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观影---视听基础:景别

景别是指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围。景别是一种最重要、最外在的视觉语言形式。当我们看到银幕上任何一个镜头画面时,最先识别、感受到的就是景别,辨别这是一个多大范围的画面。

景别的划分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由于理论的不统一和实践中的个体差异,景别被划分出近lO种之多,具体到每一种景别,其概念和定义也不十分确定。一般认定的划分景别的标准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作为标准,画框所截取的人体部位的多少可以直接确定景别;另一种是,当以景物为主要拍摄对象时,以其在面幅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因为电影、电视以人为主要关注对象,所以,景别的划分多采用前一种方法。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和特写、大特写。
1.大远景
以表现环境气势为主,可以表现极远处的人和景物,人物只占画面面积的极小比例,只占画幅面积的四分之一,与环境相比微不足道,甚至,由于环境常常在这一景别中占主体,且分布在前后景,在画面中造成强烈的空间距离感,所以,人物有时会被前景的景物遮挡,从属于景物,以景抒情、以景表意,形成某种回味。由于大远景中的信息量很大,所以不需要再用摄影机的横摇来扩大,基本上是静止的面面。在史诗风格的影片中,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镜头。

《黄土地》大远景镜头

2、远景 
远景中被摄对象在画面中比例关系大约是画幅高度的二分之一
这种景别中的人物显得较小,通常会带有与之相关的景物环境,或者以表现自然景色为主和多人物的活动场面。远景中,摄影机的视野较为开阔,能包括较大的空间,相当于人眼远距离地观察环境景物和人物,对象的细节部分无法看得清楚。
拍摄远景的时候,摄影机放在被摄对象远处,常用以展示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规模、场面的宏大、显示空旷的画面,用来抒发情感、渲染气氛、调节节奏等。在远景中出现的人物,只是小小的斑点,这类画面以景为主,以景抒情或表意,着重渲染气氛,人物则成为画面中的一个构成元素。

《理智与情感》远景镜头

3、全景镜头
也称为全身镜头,人物在画面中比例与画幅高度相同。可以看清楚人物和环境关系,人物是主体。这种镜头最适合显示全身的姿态和动作,以及动作的范围、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是一场戏的基础景别。
相对于大远景、远景、大全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体动作和动作范围能被充分看清,还可以看清楚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景别中的人物是主体,环境空间是一种造型上的补充,以背景形式出现。

《花样年华》全景镜头

4、大全景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高度是画面的四分之三。人物为重点。
超出全景的范围,使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比全景中的有所减小。在这种景别画面中,既有人物又有环境的描述,二者在视觉比重上是难分伯仲的;但是,相对于远景,大全景画面表现的重点是人物,环境描写基于人物动作或情绪的考虑,或相映成趣,或作为人物动作的出发点以及影响动作延伸的因素。
大全景镜头通常情况下,相当于剧院现场中观众与舞台的距离。

《活着》大全景镜头

全景别组特点:
(1)主要表现环境,表现人与景的关系
(2)创造意境,为故事展开创造气氛
(3)展开群众场面和大场面一般为高机位
(4)全景长度不能太短,信息量大、节奏缓慢,不善于表现运动,表现演员的戏有舞台化的倾向。

5、中景镜头
一般是取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
是画面出现人物的膝部以上部分(人物的大半身)。这种镜头常用于展示情节、人物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对话,是表演场面和叙事场面惯用的镜头,也被称为“交流镜头”。此镜头中,环境表现居次要地位,在表现人物的同时,受到焦,点清晰范围的局限,大部分环境景物会处于焦点之外而变虚,空间感不强烈。中景可分为几种:二人中景,三人中景,三人以上则往往是用全景,除非其他人处于后景。此外,还有过肩镜头。
中景可以展现更多细节,是观众注意力集中,画面的感染力更强,但没有了远景、全景的空间的广阔效果。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景镜头

6、中近景
介乎中景、近景之间,是指人物的半身取景,画框的下沿在人物的腰部左右,又称之为“人物半身镜头”。由于中景和近景的视觉局限各不相同,各有优劣,所以,中近景的选择大有必要。这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被大量采用,就是因为中近景景别的视觉优势。

