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如何看待虚拟世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虚拟世界对孩子生活的影响
未成年人应用互联网能做哪些事呢?根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不同学历段的未成年人把互联网当做认识世界的窗口、日常学习的助手、娱乐放松的途径、自我表达的空间、认识朋友的渠道、便利生活的工具。
虚拟世界对孩子生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中学生而言,虚拟世界的不良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指导孩子认知虚拟世界
孩子每天花多少时间用来上网?据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工作日的日均上网时长不超过1个小时,节假日略有上升,大概1-2个小时。家长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合理安排孩子的上网时间。
安排好孩子的上网时间,还要了解孩子上网做什么。根据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大多数初中生上网是为了学习,其他用途还有听音乐、玩游戏、聊天、看短视频等。
这其中,哪些活动容易使孩子形成网络依赖呢?形成依赖的正是孩子上网经常从事的活动,比如游戏、短视频等。有些家长误以为网络依赖就是“网瘾”,其实两者在严重程度上有本质区别:网瘾是一种病态,而网络依赖反映的是孩子对游戏、短视频等活动的喜好。
容易形成网络依赖的活动?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网络依赖?
现实生活无趣、学习成绩不好、总被批评的孩子。
为什么形成网络依赖?
用虚拟世界补偿现实生活、逃避竞争、缓解压力。
指导孩子识别和回避不良信息
不良信息指淫秽色情、暴力血腥、自杀自残、封建迷信、歪曲历史的信息。识别和回避这些信息,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不去浏览。最好将手机调整为“青少年模式”,并安装过滤软件。有些信息一旦打开就无法关闭,或者弹出中奖信息,诱惑孩子点击。有些信息虽然不是不良信息,但充斥着炫富等错误的价值导向,家长要警惕这些不良信息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
遵纪守法,安全上网
网络暴力是指在上网的时候遭到讽刺、谩骂、被恶意骚扰以及个人信息被公开等。避免网络暴力需要孩子从自身做起,不讲脏话、不骂人、不骚扰别人,还要尊重其他人的隐私,不随意转发来路不明的信息等。有些孩子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发集体照,从别人的角度考虑,发这类照片可能涉及他人隐私,这样的行为要谨慎。
大约有73.1%的初中生在上网的时候会和网友聊天,家长要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这种虚拟的人际交往呢?虚拟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匿名、信息群发、随时可能消失,因此难以分辨网络另一端和自己聊天的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是好是坏。家长要告诫孩子最好不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要加游戏里的人为好友,不要见网友,更不要与网络上的人有金钱往来和情感投入。
以往,诈骗分子通过短信骗取受害人钱财,现在又出现了网络诈骗,屏幕里时不时弹出各种免费、中奖的信息,诱导转账,甚至洗钱。家长要告诫孩子不能相信网络里“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要在网上借钱。家长也要管好自己手机的支付密码,避免孩子犯错误。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