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之路》邓超用“土味”歌颂治沙人,演出了喜感和层次感

《我和我的家乡》用五个单元带给观众欢笑和感动,有一种说法是电影五个单元、九大导演,汇集了国产喜剧的一壁江山,就算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说它是国庆档最好笑的电影绝对没问题,因为五个单元都用各自的故事和方法传达自己的幽默,并且水准不相伯仲,但非要让我选出一个最喜欢的,那就是邓超导演并主演的《回乡之路》。

很多人觉得,五个单元“拼”成一部电影,每一个单元不到半个小时,也就是一个微电影的体量,对于这些拍大电影的导演来说太简单了吧?

其实答案恰恰相反,一方面参与的九位导演都很强,既然是同场竞技,谁也不想落下风或拖后腿,所以创作压力其实要比其他独立执导的电影更大,肯定要用最大努力;

另一方面,2个小时的时长,可以提供给导演充分表达的时长和空间,但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太难了,导演要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生动塑造角色、传递喜剧元素,还要有一个励志、主旋律的内核。可以说,《我和我的家乡》这种创作模式,是对编剧、导演、剪辑等部门的全方位考验。而我最喜欢《回乡之路》源于三点原因。

首先邓超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土味”,又土的让人那么舒服。在看《家乡》的过程中,首先感知到的是演员和故事,当看到《回乡之路》,邓超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在邓超近20年的演艺生涯中塑造过很多角色,也参演过各种各样的题材,但这一次充满“土味”的乔树林还是他第一次尝试,所以能给人不少新鲜感。

前面说过,一个单元不到半个小时,想要把角色塑造的生动、让人记住很难,编剧用笔书写角色,而演员呈现在大银幕上是又一次创作。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都能感受到邓超的努力,他没有浪费乔树林的每一个镜头。

看过电影之后能清晰的给乔树林下定义,为了治沙、卖掉家乡的苹果,他想方设法、伪装自己,去说服那个和自己完全不熟的“学姐”,他骨子里透着土,但表面上又要装出大老板的架势,他不要脸的软磨硬泡,结果知道了他的目标和为之所付出的努力,又对这个人物肃然起敬。

在《回乡之路》中邓超把乔树林塑造的非常生动。就如前文所说,他演出了乔树林的“土味”,这种土无关造型和妆容,而是由内而外的气质,很好奇邓超是怎么演出这种气质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感觉他不是在表演,而是真的变成了一门心思推销苹果的乔树林,更大的挑战是,邓超又要在土的基础上用那一身衣服、手包和墨镜来假装自己是一个事业有成的老板,演出层次感确实不容易,但他做到了。

另外,前面说过,电影有限的时间要尽量用在讲故事上,邓超没有什么描绘心理细节的机会,他只能靠表演来传递给观众。所以《回乡之路》每一个镜头都有用、没有一场废戏,并且最终故事的情绪落点还是在乔树林身上。

所以,电影里邓超用拍照、推眼镜的动作、用各种尴尬时的表情、以及用眼神来传递喜感,他和闫妮用一热一冷打反差,几乎每一场对手戏都让人笑到合不拢嘴,飞机上套近乎、几次拉着对方拍照、下车后吃面的尴尬等等都是由人物带动的喜剧桥段,并且自然且接地气。

而最后人物的反转,又马上转换成一种情绪,让人笑中带泪,可以说《回乡之路》从故事、节奏到演员表现都非常出色。

《回乡之路》让我喜欢的第三点,是这个单元歌颂治沙英雄的主题。纵观《家乡》五个单元,《北京好人》延续张北京的故事,关注农村医保,《天上掉下个UFO》是科幻喜剧以及促进乡镇旅游,《最后一课》歌颂教师,《神笔马亮》讲干部下乡,而《回乡之路》中关注的治沙人,其实对于观众来说比较陌生,而他们又是很伟大、需要关注的群体。近几年不断看到治沙人的各种报道,有人觉得他们傻、执拗,也有一些报道是他们费力不讨好、亏了很多钱。但正是这批人,在一寸一寸的保住我们的绿洲,为环保身体力行的做贡献,而对于他们来说,治沙不仅需要小树苗、技术和资金扶持,更需要有接班人,愿意为治沙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所以《回乡之路》是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想说的是,《回乡之路》还有王子文、王源、吴京、孙俪、岳云鹏、贾玲等演员出演,他们有的只有一两个镜头,同样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家乡》每一个单元都值回一张票价,值得一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