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冰雪凇衣”的黄山竖琴松,冰清玉洁,仪态万方,任是无情也动人。摄影/袁廉民
黄山松,也称天目松、台湾松、短叶松等,松科松属乔木,分布于中国台湾中央山脉海拔750-2800米和福建东部(戴云山)及西部(武夷山)、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湖南东南部及西南部、湖北东部、河南南部海拔600-1800米山地。
▲徐昊作品《陶令不知何处去》(黄山松)
黄山松树皮深灰褐色,枝平展,老树树冠平顶;冬芽深褐色,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顶端尖,微有树脂,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雄球花圆柱形,淡红褐色,球果卵圆形,无梗,向下弯垂,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或暗褐色。黄山松喜光,喜凉润,耐瘠薄,适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一般放置在通风、阳光充足、四面空旷的场地养护。每年春秋各施一次腐熟有机肥。每隔三、四年春季或秋季换盆改植。春季发新针叶时摘芽,冬季修剪。黑松有“松之王”的美誉,因其针叶坚挺,树干斑驳嶙峋,苍古伟岸,故而获得了“男人松”的称号。它能适应多岩石的贫瘠土壤,对于恶劣环境的忍受度与粗犷的外型使其成为五针松嫁接时所选用的砧木。黑松盆景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庭院、阳台均可培养。其枝干横展,树冠如伞盖,针叶浓绿,四季常青,树姿古雅,可终年欣赏。在生长期间,宜陈设于室外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之处,不宜长时间放置于室内。慎防霜害及寒风。▲广东张新华作品《风霜雪雨铸松魂》(树高130cm)为保持黑松盆景的优美古雅树形,要进行适当惨剪,修剪在生长期以摘芽为主,每年3—4月,当新芽伸长但尚未抽生针叶时,可摘去每个顶芽的左右;如不需要增长枝条的盆景,可将顶芽全部摘去。对于影响树形美观的枝条,可于休眠期修剪。五针松,常绿乔木,针叶细短,五针成簇,叶色翠绿,树皮呈鳞片状开裂,姿态古朴苍劲,颇受中外盆友推崇。五针松品种繁多,常见栽培的有:银尖五针松,叶先端黄白色;短叶五针松,叶细,极短,密生;丛矮五针松,枝叶密生;旋叶五针松,叶螺旋状弯曲;黄叶五针松,叶全部黄色或生黄斑。其中尤以针叶最短、枝条紧密的大阪松最为名贵。春季至初冬,每三至四周施肥一次。秋末初冬,应将五针松盆景移入无烟室内(五针松忌烟害),室温在5℃左右为宜,如室温过高,将会影响冬季休眠,对翌年生长不利。▲上海植物园藏品《孤松横东》(53cm×57cm)山松广泛生长于江南地区山地丘陵,山东省南部、河南、湖北及西南各省也多见其踪迹。山松身干苍劲嶙峋,鳞皮粗厚,呈黑褐色甲状块裂。树势挺拔,树高可达20米以上。枝干轮生,针叶常绿,一束二针,偶有一束三针的,针叶长15cm-25cm。适应力强,抗风耐寒,耐高温、耐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的红壤土或花岗岩风化土最适宜其生长。▲广东陈昌作品《回首展翠》(80×70×50cm)山松木质柔韧,树液饱满,输水线纵横交错,可塑性极强,造型容易,枝条拿弯扭曲定型快,成型后树姿雄健优美,针叶苍翠赏目,观赏期长,是制作盆景的上乘素材。▲郑永泰作品《苍松着意化为龙》(山松,树高115cm)赤松为常绿针叶树,有蓝绿色的对生针叶。树皮橘红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片状块片脱落,树干上部树皮红褐色;枝平展形成伞状树冠;适合各种造型。因针叶纤细,躯干婀娜多姿,赤松获得了“女人松”的美名。▲浙江陈文君作品《松影叠翠》(140×168cm)赤松的最大特点是针叶不刺手,色泽嫩绿、娇艳,枝条柔软。整型不受时间和季节上的限制。最佳时节可选在3月至10月之间。冬季枝条变脆,搬到室内后枝条即可变软。粗枝条若需大幅度弯曲,应在7-8月进行。每2—5年春季换盆改植一次,适宜排水良好的混合土壤。每年春季需摘芽,秋季修剪枝梢。
摄影丨赵庆泉 徐昊 张志刚
罗晓东 刘少红 等