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古人雅事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文学性强,修辞瑰丽,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意境深远。

一 副 绝 对

相传,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在春节前夕,一个学士在寝门左右两块桃符板上题写联句,以迎新春。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帝看到后,认为学士的题句不工整,便亲自在桃符上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吉祥联语。这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对联。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因为汉字是一个字一个音节,大多数是一个单音词,也有两个字或三个字的多音词,对联就是字数相同的对偶句。一般来说,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字的声律相对,即平仄协调;一般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它们要音节一致,词性相同而意思相对或相迎,并且忌讳上下联出现重字;上下句句式一样,但句意要相互独立而且有联系。

古代的文人喜欢聚会,他们在一起切磋,吟诗作赋。有一年中秋节,有几个秀才聚在一起赏月,一边吃月饼,一边谈些时事。到了半夜,月亮又大又圆,有一位秀才来了兴致,出了个对句让大家对:“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上联很巧妙地将人间天上联系起来:每月月圆时,人间都是一月之半。秀才们个个苦思冥想起来,可是直到天亮,还是没有人对得上。大家没有办法,只好各自回家睡觉去了。

到了年底,除夕之夜,这几个秀才又聚会聊天。说来说去,想起中秋的上联还没对上来呢。大家又苦思冥想起来。过了一会儿,原来出联的那个秀才站起来,又对出了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上联以中秋为题,下连以除夕为题,成了一副绝好的对联。大家听了,拍手称妙。

史 上 最 难 对 联

对联有嵌名联,即在对联中嵌入姓名、地名、楼名或其他特定的字。明代某地书院有一上联:“李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这出句很久没人对出来。后来大学士杨大年对出下联:“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上联嵌入李阳名,下联嵌入马援名。

有嵌字联,包括嵌方位、季节、名称等。比如,乾隆年间,工部衙门失火,特命司空负责督工修复。纪晓岚做上联道:“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但一时想不出下联,正巧看到一位中书内阁,于是马上有了下联:“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

有嵌数联,就是在联中嵌入数字,表达意思。比如,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王安石出了三条上联,难倒了素以善对著称的苏东坡。三句上联是:一、“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二、“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三、“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据说,此三句到现在还没有下联,可见其难度。

唐 伯 虎 的 一 副 对 子

有一天,一个富商带着唐伯虎一位朋友的信,来求唐伯虎为他新开的一个店铺写一副吉祥对联,以装点门庭,招徕顾客。这个富商是个胸无点墨、见钱眼开、偏又喜欢附庸风雅的势利小人。唐伯虎实在不愿为之费力,但又碍于好友面子,只好勉强写了一联应付:“财源似流水;生意如春风。”

岂料富商一看,面露不悦之色,认为“春风”“流水”这些词太文气,太含蓄,未能把“发财”的意思点明,要唐伯虎重写,并要突出强调财源广进之意,句子粗俗点也不要紧。唐伯虎无意与他争辩,稍加思索,一挥而就,又成一联:“门前生意,好像夏夜蚊虫,输进输出;柜里铜钱,恰似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富商这才眉开眼笑,叩谢而去。谁知对联一贴出,围观的人差点笑掉大牙。

五 步 成 联 争 优 胜

明朝正德年间,广东南海县有个叫伦文叙的人,家中贫苦,以卖菜为生,人们便称他是“卖菜仔”。不过伦文叙并没有被贫穷压倒,他努力读书,加上自幼聪明过人,到了十八岁,吟诗作对,样样皆通,未遇敌手。

某年某日,他上京赶考,途中遇着一些考生,便泊舟江边,到岸上游玩。那些考生见山边水岸,微风送暖,江中三两渔舟,正在往来捕鱼,不觉谈论起船高竿缩的问题。船中渔翁听到那些书呆子不着实际的谈论,觉得很好笑,说要跟他们对对联,能对得上的,可得到十斤鲜鱼,接着说出上联:“水涨船高,蠢子无知称竿缩。”

这些考生听了上联,没想到这船老大也能出这么难的对子,一时难以答对。其中有一个叫陶读甫的还有些小聪明,诈称肚子痛,去找伦文叙请教。伦文叙见船老大有意嘲笑读书人,就对了句下联:“风吹草动,愚人不识话山摇。” 渔翁听了,甚为赞赏,只好送了鱼。

