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莒文化源远流长
古莒文化源远流长
夏时期,在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曾活动着三个大的古族:东夷族、夏族和商族。据近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夷、夏、商三族渊源有自,文化各异。约当公元前20~17世纪时,这三族都步入青铜时代,完成了从原始部族向文明民族的过渡,从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性质的青铜文化,即以东夷族为主体创造的岳石文化,以夏族为主体创造的二里头文化,以商族为主体创造的漳河型一类文化。
莒地为较早进入人类文明的地区之一。早在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东夷民族的莒部落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莒文化。属大汶口文化的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质牛角型号角,即证明莒部落已有严明的纪律和统一的号令,已成为强盛的部落方国。境内发掘出土的国内罕见的酿酒器具和大口陶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标志着莒部落已开始步入人类文明,同时也证明当时莒人文明层次之高。这些图象文字,被专家学者公认为汉字的祖型,它将中国的汉字起源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历经数千年发展和沉淀的莒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古文化。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发达的莒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古代历史文明遗存,文物胜迹更如群星璀璨。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故城为莒国、城阳国都治,是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不少是举世罕见的一级文物。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灵雅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署,2005年名列“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山中古刹定林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寺内有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的校经楼,为刘勰晚年校经著书之处。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此外,境内还有齐长城遗址、状元林、乐毅垒、马亓山红袄军遗址和玉皇山龙鱼 、屋楼春晓等景观,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古莒文化珍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经过考察、论证,文心斋以物化的方法,围绕研究、开发古莒文化,该县最近推出了明代版《文心雕龙》、清代殿试卷、刘墉书法作品的复制品等一系列文化产品。
开发莒文化,必须借助人们能够感知的文字、图片等实物来反映。莒地人知道有个刘勰,但知道刘勰巨著《文心雕龙》的并不多,而在国际上,文心雕龙学说已经成为“显学”。为将这一文化巨著弘扬光大,经过调查了解,较好的《文心雕龙》版本,在“文心雕龙学”专家层次也不易得。经过在北京、上海及日本多次考察,几经周折,搞到了印刷清晰、刻印大方的明代王惟俭《文心雕龙》训诂本,该版本被专家称为“珍品”。莒人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批评巨著,王惟俭《文心雕龙》训诂本,是第一部文心雕龙注释本。文心雕龙校勘泰斗、著名学者林其锬先生介绍:“此本向为罕见。”该书一匣三册,兰绸函,手工包角,再现了精湛的古代版本技艺。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莒县人杰地灵,俊才辈出。宣传莒县历史文化名人,不但可以弘扬莒县文化,扩大莒县的知名度,而且,可以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激励当今有识之士积极进取,为莒县建设增光添彩。经过多方考察,莒地“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的清代管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心斋选取管廷献的殿试策作媒介,以此作为体现莒地名人的一个窗口。清代管廷献殿试策,是据清光绪九年管廷献考中探花的殿试卷复制,共十五折,前七折为御题,后八折为对策,采用宣纸影印,传统工艺装裱,仿古折页式,是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的传世珍品。殿试卷中,管廷献针对皇帝提出的明道、穷经、治河、察吏四个问题,以为政在人、通经致用、治河利漕、正心清源作答,广征博引,真知灼见跃然纸上。从这份殿试卷中,既可窥见管廷献何以成为清代莒地名门管家的杰出代表,也可窥见管家数人跟从管廷献受业成就功名,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涌现“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的奥妙所在。
此外,以推广古莒文化珍品为己任的文心斋还推出了清代大书法家刘墉作品的代表作“寸翁草书真迹”的复制品及以天下银杏第一树为素材的古银杏树看盘等文化精品。清代大书法家刘墉作品的代表作“寸翁草书真迹”,是据原拓原大宣纸复制。这一书法珍品的复制,不但为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临摹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上乘之作,而且使这些文化珍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