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傅新蕾:大学生的急躁心态源自哪里

一、源自市场营销号的直接刺激

《如何半个月拿到雅思7.0》《学会这四点超越90%同龄人》《大学的xx条建议》《越努力越幸运:从二本考上顶尖985》《甩开同龄人的秘诀,如何摆脱焦虑》……大家在刷知x,小x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推送?仿佛所有的同龄人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早早的拿到名牌大学的offer,通过自媒体月入百万,全世界都光鲜亮丽,只有你平平无奇。

二、源自社会竞争和“人设”晕轮

一方面是激烈的竞争环境。因为国家的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大学生越来越多,形成了一种毕业生如白菜的现象,而工作岗位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导致一个岗位的竞争者数量增加。对此,为了获得更高的就业机会,应聘者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哪怕它对本专业并没有什么用),在各种层面上丰富自己,包装自己。

另一方面是他人营造的社交形象。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在我们的朋友圈里,空间里,会有很多很多的人,他们会晒出自己的生活,我们从这些信息中得知:A的舞蹈非常出色;B已经获得了悉尼大学的offer;C有令人惊叹的美貌;D饱读诗书,博古通今非常的有才华......反观自身,在同样的年纪似乎显得碌碌无为,平平无奇。或许他们晒出的只是自己最得意,最光鲜的一面,但我们确确实实对此感到了压力。

三、源自目标虚高和柠檬心态

首先是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或是对自己才华的信任,或是对日后生活的向往,或是家庭的期望,我们对自己有着一些高要求。其次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只知道要变得优秀,却从未细细思考过,我喜欢哪个领域,我在这方面是否有天赋,我应该如何努力。远,没有崇高理想;近,缺乏实际规划。所以才会在多项选择中摇摆不定。最后是存在“柠檬心态”。“柠檬心态”不完全等同于“嫉妒”“攀比”等不良心理,而是一种由“羡慕”情绪生发的比较心理。这一心理的产生看似较为“正常”,但倘若没有得到及时、科学地引导,往往会对学生的就业、升学等产生不良影响。[1]

四、源自行动策略的“小猴下山”

会像猴子摘玉米一样,看见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兔子又想抓兔子结果丢了西瓜,最后两手空空。我们看见别人考雅思托福也想考,学了一半发现别人已经拿到了计算机二级证书,想想我怎么能落于人后,又去报了计算机,看见朋友圈里身材好的女生拍的照片又想去健身房挥洒汗水,办了卡好像就已经健身成功了。

五、源自思维能力的不知己彼

一方面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天赋所在,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根据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去制定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是“量身定制”,才不会被轻易动摇,而不是跟别人东一榔头西一拐杖的乱凿坑,最后什么也没挖到,大大小小的坑倒是把自己绊了一脚又一脚。

另一方面是不能恰当地认知他人。认识到人各有所长,别人的生活是他们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不必抓着别人的闪光点硬要和自己的短处比,那真是自讨苦吃,不仅胜负毫无悬念还徒惹了一肚子闷气。


[1]白雪源,杨丹妮.毕业季大学生“柠檬心态”的影响及规避策略论析[J].才智,2021(04):101-10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