科场考试之后,在评卷的时候情况复杂了。有一派支持取湖北的柳先开为状元,这些人有主考赵仕德,还有武宗皇帝;另一个主考梁储比较公正,坚持以才学为录取标准,又念跟伦文叙有同乡之谊,都是广东人,就支持伦文叙。大家还是争执不下,只好以“五步成联争优胜”。 当时梁储有感东边林中鸦一声。出联曰:“鸦扑丫枝,丫折鸦飞丫落地” 。

这联有实词、虚词、又有叠音,同时又有动作描写,有些难度。柳先开对曰:“豹过炮口,炮响豹走炮冲天” 。伦文叙接着对曰:“鹄立菊叶,菊垂鹄去菊朝天”。

两个人都对得不错,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只好以写诗定状元。 伦文叙吟诗云: “潜心奋志上天台,睇见嫦娥把桂栽。偶遇广寒宫未闭,就将明月捧回来。” 这首诗写得好,连柳先开都不得不承认,只好认输。武宗皇帝不得不选伦文叙为状元。

(0)

相关推荐

  • 对联雅事

    对联,大家都很熟悉,它文学性强,寥寥数语却修辞瑰丽.它高度概括,却给人以意境深远的感觉!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是一种字数相同的对偶句,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字的声律要相对,平仄要协调.并要求音节一致 ...

  • 才子随笔写下上联:两个荷包蛋,但下联却被人称赞

    才子:指才德兼备.富有文采的人.中国从古至今诞生去许许多多的才子,而有些才子的作风也影响到了很多人,有些才子的才华也为我们中国文化形成了一波助力. 那什么样子的才子才是最为高明的呢?简单来说能够力挽狂 ...

  • 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对联

    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对联 第二个是唐伯虎所出,至今无人能对下联 对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十分有学问的.古代著名的文学表现形式有很多,诗词歌赋等等.相对来说,对联的要求不比它们任何一种都低,对联 ...

  • 有关对联的趣味故事

    有关对联的趣味故事

  • 一副对联,怎么区分上下联?一篇文章让你搞明白

    对联,也叫对偶句,是我们汉语言中,最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以工整的对仗.抑扬顿挫的声调.言简意赅的内容,把我们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千百年来,在汉文化圈中,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 ...

  • 三月|诞生了哪些写对联书法的古人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乾隆四年(1739),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

  • 书房对联中的通关密码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的书房联.该联语言质朴通俗,文字对仗工整.你看他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别人早已经进入了梦乡:早晨他起床的时候,鸟的叫声还没有开始.可见他是多么刻苦用功.张载是 ...

  • 黄一坤:谈对联中状动和动补结构的创作心得

    广东  黄一坤 对联是一种表达形式,它是从古诗词走出来且逐渐自成体系,但是不管怎样的演绎变化,都与文字学.语言学等分不开的,必然受其规范约束的.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我们不多说.本文只谈对联中的 ...

  • 世界上最离奇的对联,对联中的奇葩:无情对!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写景,庭前百花正在盛开:下联却是个人物的称呼,意义无法相对,但细读之,却能发现下联三用借对("阁下"既指一种尊称,又指楼阁之下:&qu ...

  • 常识积累丨对联中的历史人物

    常识积累丨对联中的历史人物

  • 律吕调阳中的古人智慧:看宇宙天地,悟天文历法,通音律算法

    <千字文>第八句为"律吕调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何为律吕,居然能调节阴阳?难道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下面我们就通过律吕.节气.阴阳气等了解这一句 ...

  • 谈对联中状动和动补结构的创作心得

    顾盼生姿拨动情 --谈对联中状动和动补结构的创作心得  黄一坤 对联是一种表达形式,它是从古诗词走出来且逐渐自成体系,但是不管怎样的演绎变化,都与文字学.语言学等分不开的,必然受其规范约束的.至于它们 ...

  • 名帖中的古人笔法

    平复帖 晋 · 陆机 23.8cm x 20.5cm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年既至男事复失,甚忧之.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 ...

  • 对联中的流水对

    什么是唐诗中的流水对? 我们在读唐诗时,会读到很多对仗的句式,其中有的对仗句,出句和对句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的,他们起到的是相互映衬的关系,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而有一部分的对仗句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