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古传晒太阳祛病法
我们现在不需要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我们躲进小楼里,冬有暖气夏凉风,与太阳渐行渐远,
但,夏天三伏时,请你晒一下太阳!
在中国天文学中有七政的说法,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星,
这七个星对球的生命影响最大,
但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太阳,
四季更替,自然界生长收藏,都是太阳南北移动所致,
人体的阳气升降浮沉促成了人的生老病死,
阳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命,
所以《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人体怎样接收来自太阳的阳气呢?
人体以太阳命名的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带阳的穴位比如太阳穴、至阳、阳池等等,凡是带阳的穴位都在三阳经,
有修正功夫的人,就能体会到天地的阳气就是通过这些带阳的经络、穴位
传输到人体,补充人体的阳气,
古人还观察到,太阳多在中午通过太阳穴输送太阳之气至人体,
至午时,人体真气从督脉上升,入脑过心,下交于肾,这就是“午时阴生”,
所以睡子午觉,是极有道理的,可以顺应人体的阳气升降,这是养生的要诀。
李时珍在《本草记载》太阳光具有:
除湿止寒,澼舒经络:陈寒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和而病去。
冬月以旧帛晒,受阳气,覆体,皆能却疾。
补脾养胃:作酱日晒,受日气多,人食之,多补脾胃。久服长生:古代养生家有服用日光的方法。
在《修昆仑证验》一书,有古传晒太阳祛病法:
“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第不可遮盖著衣,乃致受热也。”“有人传以晒法者,伏天赤身于烈日中晒之,汗如水流,风来凉爽,不觉其热也。惟初晒必脱皮,厚薄皆随其病,甚至起水泡,其愈极快,无过二日者,真化工也。”
上面大概意思是,
晒太阳可以治疗种种新旧疑难杂症,在三伏天这三个时辰效果最好,
巳时(上午9-11点)、午时(中午11-13点)、未时(13-15点)
赤身暴露在太阳光下晒,女性月经周期,也可以行此法,
刚开始晒的时会脱皮 ,但会恢复得很快。
即使是晒得汗流浃背,反而不觉得热,有种凉风习习的感觉。
2021年三天如下: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09日
末伏:8月10日-8月29日
最佳晒太阳时间: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
如果这几天没有太阳咋办?那就真是天公不做美了
我看了下,7月11日正好周天,相约去晒太阳岂不美哉。。
晒太阳,最好能晒背部,背部有督脉,膀胱经,
督脉又称为阳经之海,储存阳气,
膀胱经,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的阳气,
五脏六腑的俞穴都在背上,比如心俞、肺俞、肾俞等等,
这些穴位都是脏腑在背部的开口,晒背可以直接把能量传到体内,
《老老恒言》也推荐这个方法:
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
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过午阴气渐长,日光减暖,久坐非宜。
晒太阳,似目前所说日光浴,
但中国古人高明之处在于,知道何时,晒何处能达到最好效果,
也知道,太阳之光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晒太阳,老少皆宜,阳气亏虚、背心冷、容易感冒,过敏性鼻炎的人尤为适合,
晒到全身微微发热,这些时如果打喷嚏、放屁、腹泻等等,都是好的征兆,
这是阳气在推动阴气往外排的好现象。
附上清代名医徐灵胎一案,极为精彩,
病人被误治后且深居户内数月,久治不效,日渐虚弱,最后以太阳光为药引而愈:
“嘉善许阁学竹君夫人抱疾,医过用散剂以虚其表,继用补剂以固其邪,风入营中,畏风如矢,闭户深藏者数月,与天光不相接,见微风则发寒热而晕,延余视。余至卧室,见窗槅皆重布遮蔽,又张帷于床前,暖帐之外,周以毡单。诊其脉微软无阳。
余曰:先为药误而避风太过,阳气不接,卫气不闭,非照以阳光不可。且晒日中,药乃效。阁学谓:见日必有风,奈何?曰:姑去其瓦,令日光下射晒之何如?如法行之,三日而能启窗户,十日可见风,诸病渐愈。明年阁学掣眷赴都,舟停河下,邀余定常服方。是日大风,临水窗候脉,余甚畏风,而夫人不觉也。盖卫气固,则反乐于见风,此自然而然,不可勉强也”。
中医博士,没事聊聊中医,说说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