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绝观论•若为不为分第十》探玄

【原典】

问曰:若为时是?” 答曰:“不为时是。”

【探玄】

云居寺第二世道简禅师:僧问:“孤峰独宿时如何?”师曰:“闲着七间僧堂不宿,阿谁教你孤峰独宿?”

丹霞淳禅师颂曰:

“法尔非修本十成,平常酬答最分明。

端然指出长安道,无奈游人不肯行。”

宋代释梵琮,号率庵颂曰:

“豁开万仞崖,劈面通消息。

一条白练飞,界破青山色。”

于无修无证、绝观忘守还不信服者,请参究达摩大师之《绝观论·不为时是分第十》的内涵,或能开个光明眼,也未可知……

一、问曰:若为时是?”

这是禅宗顿教法门的时间学。“为时”,若是除妄想之时,则作为有为法,是梦幻泡影,白折腾而已。有所作为之时,是不是妄想尘劳?这个问题,不能着相來答。如果着相來答,自然就是有为法,无常为本,变化不定,就是梦幻泡影了。如果不着相來答,则外在虽然有为,内心是绝观忘守的,没有起心动念的,那么,就是清净圆明未失去,那么这个作为发生时,就不是妄想。

一个行为,是不是妄想,关键看是否动心念?无为而作,无为而治,无为而成,从容中道,最为中庸与中道。虽然很难做到,也要心知肚明。

如果,直接否定“为时”是妄想,那就偏见了,会误导众生啥也别做了,混吃等死,与世间法相背离,就绝对不是佛法了。何以故?佛法不离世间法故。这真是:

古塔不着念,逢云壮过山。

阴晴不定夜,日月纵横轩…

二、答曰:“不为时是。”

芭蕉清禅师因僧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一不得问,二不得休。”曰:“学人不会。”师曰:“第三度来,与汝相见。”

投子义青禅师颂曰:

“休问维摩卧病城,罗山空自掩光明。

流沙欲度全无难,莫听莺啼在那林。”

不作为之时,是不是妄想?正是妄想。

达摩大师慈悲为怀给予格外提持,让正见不具足者,彻底明了为无为之法与妄想尘劳的关系,追根溯源,精神可嘉矣!

不为者,一般人会认为就是安心法门了,在外表相上停止一切活动,以为是解脱,这是妄想,明矣!天然外道们,都是这么想的,不热爱劳动者,以此为借口,甘当留守族,或者甘当啃老族,那不正是妄想吗。

妄想症,是人人本有的,只是不够一定力量大时不算病。健康人自己认为没有妄想症,其实,在佛家看来,不能明心见性觉悟到:“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之前,都是颠倒梦想的妄想状态而已。

人生,不能明心见性,就是一场白忙活。因为身外之物不能彻底安心,不是毕竟解脱,也不是究竟圆满。妄想尘劳存在,也不是究竟圆满。那么,离开见闻觉知之心,谁在悟道呢?绝观无心,真是道,妄想也是道。所以,在看不清别人的起心动念与否的时候,最好往好处想,好人好自己故。

一旦,负能量加大,人就爱看别人的是非和错误,挑毛病,那就是阴命人了,活着专门是掏粪工,专淘别人身上的阴暗面,收购一切垃圾木马病毒,装在自己身心灵里,把自己当成垃圾箱了,最终恶贯满盈,癌症晚期出现,就悔之晚矣。

不作为之时也是妄想。作为也是妄想。别担心道体,真如道体是永恒的,也是包含妄想尘劳的。说妄想尘劳不是道,反而是错误知见了。但是,你不放下妄心和妄想,要想让心灵安稳,也是妄想,达不到的。

真如之心无妄想,就是道心无妄想。但是,注意,心法上,妄想尘劳是业障。道体上,妄想尘劳也是其中的货,不能否定。微妙处在于当下,我们正在言说,谈玄论道,用心了,就是与妄想尘劳相适应了,只是真如大道还在而已。以此真如大道为平台,我们妄想尘劳,也谈论妄想尘劳,甚至搞一切戏论,但都不离道。

心不离道。但是,一旦因为愚昧,心念太重伤害了自心,就是妄想症发作了也。

所以说,弘法利生者,讲心法,还是讲道体,都是可以的。有观照就有心;不绝观即有念了,就是妄想尘劳了。绝观忘守,无心而活,无心而为,无心而治,就是轻松自如,清泰自在。这真是:

绝观忘守间,大道一如天。

忘月于临时,圣凡妙用玄…

《大智度论》云:“百岁而舞,为教授儿孙也。” 若现行妄想未断,烦恼习气又浓,寓目生情,触尘成滞,虽了无生之义,气力未冲,不可执云,吾以悟了,烦恼性空,若起心修,却为颠倒。这时,要谦虚谨慎,但量根力,不可自慢,察念防非,切须仔细。

闻此《绝观论》探玄语者,还要被教言迷惑否?比如:“ 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唯是。” 这一类似于很对,其实乱宗最甚尔。诡辩之术,迷人迷之,总不会顿悟,无量劫以来如此,有何了日?

当今时代,提倡禅教并重,是达摩禅籍教悟宗的传承与落实。宗密宗密禅师要求:此后传禅者要以经论为准。就是,禅门以前都是不立文字、不修经论的,但是,圭峰宗密禅师说:你们必须研习经论啊,而且,要以经论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啊,不要老打着那种“我不立文字,我不识字也能顿悟”的旗号了。这是圭峰宗密禅师的一大贡献:他把“禅”作为解悟经教的钥匙,但是,你要读书,叫:以心解教。

以心解教,须是心通法通才行,不悟自性,何能以心解教?

那么,上上根人,还用助道熏修否?请看圭峰宗密禅师四料简:

1、渐修顿悟,如伐树,片片渐伐,一树顿倒。

2、顿修渐悟,如人学箭,顿者箭箭直射,注意在目标靶上,渐者,久久方中。

3、渐修渐悟,如登九层之台,足履渐高,所见渐远。

4、顿修顿悟,如染缫丝,万绦顿色。

前三个是证悟,后一个是解悟。解悟之后,如日顿出,霜露渐消………

顿然解悟,大开圆解,即是悟入大道也。解悟后,才有行、证,都是霜露渐消,不是盲修瞎练之行也。

杜荀鹤有诗《赠质上人》曰: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本文所探玄皆非人间事,听者如不听,也是无事人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