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独有军衔,士兵晋升的“天花板”,日军中的军曹是什么级别?
美国的著名文化学者萨缪尔.亨廷顿曾写过一本《文明的冲突》,阐述现代世界的文化面貌。他将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分为8大文明区,我们的中华文明,以及较为熟悉的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非洲文明都在其中。
但是在亨廷顿的划分之中,有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居然被单独拿出来作为文明讨论,这就是东亚的岛国日本。亨廷顿认为:日本虽然从大陆上拿走了很多文明成果,但是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跟其他文明不同,以思想文化和历史沿革来划分,日本绝对是个单独的文明。
一个小岛国被列为一个文明,日本的特殊性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从日本进入世界大潮开始,它的艺术,哲学,美学,工业体系,军制都自成一派,甚至主动跟外国划分界限。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的千万大军编制就跟其他国家不同,在全世界进入“师,旅,团,营,连,排”的欧洲军制时,日本居然发明出了“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的特殊编制,从人数到管理都跟世界不同。
日本的军衔也有自己的特点,分为“将,佐,尉,曹,兵”,其中“军曹”这个职位最具日本特色,也最被中国人熟知。日军的编制和其他国家相比特殊在哪?军曹一词从何而来,他在军队当中相当于什么职位?日本的军曹为什么很难升官?
一、日本军队的奇葩创新
作为一个后进的工业化国家,日本步入工业化时学习的是皇帝专制的德国,在明治维新后几乎照搬了德国的体制。在军队改革方面,日本人也是“以德为师”,当时全世界的军队都在或多或少进行普鲁士式的改革,日本仿照着建立了一支近代军队,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打败大清和沙俄两大帝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的军队还是跟西方国家一样,以“师,旅,团”等编制为主,而且坚持三三制,也就是三个下级单位组成一个高级单位。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的“超大型师”显示出了不俗的战斗力,引起了日本的关注。
当时的美军全是新兵蛋子,为了打败劲敌德国,美军选择将陆军师的人数扩充到了27000人上下,几乎是一个德国师的一倍。这一举措导致在战场上面对敌军同等单位时,美军战斗力远胜于敌人。
看到美国的“超大型师”战绩威武,日本也马上跟进。
在军队改革后,日军的基本单位变成了“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一个甲种师团人数在27000人以上,下辖2个旅团加4个联队,战斗力最强。乙种师团人数稍少,在23000人上下,但是也远多于其他国家。
日军一个旅团下面有两个联队,人数在二战期间不断变化,最大时达到7000人上下。日军一个联队有3000多人,编制比一个营大,但是却不到一个团。联队之下有大队,中队,小队,等同于其他国家的“营、连、排”,但是日军的大队,中队,小队都比外国营、连、排人数要多,这让日军在相同单位下,跟其他军队“单挑”的时候占据上风。
除了编制异常外,日军的军衔系统也独树一帜,最特别的就是“佐官”和“军曹”。
二、军曹到底有多厉害
日军的佐官就是外国军衔中的“校官”,也分为大佐、中佐、少佐。军曹则相当于“士官”,有曹长,军曹,伍长三个等级,对应上士,中士,下士,头顶上有个“准尉”压着他们。
“军曹”这个词语其实来自于中国,是文言文里有“军人们”的意思。军曹一词的“军”即军人,“曹”即某辈人,某等人,连起来就是“军中之辈”的意思。军曹这个词语在唐宋时期流传到日本,后来便一直在日本作为军人的代称。
在近现代军队里,“士官”是士兵能得到的最高军衔,是军队基层骨干,在一线担负战斗任务,平时还能训练士兵。日军士兵到了“军曹”这一水平,就能担任“分队长”,也就是“班长”,指挥手底下的十几个大头兵。
要当上日本军曹可不容易,这些老兵的军龄很长,普遍在5年以上,他们经过了严酷的训练和选拔,只有身体强壮,意志坚定的精锐才能当军曹。
在14年抗日战争里,军曹是日本侵略者的形象代言人,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老鬼子”。
这些老兵是职业军人,他们个头不高,但身体强壮,往往留着小胡子,打仗总是冲锋在前。每年新兵蛋子入伍了,军曹就负责训练,打仗时军曹负责一线指挥,退伍时军曹也会送士兵离开。
二战的日本军队中军官是随便调动的,但是军曹雷打不动,与被视为军人命脉的“军旗”一起存在,代表着部队的灵魂,其威信甚至超过军官。在1940年后的广大华北地区,军曹和自己的小分队是”华北驻屯军“的细胞,他们分散在华北地区的乡镇和农村里,十几个鬼子配合伪军就能控制当地的治安,并监督收税和劳役。
三、兵就是兵,永远成不了将
无论是士官还是军曹,做到“士官长”或者“曹长”就是巅峰了,再往上除非是战争时期有大战功,否则不可能轻易晋升。曹长头上是“准尉”,这些人是军校出来的预备军官,他们才拥有晋升高级军官的可能性。
在等级森严的旧日本军队中,军曹基本不可能升官,哪怕是在前线立下战功,也只能受到嘉奖而不会升军衔。最小的军官“准尉”也能不断升官,但再优秀的士兵也只能当一辈子“兵王”,这是军曹的命运。
不只是日本,近代各国军队把“兵”和“将”分得如此清晰,是军队“专业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军队的军官必须是军校毕业,比如日本海军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陆军的“陆军士官学校”,他们经过四五年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授予准尉军衔。
如果想当军官,士兵必须考军校,然后进修,回来就是“准尉”或者“少尉”了。但是旧日本军队的士兵大多只有小学学历,让他们考军校显然不现实。
小学毕业的大头兵,跟专业军校四五年学习出来的学生,在军事素质和战略眼光方面有云泥之别。基层尉官能选择战略目标,区分战场职责,规划进攻和撤退路线,指挥几十上百人进行主动的军事行动。军曹则负责具体的战斗任务,即啃据点,拼刺刀。
虽然军曹连军官都不是,但对于大部分士兵来说,军曹和曹长是他们的依靠,地位比军官还高。在行伍之中,军曹不仅训练、指挥士兵,他还必须照顾自己的手下。
到了二战后期,日本的兵员枯竭,不得不征召一群小孩子上前线,老军曹一边顾着打仗,一边还要给这些小孩子擦屁股。抗战最后几年,侵华日军补给出现大问题,日军士兵不得不“就地取食”。河南农村地区的老军曹带着一帮小孩子到处蹭吃蹭喝,曾出现过被村民拿着棍棒殴打并驱逐的丑态,着实让人捧腹。
在战后,日本军队彻底改组,军曹这一阶层也慢慢消失在历史中。但是在日本自卫队建立后,“曹”这一军衔再次出现,不过这次不再叫“军曹”或者“曹长”,而是一曹,二曹,三曹,依然非常有日本特色。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19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军制改革探析》,李铁汉、庞宝庆
2、《近代日本陆军军阶制度及其特征》, 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