳞上具有侧线孔。个体小,最大者体长90毫米。繁殖期在4月底5月初,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常见于湖泊、池塘以及河湾水流缓慢的浅水区。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29、彩石鲥:鲤科

英文名: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u

体高,扁薄,卵圆形。口角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具锯纹。侧线不完全,仅在前面3~6枚鳞片上具侧线孔。生殖期雄鱼的吻部具珠星,色泽鲜艳。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草丰盛的环境内。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为食。5月产卵。卵长圆形,产于蚌的鳃瓣中。个体小,最大不超过60毫米。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30、大鳍刺鳑鮍:鲤科

英文名:Acanthorhodeus macropterus Bleeker

俗称:猪耳鳑鮍鱼

体扁薄,卵圆形。具短须一对,下咽齿1行,齿面具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均具硬刺。小型鱼类,但在鳑鮍鱼类中属最大的一种,大者体长130毫米。在静水或缓流、水草丛生的环境栖息。杂食性。生殖期4~6月。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见右上图)。分布广泛,在浅水湖泊内数量较多。

31、寡鳞刺鳑鮍:鲤科

英文名:Acanthorhodeus hypsefonotus Bleeker

体扁薄,极高,几近圆形。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侧线鳞31~33。背、臀鳍具硬刺。生殖时期雄鱼吻部有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为生活于江湖中的一种小型鱼类,一般常见体长为50~7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

32、越南刺鳑鮍:鲤科

英文名: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Vaillant

体较高,扁薄,呈椭圆形。须1对,长度小于眼径。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具硬刺。生殖期间雄鱼吻部有珠星,雌鱼具产卵管。常栖息于湖泊及河流的浅水区。个体小,常见体长为60~100毫米。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体。

33、多鳞刺鳑鮍:鲤科

英文名:Acanthorhodeus polylepis Woo

体较长,扁薄。须1对,长度小于眼径之半。下咽齿(行,齿面具锯纹。侧线完全,侧线鳞38~39。背、臀鳍具硬刺。生殖季节雄鱼吻部有白色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栖息于溪流缓水区,以藻类为食。为小型鱼类。体长130毫米以下。分布于浙江、湖南等地。

34、峨嵋刺鳑鮍:鲤科

英文名:Acanthorhodeus omeiensis Shih et Tchang

体扁薄,呈椭圆形。口须1对,长度大于眼径。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鳍具硬刺。生殖期间雄鱼的吻部出现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常生活于山涧溪流的缓水区。个体小,体长不超过90毫米。分布于四川岷江水系。

35、兴凯刺鳑鮍:鲤科

英文名: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Dybowsky)

体扁薄,呈椭圆形。无须。下咽齿1行,齿面有锯纹。侧线完全。背、臀站有硬刺。生活于“江湖浅水区。主食藻类和植物碎屑。生殖期在4~5月,雄鱼吻部具珠星,雌鱼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卵粒大,椭圆形。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36、花鮕:鲤科

英文名: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

俗称:麻鲤、吉花鱼

头长小于体高。吻长小于活等于眼后头长。下唇两侧叶狭窄,颐部中央有一小三角形突起,须1对。体侧有7~11块大黑斑。为江湖中常见的中、下层鱼类。以水生昆虫的幼虫为主要食物,也食软体动物和小鱼。生殖季节在4~5月,分批产卵。卵粘性,附着于水草上发育。最大个体达4市斤左右。分布广,全国各个主要水系都有分布。

37、似刺鳊鮈:鲤科

英文名: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

俗称:金鳍鲤、罗红

头后背部明显隆起,背鳍位于体的前半部。头长小于体高。吻长小于眼后头长。须1对。背鳍具有粗壮而光滑的硬刺,长度大于头长。生活在江湖中、下层。主食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5~6月产卵。中型鱼类,个体不大,最大达1.5市斤。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38、似鮕:鲤科

英文名:Belligobio nummlfer (Boulenger)

外形和口的构造与长吻鳃极相似,主要区别点为背鳍无硬刺。雄鱼臀鳍延长。未端可达到或超过尾鳍基部。小型鱼类,常见个体体长约12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

