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二十二年校长的父亲,退休后从乡村来到了城市

文:高成哲

图:来自网络

2012年,父亲退休了,做了22年的中学校长的他,终于从大家昔日仰慕的位置上,黯然离场。

但回家才两个月的他,又重披“战袍”,到了县城的一家私立中学里,担任了教导主任一职。父亲说,忙碌已成习惯的他,在家呆一天,都是煎熬。

但从去年5月起,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说父亲的右手拿筷子时,感觉有明显的抖动,我闻听,吓得不得了,随即在网上搜索,发现可能是脑梗、帕金森病的前兆。

于是,我爱马上请假回家,带父亲到医院检查,好在并无大碍,但医生明确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和父亲运动量少有关。

考虑到父亲的健康状况,我和父亲商议,让他辞去学校的职务,和母亲一道去南京生活。

父亲就我一个儿子,在我成长的路上,他费心费力,在他晚年的时候,让他过一段安稳日子,也是做儿女的责任。

父亲是“老三届”毕业生,最初,他在农村的村委工作,后来被调到村里的小学做民办教师,父亲口才特别好,讲课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嗓门特别响。在村里教书那些年,有时,母亲在校外的庄稼地田里干活,都能听到父亲洪亮的声音。

母亲大为不解,就对父亲说,给孩子上个课,扯那么大嗓门干啥?父亲只是说习惯了。当然,他的付出也换来丰厚的回报,父亲所带的毕业班,每次都是全镇第一,单是他所教的数学来说,在县里也是数得着的。记忆中,父亲曾荣获过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后来,父亲调到镇上教初中,为了把课代好,他平时几乎很少回家,每周一的早上返校,他四五点钟就起床了,那时,我不太懂父亲,总觉得他这样做,似乎有点傻。

1990年,父亲做了学校的校长,这一当,就是22年。回忆初中三年跟随父亲的日子,是我最幸福的一端回忆。在父亲跟前我任意撒娇,在同学们面前我有别人没有的优越感。

离开了母亲起初我很不习惯,父亲的关心疼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师和同学们关爱互助让我忘记了离开母亲的寂寞,也是在那时我感觉到父亲在就是家,他不仅是个好校长,更是一位好父亲。

当校长的那些年,是父亲一生最为得意的日子,尤其是逢年过节,看着一沓沓从各大校园邮寄来的贺卡,父亲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总觉得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尤其是他退休前五六年,几乎隔三差五,就有学生打电话或前来学校看望。

他当时有多意气风发,退休后就有多孤单寂寞。父亲虽然在学校叱咤风云,但离开了校园,他像一个刚断了母乳的孩子一样,心烦意乱。

那么多年,他习惯了站在舞台中央,他习惯了做家里家外的顶梁柱,他习惯了做很多人的焦点,猛然退到幕后,他受不了这样的心理落差。

但,现实的一切,他必须学会面对。来到南京后,比父亲大三岁的母亲,反而比他更适应城市的节奏。父亲每当看到母亲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和社区里的老人对话时,父亲就会反唇相讥。

在城市最初的日子,母亲每天负责买菜做饭做家务,有时还做一些手工,她每天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而父亲则按时接送自己的孙子,每次晚上见面,他都坐在我们身边,总是很想跟我说说话,但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父亲在教育行业呆了几十年,似乎在学校的时间很容易打发。可城市的生活一下子让他变得无所适从,如今,他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要自己面对着家里的电视机。

父亲虽然有不低的退休工资,但他固守了多年的节俭习惯,让他在高物价的南京城里,找不到方向。有时,父亲跟着我逛超市,看到大蒜6.9元一斤,他会忍不住惊叫一声,以至于周围的人偷来鄙夷的目光。

家里无论买什么,他习惯了和家里的价格进行比较,比较之后,则是一阵阵唏嘘。

虽然他标榜自己是知识分子,但乡村人那种土气的标签,却始终没有撕去。有一次,我带他去吃自助餐,每人120元。我告诉他餐厅里的东西随便吃,不管吃多少,都是那么多钱。瞬间,他的两眼放光,表现出极大的饥饿感。

当我看到他端着两个满满的盘子,回到桌上的时候,发现里面放了六块硕大的红烧肉,四个荷包蛋,一碗小米稀饭。饭后,他算来算去,太不划算,自己吃的也不过二三十元,从此,父亲再也没有吃过自助餐。

每次到饭店用餐,红烧肉和番茄炒蛋是他必点的硬菜,似乎在他的意识里,肉和蛋才是最实惠的东西。

有时,妻子给她买件衣服,一问几百元,他就会忍不住嘟囔一句:这也太贵了吧,在老家最多也就几十块钱。

有一次我和父亲开玩笑,既然来南京了,想走也是不可能的了,为何不彻底敞开自己,去接受这个城市,你看我一位同学的父亲,也是来自农村,到南京后,学会了吹笛子,学会了下象棋,还学会了摄影和钓鱼。但父亲却说,我也想学摄影,但没钱买相机啊!

