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解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做到这“三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清晰勾勒出新发展阶段公立医院改革“路线图”。

这份纲领性文件释放出哪些新信号?医疗资源、区域布局、医院管理、人才激励都将迎来哪些新转变?霍尔斯与您一起了解!

发展模式要变: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对症下药,各有侧重如何理解构建“新体系”的目标内涵?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从单个机构的层面考虑,更要从体系构架的层面系统考虑,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群众需求相匹配。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群众医疗健康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态势,这也暴露出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缺口和不足——社会层面,慢性病快速增加与传染病风险并存,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群众对高质量服务和接续性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区域层面,城乡、区域、人群间医疗资源布局和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各机构之间缺少联动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机构层面,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协同联动有限,距离实现城乡分开、区域分开、上下分开、急慢分开的分级诊疗目标还有差距。个体层面,群众对医疗服务新技术、高品质要求更为迫切。

破解这一系列难题,“新体系”对症下药、各有侧重。傅卫分析,意见中“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突出优质资源扩容,实现质量提升;

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以及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突出区域均衡布局,实现公平可及;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突出底线思维,实现安全发展。

傅卫认为,“新体系”侧重提质增效,让医疗服务体系国家有“高峰”、区域有“高原”、省里有“高地”,这有助于提升全国和区域医疗服务特色,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运营模式要变: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提高公立医院运行质量亟需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说,公立医院应当聚焦人、财、物、技等核心资源,聚焦医教研防等核心业务,重点构建精细化的人事管理、绩效管理、单病种管理体系,基于数据支撑,有效保障运行管理规范化及高效协同运作。

他举例,在华西医院,围绕功能定位、运行效率、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就医满意度五大维度,绩效考核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55个三级指标,这加快了医院改革“破题”,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

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对此,意见提出: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认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对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和评价至关重要。

开发面向运营管理、临床应用、服务管理、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应用,全面提供面向公众服务、临床业务、科研教学、运营管理决策、外部信息交互的智能化服务,将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资源配置要变:从重物质要素转向重人才技术

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医务人员的水平高低决定了医疗服务水平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代涛说。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如何培养更高水平的医务人员?

代涛分析,要进一步加大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养力度,落实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全科医学、精神病学、儿科学、病理学等短缺人才的培养;

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以及医工结合、医学信息学等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针对“唯论文论”、重数量不重质量等人才评价痼疾,意见提出: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论文数量要求。

稳慎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探索在岗位设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公立医院试点自主开展高级职称评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需要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代涛表示,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公益导向,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动态调整,合理引导预期等原则。

加强各方面支持,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是医务人员健康、安心工作的保障。意见提出: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条件,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等。

此外,公立医院要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提供有关怀的医疗,培养有情怀的医生。要强化患者需求导向,坚守纯粹医者信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