39、麦穗鱼:鲤科

英文名;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

俗称:罗汉鱼、麻嫩子

头尖,略平扁。口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深黑,吻部、颊部出现珠星。为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常见的小型鱼类。生活在浅水区。杂食,主食浮游动物。产卵期4~6月。卵圆形,具粘叶。成串地粘附于石片、蚌壳等物体上,孵化期雄鱼有守扩的习性。

40、长麦穗鱼:鲤科

英文名:Pseudorasbora elongata Wu

头部细长,头高几与头宽相等。吻端尖细,平扁。口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体侧具有1条较宽的黑色纵纹。为一种种稀有的小型鱼类。分布于漓江、富春江等水系。

41、华鳈:鲤科

英文名: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sinensis Bleeker

俗称:花石鲫、山鲤子

体粗短,口小,呈马蹄形。下颌前缘具发达的角质。须l对,细小。侧线鳞40~41。体侧有4条垂直的宽黑斑。生殖季节雄鱼头部出现珠星,体色浓黑。雌鱼具短的产卵管。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最大体长不到200毫米。多栖息于水体中下层。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着生藻类及植物碎屑。4~5月间产卵。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42、小鰁:鲤科

英文名:Sarcocheilichys parvus Nichols

口小,下位,呈马蹄形。下颌有角质边缘。下唇限于口角。具短须。侧线鳞35~36。体侧有一黑色纵纹。生殖手节雄鱼吻部具珠星,雌色产卵管稍延长。中下层鱼类,喜生活在水质清澈的石底山溪和小河中。雌鱼体长50毫米达性成熟。繁殖季节约在4月。为鲸类中最小的一种。分布大长江以南各水系。

43、江西鰁:鲤科

英文名:Sarcocheilichthys kiangsiensis Nicho1s

俗称:五色鱼、火烧鱼

体较长,口下位,呈马蹄形。下颌角质较发达。具短须1对。胸、腹部鳞片显著变小或隐埋皮下。侧线鳞42~44。体侧具不规则黑斑。生殖季节雄鱼体色鲜艳,头部出现珠星,雌鱼延伸出产卵管。个体不大,一般常见体长为80~150毫米。分布于长江以内各水系。

44、川西黑鳍鰁:鲤科

英文名;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davidi (Sauvage)

头长小于体高。口小,弧形,亚下位。下唇侧叶前伸不达下颌前缘。下颌具角质边缘。无须。侧线鳞38~39。背鳍起点至吻端与个尾蛤基的距离相等。肛门位置近臀鳍。在生殖期间雄鱼吻部出现珠星,体色鲜艳。小型鱼类,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下游。

45、黑鳍鰁:鲤科

英文名: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nigripinnis(Gunther)

俗称:花腰、花玉穗

口小,弧形。下颌角质层薄。下唇侧叶前伸几达下颌前缘,无须。侧线鳞38~40。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肛门位于腹鳍与臀鳍之间。生殖期间雄鱼体色鲜艳,雌色产卵管延长。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46、短须颌须鮈:鲤科

英文名:Gnathopogon imberbis(Sauvage et Dabry)

吻钝圆。口端位。唇细狭。眼径小于吻长。须一对,极短。侧线鳞39~40。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相等。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尾柄粗短。小型鱼类,多生活于山涧溪流。分布于长江水系。

47、银色颌须鮈:鲤科

英文名:Gnathopogon argentatus (Sauvage et Dabry)

俗称:亮壳、亮幌子

口亚下位。唇简单。须1对,其长度与眼径相等。眼径等于吻长。侧线鳞38~42。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肛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之间的后1/3处。为常见小型鱼类,栖息于水体中、下层生殖季节在5月。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藻类和水生植物。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48、西湖颌须鮈:鲤科

英文名:Gnathopogon sihuensis (Chu)

口近端位,上颌稍长。唇简单。须1对,极微小。吻长稍大于眼径。侧线鳞35~36。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肛门位于腹鳍与臀鳍起点之间的后1/3处。尾柄较细长。小型鱼类,通常体长不及10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

