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揽人才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有用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宣皇帝 地节三年 前67年
六月,壬辰,以魏相为丞相。辛丑,丙吉为御史大夫,疏广为太子太傅,广兄子受为少傅。
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
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示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
上善其言,以语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由是见器重。
【译文】六月初七,任命魏相为丞相。十六日,任命丙吉为御史大夫,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广的侄子疏受为太子少傅。
太子的外公平恩侯许广汉认为刘奭年纪太小,便向皇帝建议,让担任中郎将的弟弟许舜监护东宫。
皇上问疏广怎么看,疏广回答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其师友必由天下英才充任,不应只与外家许氏亲密。况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各种官员、下属都已齐备,如今再让许舜监护东宫,太难看,无法弘扬太子的德行于天下。”
皇帝认为说得对,又把疏广的想法转告魏相,魏相脱帽谢罪说:“这种高超的见识,是我万万不及的。“疏广因此日益受到皇帝器重。
【解析】一、材料背景
这段材料,讲的是鉴于太子已立,皇帝和霍家的斗争几乎已经快要摆在明面上,太子是未来的皇权继承人,不是霍家人,而且还自带许家外戚,未来必定无法保证霍家的利益,这让霍显很焦虑。
将露未露之时,冰雪消融,其寒犹冽。面对黑暗势力的困兽犹斗,黎明前的黑暗让太子承受空前的威胁,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鉴于此,太子的外公提出了派自己的弟弟许舜主持东宫保安工作,保证太子安全的建议。
二、疏广为什么反对许舜进驻东宫?
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示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不是流量。人才在哪里,流量就在那里。如果真有人认为历代皇子搞招贤馆真是为了修书,那就太天真了,人家不过是打着修书的名头笼络人才,好丰满自己的羽翼罢了。
组织做到一定程度,垄断人才必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不管这些人招进来有没有用,都必须养着,要么养着备用,要么直接养废掉。
如果不养着这些人,让这些人的才华无法变现,这些人必将自己寻找可以变现的渠道,到时候人才流落到体制之外,流落到草莽组织之中,岂不是要把组织终结。
比如说李自成的事,要不是工作丢了,哪里能跳起来造反,老婆孩子热炕头不香吗?再者就是图书管理员的事,要不是拖欠工资,何至于此?这种让当代最优秀的人才流落于组织之外,对组织的伤害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确实存在的,也是极大的。
所以当许广汉提出要让外家掌管东宫防务的时候,疏广极力反对,为啥?这个时候,正是倒霍的关键时候,重用外戚,排挤人才,在意识形态上就给了人才一种:“这个老板不行”的感官;在实际上则是在拒绝把优质的人才站队分蛋糕。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些人如果无法货与帝王家,自然就要动起了歪心思,另谋高就了。到时候站到了霍家的阵营里,反过来打倒皇帝,岂不是大事不妙?
笼络人才有时候并不一定要有大用,没有大害就是有大用。
三、魏相为什么极力夸赞疏广
上善其言,以语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由是见器重。
看起来是在吹捧疏广,其实魏相是在装傻,拒绝表态,保护自己。因为这件事情不管怎么表态,都会得罪人,根本就是件卖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魏相此时已经贵为丞相,位极人臣,已经过了要靠得罪人去博出位的阶段,稳定大于一切,所以魏相不愿表这个态。
赞成许广汉的建议得罪读书人,反对许广汉的建议得罪外戚。魏相是个聪明人,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无论得罪哪一方都不划算。
关键是没有好处,得罪外戚以后在朝廷的工作的不好展开,得罪了读书人名声不好。
魏相和疏广不同的处世方式,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结局。魏相如履薄冰,老成谋国精于谋身,最后在丞相的位置上善终;
而疏广则是什么都敢说,精于谋国疏于谋身,最终在太子太傅的位置上急流勇退,辞官回家,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皆大欢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