《重庆森林》中近景镜头

中景组特点:
(1)数量最多,常规叙事景别
(2)全景与特写的过渡
(3)同时兼顾景与人,中庸

7、近景
用于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近景使人物的头部、眼睛等被观众注意,而相对于远景、全景和中景来说,近景中的环境弱化了,或者处在后景,只是作为陪衬。因此,背景中的景物无须过多考虑,大多处理成较为模糊的轮廓;甚至,当使用较长焦距时,或者画面内有照度的明暗对比、色彩反差时,背景景物会呈现类似光斑、色斑的虚像。
近景画面多半是单人镜头,该人物会占画面面积的一半左右。此时,人物的面部神态处在较突出的位置,自然会使观众集中注意他的表情、头部和面部的细微动作,从而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因此近景有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

《花样年华》近景镜头

8、特写用于表现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拍摄对象细部的电影画面。特写画面中,人物形象通常占据整个画幅,人物或被拍摄物体便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环境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多半会由于焦距的关系被完全虚化。
特写画面能将演员细微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其某时的某种情绪。有时也用来突出刻画某一物体细部的明显特征,揭示特定涵义。
特写是“重磅炸弹”是视觉重音。它在视觉上能起到最大限度的突出、强调作用,在视觉上迫近观众,因此它容易给人以视觉上、心理上的强烈感染,具有极强的造型穿透力,能较准确地展现角色那一时刻的内心状态,传达情节,也会通过暗示角色的某种心理动机而直接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联想。

《这个杀手不太冷》特写镜头

特写是电影中刻画人物、突出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段,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因素之一。如果用35毫米以下的广角镜头拍摄,还可获得夸张人物肖像的效果,这是戏剧所不能比拟的。在剧场里,即使最前排的观众也无法看清演员面部的细微表情,况且观众的注意力会被演员的肢体动作吸引,至于当时的表情和心理,只能靠想象来填充。

《堕落天使》特写镜头

9、大特写
最能体现电影的优势,是景别的最大极限。它在画面上表现人物某一特定部位或景物的细小局部,如一双甚至一只眼睛、一只手、一张嘴等,对光线的要求很严格,是局部的夸张与特别强调,会极端吸引观众的注意,具有震撼力,但也是强制性的,通常适合表达创作者的某种主观倾向或情感,或标志、暗示剧情的重大转折。因此,这种景别常用在戏剧性较强的作品中,在写实性的作品中较少运用。

《泰坦尼克号》大特写镜头

近特组特点:
(1)比较电影化、不正常,善于表现人的心理;
(2)消除观众与人物之间距离,易使人产生认同、同情;
(3)特写是一组镜头的重点;
(4)特写善于表现细节和人物视点;
(5)创造独特的视觉形象;
(6)近景特写常用于转场

重点知识:景别的作用
1、体现影片的叙事风格和艺术风格
全景系列景别的大量使用,使影片趋于写意风格或视觉风格;
例:侯孝贤《悲情城市》

近景系列景别的比例增大,影片的纪实与叙事性则会增强。
例《我的父亲母亲》

2、表现戏剧情节、内容的重点,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戏剧情节、人物动作、演员表演越需要强调的,通常在景别上越采用近景系列来加以表现,以便使所有内容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突出。
戏剧情节、人物动作、演员表演不加以强调,而侧重强调环境气氛,人物形体关系、位置,通常在景别上采用全景系列来加以表现,其结果便会使要表现的内容让人在视觉上更关注。
但是也有个别导演反处理。
例:《山楂树之恋》

王家卫《花样年华》

《情书》两人对卷子段落

3、决定和影响画面视觉变化的节奏与变化的效果
  影响视觉节奏三因素
(1)人物的动作
(2)摄影机的运动
(3)画面景别及排列组合变化
全景系列景别通常画面视觉节奏较慢。
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近景系列景别通常画面视觉节奏较快。
例(李安《饮食男女》开篇