49、铜鱼:鲤科

英文名: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俗称:金鳅、水密子

体前段圆筒状,后段侧扁。头锥形,吻尖,口狭小,下位,呈马蹄形。眼小于鼻孔。须1对,较长。胸鳍短,未端下达腹鳍。栖息于江河流水环境,为下层鱼类。喜集群,在深潭或深水河槽越冬。4~5月间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漂流性卵。杂食,主食淡水壳菜等软体动物。肉鲜嫩,富含脂肪,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的于支流和通江湖泊,黄河水系也有分布。

50、圆口铜鱼:鲤科

英文名:Coreius guichenoti (Sauyage et Dabry)

俗称:方头水密子 肥沱

体形似铜鱼,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吻较宽圆。口宽,呈弧形。眼径小于鼻孔。须1对,粗长,向后伸至胸鳍基部。胸鳍长,后伸远超过腹鳍起点。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产卵期从4月下旬到7月上旬。产漂流性卵。杂食,食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植物碎片等。富含脂肪,肉质鲜美。最大个体可达7~8市斤,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

51、吻鮈:鲤科

英文名:Rhinogobio typus Bleeker

俗称:秋子、长鼻白杨鱼

体细长。头大,吻肉质,很突出。口呈深弧形。须1对,眼大。鳃耙10~14。栖息于泥沙底的江河下层。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最大个体可长达440毫米。分布于长江和闽江水系。

52、四同吻鮈:鲤科

英文名:Rhinogobio cylindricus Gunther

俗称:尖脑壳

体长。头长于体高。吻突出。口呈深弧形。眼稍小,须1对。鳃耙8~9。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个体不大,一般在半斤以下。分布于长江水系。

53、长鳍吻鮈:鲤科

英文名:Rhinogobio ventralis Sauvage et Dabry

俗称:土耗儿、洋鱼

头长小于体高。口呈深弧形。须1对。鳃耙17~21。背鳍最长鳍条显著大于头长。胸鳍未端到达或超过腹鳍起点。在江河的底层生活,主食水生昆虫。个体不大,数量较少。分布于长江下游。

54、拟鮈:鲤科

英文名:Pseudogobio vaillanti vaillanti (sauvage)

俗称:马头鱼

头大,吻扁,唇厚。下唇为3叶,中叶椭圆形,具发达的乳突;后缘游离。须1对,约等于眼径。腹部在胸鳍基之前裸露。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下层。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55、棒花鱼:鲤科

英文名:Abbottina rivularis (Basi1ewsky)

俗称:爬虎鱼、沙锤

体粗壮。鼻孔前方下陷。唇厚,上唇的褶皱不显著;下唇侧叶光滑。侧线鳞35~39。生殖时期雄鱼胸鳍及头部均有珠星;各鳍延长。小型鱼类,生活在静水或流水的底层,主食无脊椎动物。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为巢,产卵其中,雄鱼有筑巢和护巢的习性。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56、钝吻棒花鱼:鲤科

英文名:Abbottina obtusirostris (Wu et Wang)

俗称:棒花鱼

体粗短。吻短钝,鼻孔前方凹陷。上唇具乳突,下唇两侧叶有小乳突。上下颁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5~36。在生殖期间雄鱼体色浓黑,胸鳍不分枝鳍条变川,并具珠星。为小型底层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

57、小口棒花鱼:鲤科

英文名:Abbottina guentheri Banarescu

体纤小,尾柄细长。头切、吻略尖,口小,上唇无褶皱,下唇不发达,中央具一对圆形肉突,上布细小颗粒突起。须一对,粗短。侧线鳞36~38。为小型底层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

58、洞庭棒花鱼:鲤科

英文名:Abbottina tungtingensis (Nichols)

体较细,吻背面无明显凹陷。唇发达,密布小乳突,下唇两侧叶发盲。上下颌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8~39。底层小型鱼类,数量较少。分布于洞庭湖和沅水系。

59、建德棒花鱼:鲤科

英文名:Abbottina tafangensis (Wang)

体较粗壮,尾柄较高。唇发达,具乳突,上唇乳突尖形;上、下颌均具角质边缘。须1对。侧线鳞33~34。背鳍条特别延长。胸鳍未端几达腹鳍起点。为底层小型鱼类,数量不多。分布于富春江水系。

