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火”的专用方子!横扫口臭、口腔溃疡、牙龈红肿出血,请收好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脾胃论》、《中医方剂学》、《名方配伍分析与应用》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给大家讲了,用张仲景理中丸加减来治疗口臭的问题。
小文章不大,竟然也引起关注。不少朋友在后台问我,说自己的口臭,是否可用温阳化湿的办法来调治。
对此,我想说,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的适应症,都有它所针对的症型。
今天我要给你讲的,是用清胃火的办法,来应对口臭。这和理中丸的思路,又完全不同了。
现在,我想请你牢记一张方子——
生地黄、当归身各6克,牡丹皮6克,黄连9克,升麻6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这个小配伍,就是清胃散。它源于《脾胃论》,是专清胃火的小方子。它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张配伍。
我对它有亲身体验。
那是我初学中医药的时候。有一回,我和几个同学出去吃饭。吃的是啥呢?烧烤。回来以后,就开始牙疼了,嘴巴里头像火烧一样。为了缓解疼痛,我就不住地往嘴巴里头吸冷气(当时是冬天)。冷空气一刺激,这个感觉会好一点。
后来,同专业的一个学长,见我总是发出声音,就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了原委之后,他就提示我,你可能是有胃火。胃火上攻,牙齿作痛,而且还伴随口臭。
我一听,立刻自己照镜子,发现的确舌红,苔略黄。脉搏是否滑数,我当时是看不出来了。只不过,我问我几个兄弟,我平时是不是口臭(自己是闻不出来的),哥儿几个讪笑不语。看起来,是必臭无疑了。
于是,我按照清胃散的配伍给自己调治。
没想到,用药当天晚上,牙疼就好了很多,口中燥热感大大减轻。再后来,口中不适完全消失。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我的嘴巴里头,经常闹病,比如牙疼、口腔溃疡、口臭等等,其实都是胃火所致啊。我从那时候开始,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逐渐改善。可以说,到今天,我已经好久没发作齿痛和溃疡了。
我的这点经历啊,说起来真是献丑了。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经历,一定也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尤其是年轻气壮的男子。这是值得注意的。
因为什么?年轻人,本身就有阳热之性,火气比较大。如果再饮食不节,贪恋酒肉炙烤之物,那吃到胃里头,难免形成胃热、胃火。胃属阳明。阳明经,入齿。因此当胃火偏亢的时候,就容易齿痛。胃里热邪熏蒸,浊气上泛,于是形成口臭。脾主口唇。脾胃有热,热邪灼伤黏膜,所以形成口腔溃疡。
这样的一组症候,其实是很多见的。我自己在当时,算是其中之一。
那怎么办啊?我前文提到的清胃散,是不错的应对之道。我自己用过,我也用它帮助过别人。
清胃散怎么记?我的口诀是:“黄麻子厚脸皮,上了火当皇帝”。
黄麻子,指的是升麻和黄连,厚脸皮,指的是牡丹皮。当皇帝,指的是当归和生地黄。上火,指的是此方的适应症——胃火偏亢。
这里头,黄连是君药,直折胃火,清热解毒。升麻是臣药,一方面利用清热之能止痛去火, 一方面还可以凭借升散之性,来宣发郁火。黄连和升麻搭配,一清一散,对火热之邪的治疗立竿见影。在这个基础上,生地和当归滋阴养血,牡丹皮清血热。这就是基本意图。
我个人理解,此法对于胃火上攻于口腔的诸多症候,都有调治作用,比如口臭、口气热、口干舌燥、牙疼、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红肿等,总之是一派上火之象。标准的舌脉,就是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供大家伙借鉴、参考吧。它未必适合所有人,但是很有参考意义。非专业读者,如果觉得自己适合,那就去看看中医,要经过仔细辨证,看自己是否属于胃火,是否适合用清胃散这样的配伍。适合了,药证合拍,才可以应用。有的人,也口臭,但问题属于中焦湿热。有的人,也牙疼,但问题属于肾阴不足。这就得用别的方法了。所以说,辨证施治很重要。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基本就说这么多。
最后,我再啰嗦一句——我们现代人,吃得特别好,所以一定要对胃火这件事儿提高警惕。你记住,胃火大了,口腔一定不舒服。因为我们的嘴巴,和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连着的。我们有了不适,要赶快反思自己的饮食,自己的作息,积极调整。你可不要像我那样,在不明中医药的时候,白白受了那么多罪。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