你看,父亲自己放着几十万的存款不用,偏偏来套我的钱。好在,父亲是干一行爱一行,他的摄影技术,一年之后,就完全超过了我的水平。并加入当地的摄影团队,平时有空就跟着别人外出拍摄。

记得在我上大三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你这一辈子能混得像我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但如今,我一年的收入超过了父亲的五倍。

我拿父亲当年的这句话调侃他,父亲则说: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他说,如果我也生长在这个时代,说不定会成为一个英雄。

如今,七旬的父亲,已经慢慢融入了这个城市,如果在南京的街头,你看到一个带着老年帽的老人,背着相机,带着眼镜,胖胖的,满脸带着自信,说着一口蹩脚的徐州普通话,说不定,那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0)

相关推荐

  • 孩子没有乡村生活经验,人生中总有一种遗憾

    昨天,我又带了20个孩子去了一下农村,我选择的点是惠东县山区安墩镇的一所村小. 这所小学是比较典型的一所"麻雀村小",全校连同学前班在内只有28个学生.因为近年来农村空心化比较严重 ...

  • 县管校聘就是“末位淘汰”、“校长权力膨胀”?教育部的回应来了

    为了激发老师的工作激情,打破"一校定终生"的状态,统筹调配教师资源,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这一通知 ...

  • 金陵之夜,花漾南京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专注和热情,更因为热爱这座城市,用镜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美好和变迁,记录着这座城市点滴的变化.他们就是南京发布旗下#最南京,全民拍#的南京城市摄影队队员,他们记录的"春夏 ...

  • 陶行知 从知行到行知

    在晓庄师范,有个男生课间时用泥块打了同学,放学后被叫到了校长室.男孩等了一会儿,陶行知赶来后,笑着从兜里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说道:"因为你比我守时,这是奖给你的." 坐下来后,陶行知 ...

  • 那些年,我作为乡村教师曾经走过的路 我从...

    我从二十岁进入人民教师队伍,第一年,每月工资52元,第二年,我每月的工资大约是64元,而那个春节,我记得一件人字呢大衣好像200元左右.作为老师的我,很穷.   在乡村中学的那一段时间,中国社会治安环 ...

  • 校长心语(二十二)教师是职业,更是信仰

    <教师是职业,更是信仰! 一一一在第37个教师节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这是我和大家在一起过的第一个教师节,此时我的内心是复 ...

  • 十万个冷知识(四百二十二)

    挪威很多父母又坚新鲜空气下睡眠有益健康!于是,从两岁开始,挪威的娃娃们就开始在户外休憩,公立托儿所也会把小孩放在户外露天午睡.即使气温是-5摄氏度!搁在咱大中国,这爹妈早被爷爷奶奶打残了! " ...

  • 二十二年了,不能忘

    有些人.有些事 不能忘 也不敢忘 22年前的今天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 清晨5时45分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 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 导弹划破漆黑的夜空 几声惊天的巨响 大使馆顷刻间火 ...

  • 人生中心情驿站二十二(之十二)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而不觉得自己渺小  劈波于历史的长河贯看天地秋月春风 --------中国摄像师潘长宏题 心情驿站之十二 1.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 2.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3 ...

  • 偏方大本营,每天二十方(之二十二)

    偏方大本营(之二十二) 1:治宫颈癌白英.土茯苓.苦参.鸡冠花.半枝莲.墓头回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带下加白槿花.糯根皮.白鸡冠花各12克. 2:治顽固性失眠薏苡仁60克,半夏.夏枯草.茯神.生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二)

    一原文里仁第四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试解]孔老师说:"古时修德的君子,养德在身而施德于家,施德于社会,通过以亲身的实践行动来教化人,感化人,而 ...

  • 素说《论语》:公冶长篇(二十二)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22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试解]孔老师说:"伯夷.叔齐能不念挂一切旧恶,其心清明豁达而无滞碍,所以他们心上少有怨恨." ...

  • 素说《论语》:雍也篇(二十二)

    素说《论语》:雍也篇(二十二)

  • 素说《论语》:述而篇(二十二)

    素说《论语》:述而篇(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