60、长须片唇鮈:鲤科

英文名:Platysmacheilus longibarbatus Lo,Yao et Chen

体前部浑圆,后邻稍侧扁。口下位。上下颌均具角质边缘。上唇具褶皱,边缘有细缺刻;下唇连成一片,具乳突,后缘游离,分裂成流苏状,中央有深缺刻。须1对,较长。胸腹部裸露。生活在流水中的小型鱼类,底栖;数量甚少。分布于长江水系。

61、长蛇鮈:鲤科

英文名:Saurogobio dumerili Bleeker

俗称:猪尾巴、麻条鱼

体较长,头小,腹面平坦,尾柄细长。唇厚,具小乳突。须1对。侧线鳞57~61.胸部具鳞。背鳍位于体的前半部。底层鱼类。生活于江河及大湖泊中。主食底栖动物。为同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体·长约250毫米。肉厚,含脂量高。分布广,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水系均产。

62、蛇鮈:鲤科

英文名: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

俗称:船钉子、白杨鱼

头较长,吻部在鼻孔前下凹。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唇发达,具显著小乳突,下唇后缘游离。须1对。侧线鳞47~49。胸部裸露。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湖泊的底层、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繁殖期4~6月,漂流性卵。体较肥壮,数量较多。分布广,全国主要水系均产。

63、光唇鮈:鲤科

英文名:Jaurogobio gymnocheilus Lo,Yao et Chen

俗称:钉公子

体较短小,吻长小于眼后头长,眼径与眼间距相等。唇简单,无乳突,须1对。侧线鳞40~44。胸部裸露。小型鱼类,栖息于河流下层,数量少。分布于长江水系。

64、湘江鳅鮈:鲤科

英文名:Saurogobio xiangjiangensis Tang

头较大,体细长。体长为尾柄高的22倍以上。唇厚,具乳突;下唇中部有一大的肉质突。侧线鳞52~53。胸部裸露。生活在江河底层的小型鱼类。产于湘江上游。

65、短身鳅鮀:鲤科

英文名:Gobiobotia (Progobiobotia) abbreviata Fang et Wang

体较短,尾柄细。须4对,第1对颐须起点同口角须起点相平列。侧线鳞38~40;侧线上鳞6片。腹鳍之前的胸腹部裸露。营底栖中活,硒息于底质为沙合的江河流水环境,食无脊椎动物。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上游。

66、宜昌鳅鮀:鲤科

英文名:Gobiobotia (Gobiobotia) ichangensis Fang

俗称:叉婆子、沙胡子、石虎鱼

体稍长。须4对,第1对颐须起点位于口角须起点之前(见左上图)。侧线上鳞5~6片,体侧6半部的鳞片皆具棱脊。腹鳍基部之前的胸腹邻裸露。胸鳍第2根鳍条呈丝状延长,到达或超过腹鳍起点。小型鱼类,栖息于江河的沙石底上,食无脊动物。分布于长江水系。

67、异螺鳅鮀:鲤科

英文名:Gobiobotia (Xenophysogobio) Tchang

俗称:燕尾条、叉婆子

体前部圆筒形,尾部侧扁。头宽大,眼极小,眼径小于鼻孔径。须4对,第1对颐须起点同口角须起点相平列。鳞片细小,侧线上鳞9~11片。腹面自颊部至臀鳍裸露。尾鳍深分叉。小型底层鱼类。生活于江河的流水环境中,上食无脊椎动物。分布于长江上游。

68、裸体鳅鮀:鲤科

英文名:Gobiobotia (Xenophysogobio) nudicorpa Huang et Zhang

体完全裸露。侧线完全。须仅3对,细小,口角须未端达眼前缘下方;颐须2对。尾鳍深叉。生活于山溪小河底层的小型鱼类,常见体长为60~100毫米。数最极少。产于岷江水系。

69、青鱼:鲤科

英文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

俗称:青鲩、螺蛳青、青鲲

体长筒形,吻较尖。下咽齿1行,4枚,臼齿状。栖息于大江河和湖泊的下层。主食软体动物。为人型经济鱼类,生长迅速,3年鱼可长至7~8市斤。最大可达140市斤。4~5龄成熟,繁殖期5~7月,在江河中产漂浮性卵,膜径5~6毫米。生殖季节雄鱼头部具白色颗粒状珠星,胸鳍上有呈带状的密集珠星。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并且是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以江、浙两省养殖青鱼最为有名。肉质优良,胆可人药。分布广泛,以长江中下游出产较冬。

