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絮语(58-61)拉琴四记
《早安絮语》(五十八)
有个酷爱拉京胡的S先生,很下功夫,但就是到票房里傍不上角儿。内行人说,尺寸不好,一股子一股子,不受欢迎。这让他很尴尬。他有个好友,手头松快,就暗地里帮忙。这天,S到票房,管事的笑说,琴师请假了,让他顶上,而且还来了帮忙的二胡和月琴。这一下子乐队就变样子了,没几天下来,S的琴也变样了,要哪儿有哪儿了。唱家高兴,鼓师高兴,S更是兴奋不已,脸红朴朴的,笑得合不上嘴。“楚宫恨的二黄对唱“”海瑞罢官的三人对唱”,他都能拉了。他享受到了拉京胡的快乐,也享受了拉好京胡被人尊重的礼遇。好日子过了一年来,忽然管事说,社区不让唱了,得另外找地方,让S回家等通知。S左等右等,再没有人找他。经常有人看到S抱着琴包在原地等着,夕阳下,小雨中。后来他オ知道,好友已然在外地病故了。
《早安絮语》(五十九)
S先生落寞的时间并不长,就有人把他从夕阳中拉出来,指着琴包说了两条,一是避开高手票房,找层次稍低些的地方拉琴,二是允许拉琴时有人在旁边击掌提示节奏。高人哪!就这两条把S救了。ーー一等到S再出现在大家视线中已经是个不错的琴师了,再去高手票房,即不怵头,也不闲着,没有人再说他拉琴张不开嘴。S算不上名琴师,但能被票房接受,而且在四五地中走动。时有给他叫好,他也没有红朴朴了,面色很沉稳。后来听说,给他击掌提示节奏的,就是故去朋友请来的月琴。没人给钱,他也不要钱,但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最近听说,S自己办了个票房,规模不大,但能过戏,人流儿不断。
《早安絮语》(六十)
两天说事情,今天讲道理。有这么几条:一、掌杆拉京胡,不是简单的事儿,不能想着几步登天,享受琴师的荣耀,要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二、好月琴和京二胡很重要,能带着弱京胡走;三、想唱好,拉好,弹好,要认头花点儿学费,别说是铜臭味,是社会造成的,到会员制票房,不交会费就不让参加活动;四、要能上能下,适时调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既要执着,也要灵活。抱着琴包在タ阳下,小雨中等待,是阿Q精神,不实际,也不可取。许多时候,参与京剧活动是积极争取和就合着来搅在一起的,理想的组成,往往是停留在理想。有朋友暗中帮忙固然好,不是谁都有,即便有,也不能依赖和指望。能在京剧爱好中走多远,登多高,真不是全靠自己能決定的,要天时、地利、人和而且与钱有关,也无关。
《早安絮语》(六十ー)
介绍一下月琴师傅,他学艺十几年,受过专业人士指导,有相当声誉,是这么说的:
一、S基本功不错,右手有弓头儿,这是解决尺寸问题的基础;二、S人性很好,我愿意帮助他,与钱无关
三、随便给琴师拍掌是大忌,但S服从并认可,引领起来就相对容易;四、得益于京剧本身的吸引力,S内心喜欢。月琴师傅强调说,不是每个拉琴的都能通过击掌改好。
再说说票房管事,属于敢切敢拉之人,他这么说:是这里唱家讲究,非常挑剔琴师的劲头儿,S心里节奏不好,一两回迁就可以,可不能长,水得端平。有帮忙的,自然就好了,后来没了,也不好意思拒,就换地儿了。与S无矛盾,只是为票房着想,我就是一个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