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县”和“县令”有何分别?两者虽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大家好,我们的杰瑞聊说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对于经常看古装剧的人来说,对于古代的官职都会有一些了解。而在看一个县的九品芝麻官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想到“知县”和“县令”,对于这两种官职,我们脑海里面就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没有什么很明确的区分。我们也觉得这两种官职都是一县之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都是管理一个县,都是一个地方的地方父母官,所以很多人会将其混淆。
但是这两样官职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其实,若要区分出来,那么“县令”和“知县”的不同之处,就要从它的历史背景下手。“县令”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魏、赵、韩以及秦四国将“县”划分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单位。尤其是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将多乡并划为县,此时的县令是直隶于国君。直到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后,县成为了郡的下属,此后一直到了隋唐时期。
不过,在这中间,也有“县令”和“县长”的微小区别。在一县之中,某县达到千户以上,被成为县令,而不满千户的被称为县长。而到了宋朝的时候,“县令”这一称谓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朝廷会委派一些大臣到地方上兼任一县之长,这时候的称呼就已经不叫“县令”了,官方称呼为“知县”。“知”谐音为“执”,很好理解, 也就是执掌、主持的意思。
那么知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中国古代的历史,本来就是中央集权封建制不断加强的历史,而县令的权力,很显然对于王朝统治者一个潜在的隐患,因此到了唐宋期间,中央朝廷会下派朝官代理县令的职务,称之为“佐官”或者是“知县事”,这也就是知县职务的由来。一个地方设置“知县事”而没有县令的情况,也有很多种。比如这块地方,刚刚发生过农民起义,或者是自然灾害,急需平稳民心,又或者是在战争期间,位于紧要之处。
因此“知县事”一般都是由朝廷委派下来的大臣,或者是当地的军事长官,比如兵马都监兼任。而一些被贬的官员,也会来到地方担任知县,欧阳修30岁的时候因为范仲淹辩护,来到夷陵当了三年的知县。“知”的意思是主持,意思也就是知(主持)某县事”,但是知县比起县令,并算不上一个正式的职务,秦汉的时候后,县令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除去日常的行政管理,同样还要负责国家的税收和征兵活动,而知县后来都失去了这些职能,并且有着县丞的牵制。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