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常年不穿内裤?浅谈武士穿衣那些事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关于日本武士穿的服装。
以下先列举几个大家常提到的问题:
1、羽织、直垂、袴的讲究有哪些?
2、为什么腰带不能插刀,而要开个衩?裙裤里面是光腿还是又穿了什么?若是光腿,开衩会不会走光?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羽织、直垂和袴的穿戴讲究。
羽織(はおり)
简单理解为外套,能配合直垂、白无垢、长着、小袖等任意服饰。
它的款式有很多,比如十徳羽織、黒紋付羽織等等。
羽织的纽制和襟制,不同颜色和款式代表不同身份和职位。
以下是黒紋付羽織前后模样:
标志性最强的羽织是新选组的浅葱色山形袖口羽织:
配合盔甲、上战场时穿的叫做陣羽織(じんばおり)
直垂(ひたたれ)
是幕府时代武家男性的正装礼服,仿贵族服饰而来,之后一直作为武士比较正式的服饰,材料是绢(丝绸)。
直垂可以单指直垂上衣,也可指直垂套装,一般要配合烏帽子。
服饰前面的胸紐、袖口的袖露和一把优秀的扇子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是区分直垂和其他服饰的重要配饰。
1.侍烏帽子(さむらいえぼし) a 侍烏帽子の小結(こゆい)
2.直垂(ひたたれ)
3.胸紐(むなひも)
4.小露[結び菊綴(きくとじ)]
5.袖露[袖括(そでぐくり)の紐(お)]
6.足袋
7.太刀
8.腰刀
9.扇子(せんす)
10.烏帽子(えぼし)の頂頭掛(ちょうづがけ)の懸[掛]緒
11.直垂の袴(はかま)
12.直垂の袴の腰
着直垂、折烏帽子的三好长庆
在室町时代派生出了「大紋直垂」、「素襖直垂」两种,「大紋」用棉布,「素襖」用麻布,款式和直垂一样,织法、纹路不同。
因为是礼服,一般在正式场合使用,比如元服仪式、拜见大名、新年朝贺、接受册封、接见天皇使者、武家婚礼。
如:
《龙马传》中,土佐下士婚礼,参加婚礼的武士们着装,里面是直垂,外面是羽织。
《葵·德川三代》中,德川家康最小的三个儿子的元服、赐名礼,最右是最小的鹤千代(德川赖房),戴的是折烏帽子(侍烏帽子),左边德川赖宣、德川义直戴的是立烏帽子。
袴(はかま)
下装,就是裙裤。
袴分很多种,有神官、巫女的袴,祭典、歌舞伎的袴,武士的袴一般来说是这样,叫做马乘袴:
不穿上衣,单穿袴的效果:
袴前面的五条折痕,代表五伦: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常:仁、义、礼、智、信,是武士要恪守的伦理道德准则,后面三条,代表天地、阴阳、忠孝。
秉持传统信念的武士,很看重服装的齐整。
所以在《龙马传》中,攘夷志士武市半平太发现好友龙马不折袴,便教训说:「身为武士不可这样散漫。」
为什么腰带不能插刀,而要开个衩?裙裤里面是光腿还是又穿了什么?若是光腿,开衩会不会走光?
简单来说,这样分开,使得前后活动的范围大了很多,更加灵活。
佩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腰带(角带)是放在袴里面的,即,袴本身带有一腰带,里面要再绑一条角带。
如图:
袴不打开一个口的话,刀不能很好地横放,这会影响拔刀速度,也很容易伤到自己。
若是武士的话,里面一般是这个样子的。
背面
也就是说,袴里面除兜裆布外是不穿内裤的(其实兜裆布也可以不穿,很多剑道先人据说比赛、练习时不穿兜裆布)。
事实上,穿内裤的习惯,一直到明治时期才开始出现,江户时代的人虽然会为了御寒而穿上包到脚踝的股引或者是贴腿裤,但却尚末出现短于膝上的类型。男性兜裆布,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分别为六尺褌和越中褌。六尺褌是将一百八十公分的长布料直接拿来用,就是相扑力士们穿的那种完全露出屁股的类型。
越中褌则是在一百公分左右的布料缝上细绳制成。据说是战国名武将之一的细川忠兴发明的。当时兜裆布只有六尺褌这一种,但它真的是太长了,穿戴的时候还要卷来卷去,这对打仗的男儿来说实在是太麻烦了。因此,细川忠兴便以女性在月经时使用的内裤作为参考,做出了越中褌。可以说,这是将人从紧缚难耐的兜裆布中解放出来的一次壮举。
而且也不用光屁股了。
但是在战国时代,布料仍旧是贵重的物品。因此,能穿上兜裆布的都是有头有面的人物。甚至在当时,还有着看战死的尸体上是否穿着兜裆布来判断此人是否有地位。
到了江户时代,制作兜裆布的材料不局限于绢、麻,而是采用了一种名叫“木棉”的材料。也正是因此,兜裆布再也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的专用物品,兜裆布也开始飞入平常百姓家了。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