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学派再探四逆汤
李新 ,刘景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摘 要 :
四逆汤为少阴之主方。按少阴乃水火交会之地,元气之根,人身立命之主也。病至此际,是元气衰极,剥至于根。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实则郑钦安认为仲景四逆不专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具备 ,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心、肝、脾、肺、肾,各科疾病,知得此理,便知得姜附之功用
四逆汤是医圣张仲景的千古名方。四逆汤主治少阴阳虚寒化证,乃回阳之主 方。医圣张仲景列四逆汤之条文,给后世以用方之指证。扶阳学派参其条文深究 临床,认识到四逆汤,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不专为少阴立法之理论特色。郑钦安更 是在《医法圆通》中列举23种病证之治疗。并且对四逆汤之加减应用更是得心应手。包括四逆汤加茯苓、人参、肉桂、砂仁、葱白等。四逆汤为扶阳学派应用于 临床的代表方,也是郑钦安最为推重之方。
1 四逆汤解
《伤寒论》:“甘草二两 (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生用,去皮,破八 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郑钦安在《伤寒恒论》中有关于四逆汤条文的论述,并提出异议,开 明新意,发前人所未论。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钦安解:“按少阴而见脉沉,里寒甚,脉伏匿而至于沉,此寒邪深中于里,殆将入脏。实则危亡之候,法宜急温以扶阳,可免危亡之祸。”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钦安解:“本条是真寒假热之证。按汗出热不去,非外感之热,乃元 阳外出之热,汗出过多,津液大亏,不能濡养筋脉,故内拘急,又有下利、厥逆 之候。都是阴盛阳亡之证,非重剂四逆,何能挽回? ”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钦安解:“大汗、大下利而厥冷,皆阴阳两脱之候,理应大剂四逆汤回阳。”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 疼 痛 者,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 ,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钦安解“救表救里两法,颇与病符,表症误下,里 气虚,此指肠胃虚寒,已严重到清谷不止,不可再行解表,故当急用大剂量四逆 汤救其里虚。待正气恢复,如有表症
再行解表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 ,先 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钦安解:
“按下利,腹胀满,纯 是阳衰,而阴气上逆聚于中。
身体疼痛乃阴邪阻滞筋脉所致,并非外感身疼。
外感 者,必有风寒病形,此乃阴寒阻滞无疑,里寒得温,胀满与身疼,亦愈。
原文攻 表以桂枝汤非正论。
”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钦安解:“按外热内寒不 利,法主四逆,颇为合宜。脉浮为表 热,迟为里寒。胃中虚寒,下利清谷,此 时手足厥逆,冷汗出,胃中阳气垂绝,必用大剂四逆汤回阳。若胃中虚冷,不能食 者,则中阳自败,较前证更重,饮水则呃逆,非重剂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救之不 可”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汤。钦安解:“按 自利之人,每多口渴,以其气机下降,津液不得上潮。此则不渴,以太阴主湿,湿 甚故自利,故不渴,称为脏寒,法当温里。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自利不渴者属太 阴。然太阴之里寒,日自利者,非误治后之下利,日属太阴,又日以其脏有寒,盖 恐人但知太阴之湿,而不知自利不渴者,必有
寒在脏,宜服四逆辈
”
少阴病,饮食人口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当吐之。若隔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 四逆汤。钦安解:“按饮食入口即吐,有寒逆热逆之别,此则足寒,而脉见弦迟,是寒饮上逆之候。而非热逆。既属寒逆,法当温中降逆,主以四逆辈,实千古不易 之确论。唐步祺评钦安所论不全,因胸中有痰涎等实邪阻滞,手足寒是胸阳为痰 浊所阻,不能通于四肢,乃阳气不布之象。若隔上有寒饮,此乃阳气不化之寒饮,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宜四逆。”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钦安解 :“按呕而脉弱,胃中虚寒,呕而上逆;下焦虚寒故小便不利,阳气浮于外,身 有微热,真阳有外亡之机;更加厥逆,阴盛格阳,阳气将,此际非大剂四逆汤不 可。”
