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凭啥9.2分?除了大场面还有这些闪光点
影院复工之后并没有很快恢复往日繁荣,市场需要一部有足够实力把观众拉回到影院的大片,这个重担落在了8月21日正式上映的《八佰》肩上。
电影8月14日开启第一轮点映,猫眼和淘票票评分均高达9.2,口碑已经爆了。
几天点映场次有限,但截止到8月19日晚票房达到1.65亿,从这两方面来说,《八佰》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救市之作。
口碑票房双丰收,不少观众已经开始二刷,作为一部战争片,《八佰》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因为电影至少具备以下五个闪光点,它们放在一起能换你一包纸巾的眼泪。
第一个闪光点,是片方投入大量资金、导演拿出最大诚意,带来超一流的视听震撼。我们常说“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镜子最重要的就是还原真实。对于管虎来说,拍《八佰》绝对是他从影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和他以往的作品不同,《八佰》要精准且完整的还原四行仓库保卫战,不能乱改、不能戏说,这对身为编剧和导演的管虎是一种束缚,电影还原历史,但同时也是一部商业大片,在二者间找到平衡点,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满足观众对战争片的种种诉求,谈何容易?
现在矗立在苏州河边的四行仓库遗址当然不能用来拍摄,于是需要四行仓库就建、需要宽阔的苏州河就挖,需要展现对岸的“天堂”租界,就全力搭景,整整耗时一年半,终于1:1还原了当年上海苏州河的两岸。
只建完还不够,四行仓库要做旧,符合战争涂炭后的样子,而租界那边,从包子铺到蓉姐的赌场,从灯红酒绿的夜总会到牌桌上的麻将都非常有质感,这些是《八佰》能够成功还原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基础,而完成这一切的魄力,没有几个导演能够做到。
第二个闪光点,是管虎放弃了常规的敌我视角,而是从小人物出发,四行仓库里那些舍身为国、慷慨赴死的战士们,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啊!管虎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并且塑造人物、挖掘内心恰好是他最擅长的。于是在没有主次之分的银幕上,我们看到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得到最大程度的感动和共鸣。
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很怯懦,最后他流下了伤感又悔恨的泪;
姜武饰演的“兵油子”懒惰又自私,但是他宁愿自己牺牲,也要把想要救他的老算盘踢开,他不想别人为他搭上性命;
欧豪饰演的端午,开始一直在和内心作斗争,但当战争打响,他迅速成长为真正的战士并战斗到最后一刻。这样带给观众震撼和感动的角色太多,受限于电影篇幅,导演选择用最简单、直接的行动来塑造人物。
比如率先绑手榴弹跳下去的陈树生、慷慨赴死的刀子,还有对岸为战士们加油打气的那一双双手,他们的动机都一样,保卫我们的尊严和家园。
第三个闪光点,守卫四行仓库四天四夜,数场战争戏打的惊心动魄,观众对战争片的爆裂、感动、生死抉择,甚至仪式感、荣誉感等所有诉求,电影都充分回馈。
几乎每一场战争戏我都哭着看完,敌军被围剿后第二次入侵,打到最后仓库开灯,双方近距离短兵相接振聋发聩,让我瞬间泪流满面;
后面叫嚣三小时打下仓库,八百壮士迎来最强的一波猛攻,陈树生等人排着队高喊自己名字后慷慨就义,带来更大的情绪高潮;接着后面还有刀子赴死、舍命过桥等段落,它们充分展现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生命的践踏,影厅里则不断响起啜泣声。
第四个闪光点,摄影为《八佰》带来电影感和高级感。二刷之后,电影有太多精彩的运镜让我过目难忘,摄影机相当于观众的眼睛,摄影师曹郁运用多种摄影方式,每一种都带给观众不同的观感。比如开场不久四行仓库楼顶的广角,镜头缓缓从对面租界区移动到苏州河的这一侧,天堂和地狱形成鲜明对比;
战斗场面用的几乎都是手持和肩扛,恰到好处跟拍和晃动充分传达出了战争的紧张和焦灼,更难得的是,为了让这些主观镜头更有代入感,摄影师不断尝试用长镜头来增强战争的真实性,甚至包括双方撕扯之后手雷在身下爆炸的高难度场景,这是在以往战争片中极少见到的;
租界那边,在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路上同样也用了数个长镜头,这需要导演施展很强的场面调度能力,也要和摄影师曹郁默契的配合;同时还有不少轨道上的平移镜头,除了带给观众客观视角外,也彰显出了战争的冷酷和庄严,比如孙元良和敌军头目会面的那场戏。从场景搭建、战争大场面的营造到拍摄环节,《八佰》堪称国产战争片的里程碑。
第五个闪光点,是《八佰》展现战争的爆裂和残酷,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它用国产电影最高超的工业和特效,换取观众发自内心的原始感动,电影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投射整个战争,放大至暗时刻中人性的微光,用他们的牺牲,去证明伟大民族在列强压迫下依然坚持着血性和坚挺着脊梁。抓住了这些的《八佰》,是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牺牲的战士们的颂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史诗,在感受完极致的视听震撼之后,观众还能留下更多内心的感触。因此,这是一部值得N刷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