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郎世宁字画市场价值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 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
郎世宁来到中国后,面对中西两种截然不同不同的绘画,为将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融合在一起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创造出了一种融合中西的“郎世宁海西新体”绘画。
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开始,郎世宁和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一起为铜版组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册(又称《乾隆平定西域战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很多博物馆中均有收藏)绘制图稿。这套十六幅的图稿后来通过广州粤海关将其送往法国巴黎镌刻成铜版刷印,成为宫廷艺术的珍品之一。铜版画草稿主要是由郎世宁负责,他画了其中的若干幅,还用拉丁文和法文写了具体说明。遗憾的是当这套铜版组画竣工从法国运回中国时,郎世宁已经因病去世了。后来清朝宫廷仿照《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绘刻了一系列表现征战场面的铜版组画,这些画幅是由清宫内供职的中国画家制作的,它们成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其中郎世宁的开创之功不可没。
1766年,郎世宁在北京去世,乾隆帝下旨将他厚葬在北京城外传教士的墓地中。郎世宁将西方画风与中国景物、人物相融合,他的画技十分高超。
乾隆皇帝博才通学,文辞风雅,他一生酷爱美术,他不仅藏画、题画,而且亲自挥毫作画。乾隆即位以后,广召人材,聚集中外画家,供养宫中,乾隆给予画家们优厚的待遇,在乾隆皇帝的策划和指导下,中西画家合作绘画,从事双向交流的创作活动,对于中西合璧的“郎世宁画派”的形成,乾隆皇帝功不可没。
在清代西画不发达的社会更是这样,但恽格是典型的中国士人,他的鱼藻图充满庄子的自 由精神,而郎世宁更象皇帝宠养的画师,难以体会这种精神,或者说难以深入东方的心灵,难以有更深入的意境与韵味,也不会有书法的笔墨深度。
从郎世宁一生的业绩来看,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 所 未 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郎世宁来到中国后仔细研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以其独 创的新画体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