四逆汤一方乃回阳之主方。病见爪甲青黑,腹痛下利,大汗淋漓,身重畏寒,脉微欲绝,四肢逆冷之候,全是一 团阴气为病。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 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于此专主回阳祛阴。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谈到附子 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乳根蒂,故佐以干姜 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即回,若无 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又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同,又得重生。郑钦安亦认为四逆汤不 专为少阴立法,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皆可服之。何必定要见以上病情。世人不知立极之要,不知姜附之功,故不敢用也。非不敢用也,不明也。
2 四逆汤应用特色
2.1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说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我们想到的方剂当属 金匮肾气丸。但郑钦安认 为 此方不足以益火源消阴翳。他认为四逆汤才是正解。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者,扶 助坎阳,以消弥漫之群阴,真气旺,阴霾灭。而金匮肾气丸中熟地为阴药、丹皮 为苦寒泻火,而扶阳学派认为方中有滋阴药 则滋腻阻碍 阳药运行,寒凉药则会 闭门留寇。所以郑钦安谈到此处说,方剂解金匮肾气丸,药物配伍似乎有理,实 不思仲景治少阴病,四肢厥逆,腹痛囊缩,爪黑唇青,大汗淋漓,满身全是阴翳,何不重用此熟地、丹皮、茯苓、泽泻之品,而独重用姜、附、草三 味起死回生,其功速效。仲景四汤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不二之方。
2.2 不专为少阴立法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论四逆汤云:此方,不专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具备,知得此理,便知姜附贵之功用。郑钦安在阳虚问答中,第六问解四逆 汤云:“按四逆汤一方,乃回阳之主方也。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之病者,皆可服也。”又解曰:“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 绝,故病见群阴。”扶
阳学 派应用四逆汤法,其理,皆在固阳固根蒂,并活泛圆通,应用一切阳虚阴盛之病 『4】。郑钦安对四逆汤的圆通可治疗数余种病:头脑冷、气喘痰鸣、耳肿皮色如 常、舌黑唇焦,不渴,少神、喉痛,畏寒脚冷、喉痛,身大热,面赤,目暝,舌 冷、吐血困倦、齿缝流血、朝食暮吐,完谷不化、足心夜发热如焚,不渴,尿多、面赤发热、大便
下血 ,气短少 神 、头摇 ,面白少 神 、背冷目暝、舌肿硬而青、唇肿而赤,不渴、鼻涕如注,面白少神 、尿多、周身发起包块 ,皮色如常、周身 忽现红片 如 云 ,不 热不渴 、发 热谵语,无神不渴、两目白睛色,两目赤雾缕缕,微胀不痛。细究其治症,其病机相同皆因先天真阳衰,阴邪作祟走窜三焦,或 上、或中、或。
3 四逆汤加减变法
扶阳学派应用四逆汤组成:附子60g,炙甘草15g,生姜60g。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得姜、甘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脾胃,而脏腑肌腠而皮毛,气血往来有恒,交流无 阻,运用有方,身无疾病矣。扶阳学派临床上常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茯苓、人 参、安桂、砂仁等,以求医法圆通。
3.1 四逆汤加茯苓
四逆汤加茯苓,又称茯苓四逆汤。组成:附子60g,炙甘草15g,人参10g,生姜60g,茯苓15g。《伤寒论》:“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扶阳学派应用茯苓四逆汤可以治疗脉沉微、恶寒、肢厥以及水肿、下利等 症”扶阳学派用四逆汤加大剂茯苓和人参而成,四逆汤温坎中一阳,茯苓以利水,人参补阴除烦。
’
3 .2 四逆汤加人参
四逆汤加人参,组成:附子60g,炙甘草15g ,生姜60g,人参10g。本方为四逆汤加人参而成。四逆汤回阳救逆,加人参以益气生津,治疗虚寒下痢,阳亡液 伤之证,尤为适宜。魏荔彤云:“予温中之中,佐以补虚生津之品,凡病后亡血津 枯者,皆可用也”扶阳学派运用本方常治疗心系疾病、各种出血性疾
患[8】o
3.3 四逆汤加肉桂
四逆汤加肉桂,组成:附子60g,炙甘草15g,生姜60g,肉桂10g 。本方是扶 阳派医家吴佩衡所创,称其为大回阳饮。肉桂温肝暖血,强心脏,有引火归原之 效,加入姜、附中,疗效更强。此方能回阳救逆、强心固肾、温中舒肝,并治一 切阳虚阴盛危急大证,有起死回生之功。吴佩衡最为欣赏,临床多用此方,应用 于各科疾病属阳虚阴盛者。