4、展现场景空间、交代人物关系、体现场面调度关系
场景就是环境,也是空间。
全景系列景别,对空间描述是聚象的、强调的,例如杨德昌的电影,大量运用全景系列镜头刻画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复杂关系。
近景系列景别,对空间描述是非聚象的、淡化的
例如再现“911”事件的《 93号航班》大量运用近景系列镜头,加快视觉节奏,令观众急促不安。

关于镜头时间长度的规定
远景:6-8秒
全景:5-7秒
中景:4-6秒
近景:3-5秒
特写:2-4秒
0.4秒,10帧,视觉上会产生印象;0.7秒,17.5帧,会产生相对清晰的印象;0.5秒,12.5帧,影视作品应用最多,时间最短的镜头画面。3-5秒钟镜头后,观众的视觉兴趣开始下降,如果要增加观众的兴趣点,就需要加强构图的视觉性、表演的丰富性、声音的辅助性和动作的可看性。

(0)

相关推荐

  • 避坑指南:树立分镜意识,这些镜头和景别不要随便组接

    如今,不仅是影视制作.广告宣传片拍摄.微电影讲究镜头逻辑关系和画面美感的传递,大众形式的短视频.小成本剧情演绎.VLOG剪辑也正逐渐向这个标准趋近.而这些视频内容的表达和陈述自然离不开: 运镜拍摄:用 ...

  • 哪一类作品好画?说说不同景别对动画表现力、作画的影响

    很多朋友看动画的时候往往会对一些特写镜头印象深刻,其实,不同的景别处理会让画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力,也是画面构图的基础. 在日本动画片里,动画导演把更多的实拍电影的构图方式代入了动画片中,景别的运用也是其 ...

  • 学观影---视听基础:角度

    角度又称之为视点.摄影角度决定了拍摄距离关系,方向关系和高度关系,这是角度自身的三位一体关系构成. 距离关系是指画面透视关系,即摄影机与拍摄主体的距离,在画面透视上形成的是: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距 ...

  • 学观影---视听基础:镜头的运动

    镜头的运动 一.镜头:镜头指摄像机开停一次对被摄对象的连续记录,或者在剪辑上将一次拍摄的连续画面分剪成两个以上的片段,每一份剪断成为一个镜头.镜头是电影构成的基本单位.真正确定将镜头作为电影基本组成单 ...

  • 学观影---视听基础:声音

    "电影的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数倍地放大影像的效果."-黑泽明 电影的声音由人声.音响.音乐三部分构成.这些声音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任何方式组合使用.很多情况下,声音来自于形象,与 ...

  • 学观影---视听基础:色彩

    色彩 人生活的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物理属性是进行物象区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人的生命初始阶段,色彩就成了认识世界的最有效途径: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只对物象的色彩有所反应,只有长大后才会渐渐产生对其 ...

  • 学观影---视听基础:光线

    光线是曝光的基础,是使影像记录到胶片上的基本条件.对于电影来说,光线是最重要的摄影造型手段,是画面的灵魂.照明的焦点何在,用光的强度如何,这都极有选择性.通常情况下,要根据影片不同的题材.风格.样式采 ...

  • 学观影---视听基础:视觉元素基础认知

    视听元素分为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两大部分.通俗的讲,就是画面和声音. 画面是电影造型语言的基本视觉元素,它是电影的原材料,是通过具有明显边缘的两度空间平面,再现现实生活的三维立体空间.对于每个画面的认识 ...

  • 学观影要打基础:认识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

    学观影要打基础:认识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 以电影<归来>及其原著<陆犯焉识>为例 电影是以镜头画面的形式进行叙述和描写的,又以声音(对话.旁白.音响.音乐等) 与画面的结合.镜头 ...

  • 学观影 打基础:学会分析电影中的光线运用

    学观影 打基础: 学会分析电影中的光线运用 1.按照光源方位划分: 顶光 表现人物疲惫.想想,太阳什么时候在你头顶正上方?当然是晴天正午,那是经过半天学习.工作,需要吃饭.休息片刻的时间,人最容易疲惫 ...

  • 学观影 打基础: 电影声音分析

    学观影 打基础: 电影声音分析 声音的意义: 声音是电影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元素,而画面因为距离观众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无法呈现这种感觉. (一)1.环境声 画面环境空间本身具有的声音,塑造真实环境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