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言行触犯了高宗的忌讳,哪一条真正让赵构动了杀他的心思?
岳飞之死属于千古奇冤,对于宋高宗赵构为何要除掉岳飞这样可以依靠的军事将领,历史上就存在几种猜测,基本上围绕迎“二圣”说,立储说、拥兵自重说和主战说,那么岳飞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
首先,来分析一下迎二圣对赵构的危害。南宋是历史上所有后续建立政权和原政权关系最紧密的。东汉和西汉的联系要到汉景帝那,东晋和西晋的联系要追到司马懿那,后面的南明小朝廷和明朝的崇祯皇帝血缘也比较远,只有南宋和宋朝皇帝亲缘最近,高宗赵构是徽宗赵佶的儿子,钦宗赵桓的同父异母弟弟,可以说在宋朝皇室几乎灭绝的情况下,只要徽钦二帝或其子嗣不返回南宋,赵构皇位的法理就没有问题。赵构是很不希望徽钦二帝回来的,为此不得不接受金朝的要挟。
岳飞的迎二圣想法很明显是让赵构不舒服的,甚至有挑战赵构皇权合理性的嫌疑。但这并不是致命的,作为儿子和弟弟的赵构,即使不希望父兄回来,在道义上也会喊出把父兄和家族成员营救回来的想法。而且古代人深受封建礼教影响,忠君思想特别强烈,一个臣子想一雪前耻,救自己的君王是可以理解。最主要的是在临安稳定下来,已经建立一套自己班子的赵构,对于父兄可能的回来是有一定的应对的。虽然父兄回来是威胁,但就当时的形势看,不过分激怒金朝,金朝就不会放两人回来,即使两个人回来,靖康之耻也让其威信一落千丈,不会对赵构有大的影响。因此,迎“二圣”还朝的口号,赵构肯定不舒服,但是绝对不是致命的。
其次,岳飞参与立储之事,也很难讲是致命的。赵构在南逃的过程中,因为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在苗刘兵变中不幸早夭,在这种情况,赵构的继承人问题就成为一件大事,因事关皇帝隐私,也是一般大臣不愿意提及的。岳飞掺和立储之事,无疑是在揭赵构在伤疤,完全没有顾忌皇帝不能生育的实际情况。而且立储完全是皇帝的家务事,大臣不应该参与,武将参与有谋反嫌疑。
然而,在立储这件事上,赵构并没有过分的迁怒于岳飞,原因还是金朝那,金朝试图放回钦宗之子回南宋,继承皇太子之位,引起了赵构君臣的警觉。岳飞是处于好心,来考虑立储之事,避免被金人的计谋影响赵构权力的安全。在了解实情后,宋高宗赵构也选择了理解,还让岳飞和自己确立的皇储相见,这说明,在立储问题上,赵构还是没有和岳飞计较。
第三,在主战主和问题上,本质上南宋两种不同对金路线。对于靖康之后,宋与金是战是和,始终围绕宋朝有这两种声音。就当时的历史情况看,很难说,是谁对谁错。金强宋弱是事实,否则开封也不会沦陷,而且在广大的南方地区,赵构还需要一定的根基才能站稳脚跟,过分的对金朝作战并不划算。暂时的求和,并不一定是错误。
当然,主战一方也是理由很充分的,毕竟皇帝被俘,国都沦陷,都有报仇雪恨想法。还有岳飞等人确实对金取得了一定范围的胜利,对金作战的想法也并没有错。赵构作为帝王,他也一定有收复失地的想法,这是符合一个正常帝王的想法,之所以倾向于主和,是有他的考虑,个人觉得,他早期逃亡的经历加上自身实力的不足,让他对金作战信心不足。还有金人手握“二圣”这样的杀手锏,赵构不得不顾及。对于对金立场的战还是和,皇帝不太可能选择除掉重要的武将。
最后,拥兵自重之嫌,让赵构选择杀害岳飞。实际上岳飞的所谓拥兵自重就是因为岳飞在几次军事行动中没有听从赵构的统一调配,对于战事造成了影响。这个问题是皇帝最大的忌讳,武将掌握兵权,不服从皇帝,对于皇权来讲很危险。对于岳飞,赵构应该是喜欢的,但是不会太重用。喜欢来自于岳飞可以保护自身安全,维护统治。但宋朝自太祖以来,对军人的不信任还有军人地位的低下,让赵构对岳飞并没有特别重视,甚至是提防。
还有一点,就是两宋之交,出现了多次的兵变,还有刘豫这样的建立伪政权,让赵构很难相信掌握有兵权的将领。还有一些人对岳飞的诋毁,加剧了赵构对岳飞的忌惮,对岳飞的杀心的想法已经酝酿。而岳飞相对孤傲的性格,让他在文武百官中树敌太多,政敌对岳飞的落井下石,使得赵构想对这个桀骜不驯武将痛下杀手。
岳飞之死折射出南宋前期复杂的内部斗争,作为一心救国的将领,不幸卷入漩涡,并最终被冤杀。岳飞的不幸,也是南宋的不幸,南宋自毁长城,南宋再没有机会收复祖业,临安变成了偏安,并最终被来自草原的元朝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