3.4 四逆汤加砂仁
四逆汤加砂仁,组成:附子6Og,炙甘草15g,生姜60g,西砂仁15g。临床用于 大便长期为羊屎疙瘩,解便很困难,四逆汤加砂仁能解决阴结下、阳不胜阴的便秘 。西
砂
仁
开上中下三隔,与附子配伍,合附子引刚烈之气,由柔性而达于三焦之 中,使元阴元阳升降得宜,佐姜,借姜散之性可通五脏,而津液
气血液可与营卫 协和。
此治为开下隔,附片启阳化阴结,大便能畅o
3 .5 四逆汤加葱白
四逆汤加葱白也就是白通汤,扶阳派称其为四逆自通汤。组成:附子60g,炙 甘草15g,生姜60g,葱白三根。得葱白,下入肾中之阳,上达肺阴,内行冲脉,使百脉通达,气血交流,而营卫得协和,阴阳得以燮理,上安下泰,外清内和,全 身自如矣。应用要点当脉沉取洪大或劲或结,但肾脉弱甚,其人或沉睡,或无神 不语。凡是年稍长、脑力不够用的,可以常服四逆白通汤。为提高白通汤治疗效 果,方中加童便也常用。
4 四逆汤举隅
光绪年间,成都府知府朱大人的夫人患吐血症,当日郑钦安诊见夫人面容苍白,虽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舌质淡红,苔白腻。诊毕,处方四逆汤:制附片四两,炮干姜四两,炙甘草二两。药后病人 自觉周身凉爽,胸口舒畅,吐血竟然止住,而且吃了两小碗稀饭。病人坦途,由此 而愈。朱知府为表谢意,特赠郑钦安金匾一块,上书 “医宗仲景”四字。郑钦安 在《医法圆通》中论夫人吐血一症,总缘地气上腾,升降失职,人身气为阳主升,血为阴主降,今当升者不升,不当升者而反升,明明阴血太盛,上干清道。古人 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教人补火以治水也。又云:“壮水之主,以制 阳火也。四逆汤力能补火,故治之而愈”郑钦安在“钦安用药金针”云:“予考究 多年,用药有一 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问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 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
概不究,用药专在这 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
”
5 总 结
治之但扶其真元。夫,人身立命,本乾元一气,落于坤宫,二气合一,化生六子,分布上、中、下,虽有定位,却是死机,全凭这一团真气运行,周流不已。天 开于子,人身这一团真气,即从子时发动,自下而中而上,上极复返于下,由上 而中而下,循环出入,人之性命赖焉。无非定这一点气盛衰耳。人身阳气有上中下 部位之分。上焦有心肺之阳,中焦有脾胃之阳,下焦有肝肾之阳。但是下阳为上 中二阳之根,即下焦肾阳是上焦、中焦阳气之根。人身立命全在坎中一阳。坎中一 阳即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本,立命之根。郑钦安有“万病一元论”观点,强调万 病皆因元阳受损引起:“外感
内
伤
,皆
本
此
一
元
有
损
耳
⋯
'
病
有
万
端
,亦
非
数十条可尽,学者即在这点元气上探求盈虚出入消息,虽千万病情,亦不能出其 范围”“总而言之,元阳为本,诸阴阳为标。能知诸阴阳皆为元阳所化,元阳变 而为诸阴阳”。既然万病皆本元阳有损引发,那么,顺理成章,治疗就应从扶助 元阳着眼,由此,他提出一个重要的治疗大法,即“治之但扶其真元”,专主先 天真阳衰损,在此着手,兼看何部病情独现,用药即在此攸分。要知人之所以奉 生而不死者,恃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衰于何部,内邪外邪即在此处窃发。治 之但扶其真元,内外两邪皆能绝灭,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未治风而实以祛风握 要之法也
。”
参考文献
[1 】 郑钦安 .中医火神三书【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14 :277 ,278.
【2] 卢崇汉 ,卢永定 .卢氏I 证实验录[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2:3,5.
[3】 张存悌.火神郑钦安[M ] .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2014:2 32 ,235.
[4 ] 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 .
[5 ] 傅文录.火神派临证用药心悟[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 0 12 :1 5 .
[6 】 李旋珠.试析附子的临床应用[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34 (1):39.
[7 ] 傅文录.唐步祺应用附子经验【川 .河南中医,2012,32 (8):9 8 1 .
[8] 傅文录.张仲景应用附子的经验[J】.河南中医,2013,33 (12):2 O 4 5 .
[9 ] 邵贵宏,叶常春,张晓琳 .吴佩衡附子与肉桂配伍经验[J ].河南 中医 ,2012,32 (7 ):826.
[1O 】 张存悌 .唐步祺学术思想探讨【J 1.辽宁中医杂志,2006,33( 12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