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宋词】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第1099期)
南歌子·湖景
【北宋】苏轼
注释
1、南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苏轼用此调作词十七首,内容涉及游赏、湖景、寓意、谐谑、赠酬、节令、感旧、抒情,于此可见此调适应范围极广。
2、青葑(fèng):葑,即菰根,也称茭白根。
3、新渠:新开出的水渠。此指东坡任杭州太守后所疏浚的茅山河和蓄泄湖水的盐桥河。
4、会:恰巧,适逢。
5、他年扶路入西州:意谓将来依旧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西州:(汉)晋时称凉州为西州,因在中原之西而得名。
6、佳节连梅雨:谓端午节期间适遇连绵梅雨天气。
7、叶舟:小船。谓舟形像一树叶的样子。
8、将:取、拿。鸡头:也称“芡实”,俗名鸡头。多年生水生草本,全株有刺。种子球形,黑色,称“鸡头米”,可供食用、药用或酿酒。
译文
从古岸上开挖出青葑下的湖泥,在新渠里流淌着葡萄色的绿酒。您会看到:湖光映满万家画楼。请记住:以后顺路就可进入浙西的杭州。
端阳佳节承接在梅雨之后,我的余生寄托于一叶小舟恰好把菱角与鸡头,还有月明时的千顷西湖,同时保留。
创作背景
此词是苏轼游西湖时所作,创作时间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五月。
赏析
此词是苏轼游西湖时所作。上片绘写西湖岸上的清丽景色;下片则通过景物,倍写自己乖蹇难堪的坎坷道路。全词看似写景,其实目的是词人表现自己矛盾复杂的心境,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格律对照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押。
会看光满万家楼。
中平中仄仄平押。
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押。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押。
只将菱角与鸡头:
中平中仄仄平押。
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押。
说明:中为可平可仄,押为平声韵,韵为仄声韵。
明日词牌
感皇恩:词牌名,又名“人南渡”“感皇恩令”“叠萝花”。以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