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错,你还会再错吗
孩子小时候生气之后会这样说:“我生气了,我不吃了!”孩子时候不会明白自己当时候是多么愚蠢,不吃东西受到惩罚的可是自己呀。不过这些话确实能威胁到人,这些人就是爱你胜过爱自己的人,可是你长大了,爱你的人太少,更多的人是不爱的人,甚至还会有讨厌憎恨你的人,你生气自伤正中他们的心意。想想你还要生气吧?
有些人长大工作了,遇到不喜欢的领导,然后自己一赌气,不考虑后果就辞职,辞职的时候,昂首挺胸,觉得很解气,可是没有找到更好的去处,辞职之后就失业,这和小时候“我生气了,不吃了!”有何区别?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积极面对问题,去尊重不喜欢的人,把不喜欢变为积极向上的动力,通过自己努力去超越不喜欢的人或者获得不喜欢的人认可,这才是打开解决问题正确方式。我们在一个单位首先要遵守规则,一定要有规则意识,还要有敬业精神。不能改变现状的时候就要好好遵守,想改变的时候,一定确保自己有改变的能力。就像莫言说的“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孩子小时候判断一个人对他好坏标准很简单,就是量的多少,比如一个人给他十块钱,而另外一个人给他20块钱,孩子就会认为给他二十块钱的人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孩子不会明白,给他十块钱的人身上只有十块钱,而给他二十块钱的人,他足足有一万块钱。
有些人,他找到你帮忙,你能力弱,人脉卑微,可能用尽全力还没有把事情给解决好。而他找了另外一个人,而另外一个人就一句话就把他的事情解决了,很多人就会认为帮了忙的人比那个没有办成事的好。而事实呢?他看到了结果,而不注意过程。我之前看到一篇小说说要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母,有多少人对待父母跟对待领导一样好呢?你父母可能倾尽所有也不能给你换来一官半职,但是你的领导一句话可能把你送到你想要的位置。可是真正爱你的人是谁?
一个小孩给 一个孩子一块糖,某天这个孩子发现被送糖的孩子手里有一块糖,当初送糖的孩子就会理直气壮向这个孩子索要一块糖,如果对方不给就会特别生气,跟他理论,说:“我在XX天给了你一块糖,你就该给我一块糖。”他不知道他是赠与,而不是赊欠。
有些人帮了别人一个忙,就在心里记着,别人就欠他一个人情,等到他需要帮忙,就会心里寻找自己曾经帮过的人,去找他帮助过的人,如果被对方拒绝,就会翻脸生气,恼羞成怒。帮忙是一种自愿行为,不能看成一种投资,感觉别人是亏欠你的。等到你需要的时候,人家就必须归还。你帮别人,别人怎么想,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于你,你要选择忘记,至于别人帮助你要心怀感激。忘记你对别人的好,记着别人对你的好。你才会发现世界很美好,很温情。现实往往是你帮过的人不一定对你感恩,也不一定帮你,而帮助你的人往往会一直帮你。你能寻求帮助的人,恰恰是一直帮你的人。
成人很容易看清孩子时候犯的小错误,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犯的错误也不过是小时候犯的错误的高级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