70、草鱼:鲤科

英文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俗称:草鲩、白鲩、草鲲

体形与青鱼相仿,吻略钝,下咽齿2行,呈梳形。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为草食性鱼夹。3~4龄成熟,4~7月繁殖,产漂流性卵.膜径5毫米左右。生殖季节成熟亲鱼胸鳍条上出现珠星。大型经济鱼类,最重达70市斤,生长迅速,3年鱼可达近10市斤。肉质佳,产量高,为我国优良的饲养鱼类。分布广,自华南至东北部产此鱼。

71、鯮:鲤科

英文名:Luciobrama macrocephalalus(Lacepede)

俗称:尖头鳡、马头鯮、鸭嘴鯮

体长、头下,吻长平扁,口上位,鳞片细小.背鳍位于体的后半部。大型凶猛性鱼类,生活在水的中、下层,以鱼为食。在鱼苗阶段即吞食其他种的鱼苗。产卵期4~7月,在江河急流处产漂流性卵。生长快,1龄鱼可长至2市斤,最大重达100市斤以上。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72、鳡鱼:鲤科

英文名: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

俗称:竿鱼、大口鳡、铜头鱼、黄剑

体修长,头锥形,吻部尖。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骨质凸起,与上颌的凹陷相嵌合。鳞细小。背鳍起点位于腹鳍之后上方。大型凶猛性鱼类,游动迅速,常在敞水区域追捕鲢、鳙、[鱼白]类等鱼为食。体重30斤的[鱼感]鱼,能吞食8~9市斤重的鲤鱼。从鱼苗开始就吞食其他鱼苗,在长江生殖季节为4~6月,产漂流性卵。个体大,最大重达100余市斤。生长迅速;2龄鱼体重约7市斤。天然产量高,本身具有经济价值,但因大量吞食其他经济鱼类,被视为害鱼,在放养水面内须注意清除。分布很广,全面各主要水系均产。

73、鳤鱼:鲤科

英文名:Ochetobius elongatus (Kner)

俗称:刁子、刁杆、麦杆刁

体呈长圆筒形,头小而尖,口小。鳞片中等大小,尾鳍未端尖,分叉深。有江湖洄游习性,4~6月在江河流水中产漂流性卵,7~9月进入湖泊肥育。食物以水生昆虫、枝角类为主,也食小虾。为中型经济鱼类,最大可长至20余市斤,肉质优良。分布了长江以南各水体。

74、赤眼鳟:鲤科

英文名:SquafIObarb us curriCulus (Richardson)

俗称:红眼鱼、红眼棒、野草鱼

外形似草鱼。具2对汲短小的须。眼上个部为红色,体侧及背部鳞片的基部具黑斑。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中下层,繁殖期在长江水系为6~7月,在江河中产漂流性卵。主食水草。生长较慢,3龄鱼体重还不到1市斤。体中等大,最大可长到4~5市斤。分布较广,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主要水系均产。

75、拟鲛:鲤科

英文名:Toxabramis wwinhonis Gunther

俗称:薄餐鱼

体极扁薄。腹棱明显,自颊部直到肛门。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折。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小型鱼型,中、上层生活,食浮游生物。6~7月产卵,卵漂流性。分布于长江,黄河等水系。

76、餐鱼:鲤科

英文名:Hemicculter Leuciclus (Basilewaky)

俗称:白条、餐鱼

体长,扁薄,腹棱自胸鳍基部至肛门鳃耙15~18。侧线在胸鳍上方向下急剧弯折,侧线鳞48~57。背鳍具有光滑的硬刺。行动迅速,常成群游大于浅水区上层。杂食,主食无脊椎动物。在长江,5~6月产卵,产卵时有逆水跳滩习性。分批产卵。粘附于水草或砾石上。小型鱼类,一般体·长l00至140毫米。最长达240毫米。数量较多,具一定的经济价值。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77、油餐:鲤科

