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飞雪连天,恍若鹳鸟翩然而来
1
守候一场雪,犹如守候一个人。每一片雪花都是一个纯粹的灵魂,等待一片雪花,也需要一腔纯粹。
和我一起守候的,还有枝头的叶子和旷野里的小草。西北风拿着一根鞭子抽打着,叶子一片片飘落,落在村路边,落进沟渠里,落进溪水中,依然睁着灰色的眼眸,守望着雪花的芳踪。白霜带着催命符,催促着一棵棵小草老去,苍老的小草躺在荒坡上,躺在溪水边,躺在井台旁,仰起贫血的面庞,眺望着雪花的芳容。
岁月经不起守候,生命经不起守候,叶子就是这样老去的,小草就是这样老去的,我和叶子小草一样,也是这样老去的。
我守候的岂止是一片雪花?还有一只鹳鸟,一只翩然飞翔的鹳鸟。
2
西峡县城西边有一条河,不叫西河,却叫鹳河。鹳河西边有一座山,山上树木凝翠,葱郁的树影投进明净的河水中,赋于了鹳河一份婉约,给鹳河增添了一份儒雅。一群又一群的鹳鸟在河面上飞翔,鹳鸟的身影倒映在河水中,让鹳河多了一份纯粹,多了一份灵秀。
不管哪一个季节,经常有人在鹳河边徘徊,他们和鹳鸟一样,早晨踩着鹳河边草尖上的晨露,黄昏踩碎了鹳河边的斜阳。每一只从河面上飞过的鹳鸟都是一剪帆影,第一个停靠在河边的人都是一叶扁舟。
鹳河边,每一只鹳鸟都是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一只鹳鸟。
王俊义先生就住在离颧河不远的地方,是一个经常在鹳河里游泳的人,一个经常在鹳河边漫步的人,他就是一只鹳鸟,在鹳河边翩然飞翔,留下了一个个飘逸的身影,留下了一声声飘逸的歌唱。
3
要看清一个作家的灵魂肖像并不难,只需要读一读他的作品便可。
大概是在七八年前吧,在诗友王东照的书柜里翻拣出一本王俊义先生的散文集《抚摸汉朝》。细细品读后,便决定借而不还,当一次赖书之人。
一个又一个静夜中,我在王俊义先生的新浪博客里又读到了《岑寂的村庄季风》、《民间的别司令》、《西峡民谣辞典》和《寨与树》系列篇章,发觉我太喜欢字里行间的那份厚重、纯粹、浪漫和儒雅了。
今年的盛夏时节,将我的《长满青苔的日子》的书稿寄给了他,请他为我作序,时隔不久便收到了他写的《被记住的叫日子》,洋洋洒洒写了将近四千字。读着那些如清泉一般甘冽的文字,让我感念不已,让我感慨着字里行间的相遇竟是如此美好!我决意在《长满青苔的日子》出版后前往西峡,去鹳河边看看,去拜会王俊义先生。
这个愿望在盛夏时节萌发,长出了一片片叶子,抽出了一根根枝条。立秋过去了,白露过去了,霜降过去了,我知道每过一天,我与西峡的距离便近了一点。
4
冬至的前一天,带着刚刚印出来的《长满青苔的日子》,驱车前往西峡。车灯撕开了浓浓的夜色,也撕开了夜色中那一抹抹寒意,沪陕高速两旁的一个个村庄飞快地从视野中隐退,村庄里那一盏盏灯火犹如一双双温润的眼眸却停留在了我的心怀里。
冬至这天上午,走进了王俊义先生家的小院,他给我泡了一杯茶,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说,你们镇平可写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彭禹廷,写他的时候,你更应该信任民间流传的那些故事。比如梁堂的土陶,应该写出泥土的色彩和声音。比如石佛寺的玉雕,卢医庙里的那棵柏树,你试着在生活中用眼睛俯视生活,在写作时用文字仰视生活。试着用两个月的时间去写一篇五六千字的文章,像玉雕师傅一样去精雕细刻,打磨出文字的光泽,锻造出思想的光泽。试着用独有的视角去记述生活,用更加个性的文字去捕捉生活中那些难以把握的契机。
王老师的话既有泥土的朴实,也有泥土的厚重,既有麦子的营养,也有麦子的清香。
5
午饭是和王老师在一家火锅店里吃的,做陪的有西峡县文联的江主席、文学刊物《鹳河》的主编任金伟先生以及我师范时的几位同窗。
火锅,饺子,锅盔蘸酱,热了几壶黄酒,让每一个人感觉到了一份温存,也让每个人感受到了几份温热。
从民间习俗说起,说到了西峡的文友,王老师的话语里既有黄酒的甘美,也有黄酒的香醇。因为午饭后要开车,我滴酒未沾,即便如此,我也醉了,醉在王老师微醺的眼神之中,心怀里一次又一次地涨潮。
在这个飞雪连天的冬夜里,写下这些浅拙的文字之际,我依旧被一份感动包围着,被一团暖意包裹着。
窗外,一片片雪花悠然纷飞,恍若鹳鸟翩然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