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债券的定价公式
我们知道,
债券的内在价值,也可称为理论价格或合理价格,计算方法是将债券产生的所有未来的现金流,折算成现值并求和。债券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有每期的利息、有到期按面值偿还的本金,所以,债券内在价值的计算公式,通常可写成如下形式:
公式中的Ct,是指债券在第T期支付的利息,M是指债券的面值,r是指各种现金流的折现率,如果把Ct的含义扩展一下, 定义为第T期的现金流, 这个公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仔细看一下这个公式,你能发现其中隐含了什么前提假设吗?你看这个折现率r,并没有区分r1,r2 ,r3.....。意味着对于任意期限的现金流,都使用了相同的一个折现率,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简化计算。下面我们来考虑,如何给不同种类的债券进行定价,首先来看第一类债券,附息债券。
附息债券中的这个“附”字,是”附加”的“附",不是"支付"的"付",附息债券可以看作是“附有息票的债券”的简称,息票是债券持有人领取利息的凭证。利息可以根据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和付息频率来计算。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例1:某债券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3年,每年付息一次,票面利率第1年为5%、第2年为6%、第3年为7%,三年后归还本金,如果投资者的期望年收益率是9%,那么该债券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元? 解:该债券每年的付息金额是不一样的:第1年的利息是1000*5%=50元,第2、第3年的利息分别是60元、70元,期望的年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将这些数字带入前面的定价公式,
计算出来该债券的内在价值是922.61元。
例2:某债券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3年,每年付息一次,票面利率为6%,三年后归还本金,如果投资者的期望年收益率是9%,那么该债券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元?刚才第1个例题,债券的票面利率每年不一样,在这个例题中,其票面利率是固定的,每年支付的利息都是相等的
计算出来债券内在价值是924.06元。本例中,每一年的债券利息支付,是一种定期等额的现金支付,可把它称为年金。而且,这种现金支付发生在每期的期末,叫做普通年金。
这个公式的前三项,可看作是普通年金的现值求和,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以简化为这种形式,如上图。附息债券的付息频率,也可能是每年付息多次,请看下一个例题:
例3:某债券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3年,每半年付息一次, 票面利率为6%,三年后归还本金,如果投资者的期望年收益率是9%,那么该债券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元?
解:这个例题与第2个例题相比,就增加了一个字:“每年付息一 次”改为“每半年付息一次”。这时,我们首先要想到,付息次数不再等于债券的期限,而是三年的时间共付息6次。其次,要计算每半年付息时,付息的金额是多少。一般就取年付息金额的一半,即60除以2等于30元。套用前面的公式得到,
请你仔细看看这个公式,有没有发现不合理的地方?
请你仔细看看这个公式,有没有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对了,问题出在折现率上,你看,30元是每半年的付息金额,而9%是每年的折现率,两者是不匹配的。需要把年折现率变为半年的折现率,通常的做法是直接除以2。此外,公式中最后一项,对面值进行折现时,一般也需要使用半年的折现率,以保持整个公式中使用同一个折现率。修改之后的公式如下:
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到,若付息频率由每年1次改为每年2次,公式中有三个地方需要修改: 一是付息金额减半;二是折现率减半;三是期限加倍。以上三个例题,我们考虑了附息债券的利息是否固定不变,和每年可能付息多次的情况,实践中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可赎回债券,就是说,债券发行人根据约定条件,可以在债券到期之前按约定的价格提前赎回。对这种可赎回债券,它的定价公式是,
公式中的PC是债券的赎回价格,T是赎回时的期限。好,前面这些债券都是附息债券。接下来我们讲第二类债券,零息债券的定价公式,零息债券的特点是,存续期内不发放利息,到期按面值偿还本金。也就是说,这种债券的利息为零,它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就只有一笔:期末的面值偿还。所以它的定价公式北较简单:
问你一句,零息债券不发放利息,为什么会有人去买它?这是因为,零息债券的售价通常低于其面值。这一点从刚才的公式中可以看出:价格P一般会小于面值M。购买者以低于面值的价格买入债券,持有到期时获得等于面值的偿还,面值与购买价之间的差额就是购买者的收益。
除了附息债券、零息债券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债券,永久公债。这种债券没有到期期限,不归还本金,但每年定期支付固定的利息。其定价公式是
你看出来了吗?永久公债的现金流就是一种永续年金,它的现值之和非常简单,就等于每年的固定金额除以折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