英文名:Hemiculter bleekeri bleekeri warpachowsky

俗称:油鲹、白条、鳝子、圆头餐

体长,扁薄。腹棱自胸鳍基部直至肛门。鳃耙18~24。侧线在胸鳍基部上徐缓向下弯折,侧线鳞40~48。背鳍具光滑硬刺。小型鱼类,喜集群,行动迅速,常在浅水区觅食。杂食,主食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雌鱼体长80毫米左右性成熟。5~6月产卵,产卵时亲鱼集群于流水表面溯游,并有跳跃现象,卵为漂流性。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78、长春鳊:鲤科

英文名: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俗称:鳊鱼、长身鳊、草鳊、油鳊、雀鳊

体侧扁,呈菱形。腹棱明显,自胸鳍直至肛门背鳍刺粗壮而光滑。臀鳍条3,28~34。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草食性。生殖季节4~8月,以6~7月最盛。在流水中产漂流性卵。生长较慢,常见体重为1市斤左右,最重可达4市斤。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可作为饲养对象。分布鱼全国各主要水系。

(0)

相关推荐

  • 鲳鱼的十大种类, 你认识哪一种呢?

    鲳鱼,除了我们常见的银鲳,还有许多的品种.但是我们却总是以鲳鱼来统称这类鱼,但是鲳鱼不同的品种,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1.银鲳亦称镜鱼.平鱼,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 ...

  • 科普淡水小杂鱼,你认识几种?

    随着环境的改变,以前常见的淡水小杂鱼渐渐的淡出了人们视野,现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淡水小杂鱼. 鳑鲏鱼(土名:苦屎片.狗屎片) 鲤形目鲤科鳑鲏亚科的通称.为小型淡水鱼类,最大不过180毫米:体呈卵圆形或菱 ...

  • 史上最全38种金融犯罪立案及量刑标准汇总!

    导读:金融犯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破坏金融秩序,侵犯金融财产利益,依照刑法的规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是公司.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规避的! 01 伪造货币罪 立案标准: 1.伪造货币,总面额在200 ...

  • 史上最全最美”如意”图集

    说起"痒痒挠",想必各位都再熟悉不过了,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痒痒挠"不仅解决了困扰了古人背痒痒但手短挠不到的大问题,也体现了古人再"痒" ...

  • 史上最全20种疾病常用药物大盘点!药物用好,百病赶跑,快收藏!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因为一些身体原因而吃药,那么你真的清楚药品的基本知识吗? 为大家介绍20种常见疾病的一般用药及联合用药知识,药箱必备,值得收藏! 药品 健康 医生 养生 高血压 胃溃疡 癌 ...

  • 收藏全了:史上最全60种玉器介绍,你都知道吗?

    玉玺,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 玉印 玉印,玉制的印章. 玉斗 玉斗,斗形酒器. 玉船 玉船,装饰品. 玉插牌 玉插牌:装饰品! 玉卮 玉卮( zhī):常用来盛酒. 白玉鼻烟壶 白玉鼻烟壶 玉勒 玉勒, ...

  • 科普|史上最全 29 种糖大盘点,一眼看清糖的真面目!

    撰文 - kk 糖 会危害健康,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了健康,越来越多人开始少吃糖. 就连国家都看不下去! 卫健委 最近发布了 2019-2025 <健康口腔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在 ...

  • 干货来袭,史上最全200种苗木知识汇总,值得收藏

    来源:芦苇景观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自然界的植物数不胜数,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特性,弄懂每一种植物的特性对苗木人来说至关重要,今天给大家分享最常见的200种植物特性,建议大家分享收藏! 序号 名称 ...

  •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

    小桔整理了地质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世界地质图.亚洲地质图.中国地质图.区域地质图.各省份地质图以及其他相关地质图件,供大家参阅! 整合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公开成果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 ...

  • 史上最全148种家庭必备中成药!15类常见病,对症用药,准没错!

    中成药,它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 家中常备中成药,今天医生为您总结了一份最全中 ...

  • 史上最全20种疾病常用药物大盘点

    史上最全20种疾病常用药物大盘点!提前收藏好,关键时刻能救命 接上篇内容,共分享20种常见疾病的联合用药知识,建议大家收藏备用. 内容转自网络 ,仅作科普用途,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谣零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