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植保无人机发转趋势解读

国内植保无人飞机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10年国内出现了首款商业化的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航空建设”,国内植保无人飞机产业发展出现了转折,催生了一大批植保无人飞机企业。

植保无人机的作业面积每年保持着30-50%的增长率,2019年,行业销售植保无人机3万台,2020年已达到6万台。与此同时,保有量预计已达11万台,全年作业面积突破10亿亩次。随着作业面积突破10亿亩次,植保无人机也已从早期的实验性产品发展成为一种常见农业生产机械。

植保无人机与飞防员、农药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农业飞防体系。目前我国农林植保无人机主要防治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总体可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节省用水90%以上,提高农药利用率30%以上。

植保机的渗透率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人均面积、作物、耕作制度差异极大,植保无人机是一种高效的植保设备,更平整、更有规模的耕地有利于飞防的开展。全国以黑龙江建三江地区、地区、江苏农垦地区飞防应用比例最高,处于中等水平是山东、河南、安徽这种人均面积较少,但具有良好地形的区域,云南、贵州、广西因为地形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原因,飞防应用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全国植保服务价格呈现几个趋势,自北向南,逐步增加。例如黑龙江存在4元左右的服务价格,黄淮海小麦区主要集中在7元左右,而在广西的果树作业,一般在25-40元/亩。农场、农垦系统作业效率高、单价低,散户作业效率低报价一般会远高于农场报价。价格在近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预计将逐步稳定,因为作业价格的恶性竞争已经使得飞防盈利水平大为下降,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预计2-3年内,市场整体规模依然将保持50-60%以上增速,保有量将达到20万台,地块平整的区域,市场规模将首先达到最大,然后进入缓慢增长期,如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中东部省份,因为土地集中度低、单位地块规模小、土地流转等原因,飞防作业整体比例还在相对低位,依然还存在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云贵川渝广西等省份受限于地形、单块耕地面积等原因,飞防作业基数较低,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农业格局正在改变

我国农业生产总体存在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人员成本一直是农业生产的大头,植保无人机的出现,是“管理”薄弱环节的突破,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一步。另外一个方面,飞防植保作业比例的增加,对于农药水基化剂型的需求增加,也促进了农药生产企业对于剂型的适应与调整。

植保无人机对于种子播撒、肥料播撒、农药与叶面肥的喷洒、棉花脱叶剂的喷洒,真正全面参与了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的所有阶段,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潜移默化。预计2021年,播撒作业将会保持200%的增长速度,在应用作物上,水稻将成为播撒作业主要的作业对象。

形态趋于稳定

放眼植保无人机在全球发展的30年,过去5年不过是其中一站路,2015年推出的产品与目前市场上最新的产品已经产生了几代代差。中国在短短5年时间完成其他国家几十年才能走过的路,实现产品和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市场规模达到10万台量级,整体市场形态(从业人员、价格、产品形态)将趋于稳定。小机型主要面向零散地块及自用,中型机适应性比较强属于多面手,而大型机则将主要面向播撒和果树喷洒。各地的用户购机将趋于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而不是一味求大,且从业人员具备农业背景的比例增加。服务价格也将趋于稳定。本地化作业成为大势所趋。

得益于政府扶持、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因素,我国农业无人机未来的需求量必将迎来巨大发展!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